申家往事申氏文化|三垂冈下西天贡

在著名的上党古战场三垂冈的三冈山(也叫小岭的)东麓,有一个千年古村,这便是闻名三晋的文明村—— — 西天贡村了 。村子在潞城市的南乡虽不算是个太大的村,但却是历史悠久,该村的申家商队曾是早期晋商的一支劲旅 。如今,村里遗存的申家大院遗址 、申氏家谱 、申家墓碑 、申家的圣旨,还有申家的百年牡丹,无不透出难以述尽的古韵,无不在述说当年申家大院的辉煌,仍令人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律动 。

西天贡村名的由来

西天贡位于翟店镇的西部,其邻村有南天贡 、东天贡 、小天贡等村,当地人以及到过西天贡或者是知道西天贡村的人,都把西天贡称为“天贡村 ”,就连一些外地的人也这样称呼 。据明《潞州志》记载:西天贡最初村名叫“添恭村 ”。后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改为"天宫村"。

传说在三垂冈战役之后,有一天一大队人马由南向北过三垂冈,在大冈山的青石上留下两行马蹄印 。这件事让天上的一位仙人知道了,便驾鹤来察看,在三冈山(小岭的)停留一日方才驾鹤向西离去 。仙人所到之处都留下仙气,人们追寻仙气而至,便在大冈山仙人停留的地方修建庙宇,在三冈山(小岭的)下建庄为“天宫村 ”。至今,西天贡有“天下第一宫 ”之说 。每逢过节,村里的百姓都会上大冈山拜神,只可惜在破四旧时庙宇被拆毁了 。如今,西天贡村新修建的利民公园,其牌楼上刻着“天宫第一门 ”几个鎏金大字,使人们难忘那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

什么时候又改叫“西天贡 ”,史料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但从南天贡村名的来历可以得出应在清朝乾隆年间 。《潞城县志》记载:最早有家户定居南天贡的是在1736年,由壶关大井迁来的李某 。后散居别处的12户陆续迁来,村初立时称“新庄 ”。后来,县府为纳粮方便,根据地理位置是处在东天贡 、西天贡的南边,所以将这个新建的村庄定名为南天贡 。也就是说,清朝乾隆年间“天宫村 ”已改为“西天贡 ”。

皇族后裔天贡改姓“申”

在西天贡村有一个皇族后裔改姓“申 ”的历史故事 。相传故事源于一场战 乱:元朝时,有一位叫曰 的人,系成吉思汗的后裔,是元顺帝的叔叔,初封晋王,改封潞王 。曰有儿子十八个,女儿六个,民间称“九胎十八子,三胎六枝花 ”。曰家是一个大家族,在元朝行将灭亡之际,就藩潞州的曰 举家过三垂冈避难于天贡村 。时战乱频频,大明北伐军攻势正盛,曰家为保存族人血统,避免明军追杀,于是召开家庭紧急会议,因天贡村人多姓申,商讨决定在“曰 ”字的中间竖加一笔改为“申 ”姓(取上顶天,下立地,誓与天地共春秋之意)。从此,西天贡村申氏一姓成为一大族姓 。

晋冀豫交界地区的部分申姓族谱也有记载:当地申姓祖先是蒙古皇族后裔 、元朝末代潞王曰 。据“元潞王太始祖曰公墓志铭 ”记载和《元史》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赐太宗窝阔台之孙 、阔出之子小薛大王牧地于潞州上党 ”的推断 、考证,上党申姓始祖当为元皇族窝阔台的宗族后裔 。当时明军北上势如破竹,元帝迁往和林,元裔杀戮殆尽,公藩潞王乃携眷避兵,为存宗嗣计,故改曰姓申 ”。“曰改申 ”的故事虽然是根据申氏家谱 、墓碑 、申氏后人口头传说整理的,应该说是一种完全的真实的历史记载 。

西天贡“铁锅申”的故事

曰家改姓避难于西天贡后,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申家人不再过问宫廷 、朝廷之事,一心从商并成为潞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 。

据《天下潞商》记载:明朝时期潞城县西天贡村的申家靠开药铺 、当铺 、盐店就已发迹 。在《天下潞商》里,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天贡村申家子孙满堂,家境富裕的景象 。天贡村原本就是一个户数不多的小村落,申姓家族就占了八九,以申家祠堂为中心的申家院落辐射四周 、纵贯南北 、鳞次栉比,进进出出的骡马商队红火了这个小小的村庄 。

我有幸认识一位久居长治古城的中医专家申过群老人,其老家就是西天贡村 。老人家回忆起天贡村的久远历史时便滔滔不绝讲起来,他告诉我:明清时期,伴着潞商的崛起,西天贡村也富甲一方 。那时,村里是驼帮马队频繁出入,客户商户来来往往,白花花的银子使申家累积起巨额的财富 。昔日的申家,开有多个作坊,申家大院建有盐店院 、粮店院 、染坊院 、当铺院 、铁匠院 、酒坊院 、客栈院 、丝绸院等 。后来主要贩盐,生意更加兴隆,财源更是广进 。 ”老人还告诉我,在天贡村有这样一种说法:申家人下江南,从太原武汉,不住旁人店 。可见,申家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从太原到武汉沿路都有申家的店铺和客栈 。

日子久了,申家十八个儿子个个子孙满堂,一个申家大院自然住不下了 。十八个儿子的过门儿媳,成群的孩子,哑哑的孙子,一个庞大的家族最终导致的是个个思想暴涨 、导议 。他们都觉得不能再这样挤在一个申家大院,这一年,弟兄十八个决定分家另创家业 。于是,申家最终出现了一幕“砸锅片 ”。申家祠堂里,老祖宗举起铁锤重重地砸向一口申家人不知多少人用过的铁锅,每个家庭的主人各拿一块铁锅片,作为以后认亲归宗的标志 。在《天下潞商》里这样写到:这一砸,粉碎了申家在潞城天贡村最原始的组合,也砸出了儿孙们去向四面八方进行新生活的希望 。老祖宗宣布:一个儿子一锅片,祖根天贡记心上 ;各奔东西谋生路,长长短短由命去 。 ”这一砸,铁锅申 ”分出了三大支系,长子和老小还留在天贡村,一支到了潞城西乡的南村 、中村 、北村,一支到了平顺安乐村等地方 。申家子孙们分家后,一切都重新开始了 。不过,天贡村申家大院还是为他们的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道光皇帝御赐申家圣旨

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的进步,申家的商业是代代的传承辈辈的发展,申氏潞商队伍中有头脸的人物在明 、清就出现了 。当时间进入清道光初年,天贡村申家的申列垣,可以算是申氏潞商中出色的一位 。为禁私盐,历朝历代曾在潞州捐职多名督查贩私盐的“按察司 ”,申列垣,这位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咸丰三年(1853年)故去的正三品“例授修职郎侯 、按察司知事 ”,仕途上二十年的光景,职责是查禁私贩和督查地方官员 。他在“经营贩盐 ”的工作生涯中是一位利用手中权力带领家族人等经商 、贩盐 、开药铺 、开当铺,赚取大把银子的高手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十三日,41岁的申列垣用赚来的银钱为申家再次迎来朝廷的保护伞,申母被道光皇帝钦封孺人八品“敕命 ”。“龙匾 ”高挂申宅中堂,龙章宠赐 ”的圣旨匣盒 、进宫腰牌和两米长的“敕命 ”圣旨,是申家与皇家的又一次的“合作 ”的见证 。

“奉天承运,皇帝制日,群工师济,既茂绩之克昭,母氏劬劳涣明,纶而必及而赵氏,乃捐职按察司知事申列垣之本生生母,妇职能襄母仪,并著助内协,无非之度课,子成有用之才,兹以而子遵例急公贻,封而为八品孺人,赐之敕命,于戏加壶内之殊荣,用酬顾复沐天家之旷典,弥劭荣光 。道光贰拾年(01840年)拾贰月拾叁日 。捐职按察司知事,申列垣之本生生母 。 ”帝王的诏书,创造出申家久远 、无上的光环 。

申家贩盐的生意,不只是在申列垣这一辈开始的 。早在明正德年间,已到河北永年供职的进士申纶是西天贡村申家四子的后代,正德末年调到太原,后再升任潞州知州,早先申家是利用这层关系从事盐的贩运和买卖 。祖祖辈辈,申家将煤炭粮食 、铁制品等用自己家族里的商队运至晋南的平阳府,卖出后再购进食盐贩回潞州囤积,在潞州的中村开设有盐店,转手牟取利润 。时间到了申列垣这辈,其深知处理好权与钱的重要,他将祖辈积攒的白银用来换取“例授修职郎侯 、按察司知事 ”的官衔,为的就是利用手中稽查各地私盐的这把尚方宝剑,更多地为地方和家族里的贩盐活动融通方便之门,用赚来的银钱壮大自家商旅的实力,从而获取更高的利益 。

从西天贡申家老祖根分出后的中村(现在的长治郊区)二十四院,目前尚存七院,是申十三和他后代的几辈人从卖醋起家,渐而开当铺 、开客栈 、贩盐 、卖粮等赚钱完成的潞商“作品 ”,是申家从明至今,商绩代代传承的形象代表 。据考证,在潞商这支队伍中,其代表人物皆发迹于潞城的西天贡和中村 。正如田秋平 先生说的:由潞城西天贡村潞商申家演化出“二十四院 ”的历史,可谓潞商轨迹发展过程中特别的一支队伍 。

据天贡申姓后人讲,申家大院如果不毁,晋中乔家大院都比之逊色 。村中曾有坚固的城堡,四座城门都用巨石垒砌,可见当时申家的实力 。一些村民的门前 、院落任意丢弃的石柱 、石础 、石板 、石鼓等向人们默默诉说着天贡往日的富足 。

晋冀豫申氏寻根天贡村

考究申姓起源,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出自炎帝姜姓,以封国申为姓 ;一种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其中就包括蒙古族改姓申 。

几百年来,在申姓族人中一直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打锅申 ”的故事,也称“大锅申 ”、铁锅申 ”、沙锅申 ”、铜锅申 ”、“锅片申 ”、曰改申 ”等,版本不同,而说法相似,说的都是一回事 。据《申氏家乘》等多部族谱考证,河北沙河县三王村的申姓为曰长子后裔,河北永年县的申庄村申姓为曰四子后裔,河北武安矿山村为曰 七子后裔,在河北涉县段曲村 、江苏吴县 、山东福山县 、山西潞城天贡村 、河南等地均发现有曰 十八子后裔,迁入中村的申氏始祖申十三就是曰 的第十三个儿子 。不仅如此,河北 、河南 、山东等省的一些申氏后人根据家谱 、墓志铭等记述,均把申氏起源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山西潞城天贡村,并不断有申氏后人到天贡问祖寻根 。

从目前保存的中村清代《申宅家部》、中村申氏《家谱》 、潞城天贡村清代申氏《世谱》 、平顺县安乐村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申氏族谱》等有关材料记载及口头传说,申氏祖先是潞城天贡村人,原为元末明初时的京官,是个生养有十八个儿子的大户人家 。后来天贡申家的后代迁徙于上党地区各地,形成一个区域性家族 。据考证,长治地区的潞城 、平顺 、郊区 、襄垣黎城 、壶关等县市区一些申姓族人均源自天贡 。据了解,西天贡和东天贡的申姓应为两支:一支为炎帝之后,一支为元皇族曰改申之后 。有研究说,西天贡最早的申姓应为炎帝之后,东天贡申姓为曰改申之后 。主要依据是,西天贡一申姓后人保存的申氏《世谱》(由清代翰林潞城人郭承恩修)称:……乾隆间,宗人治田于颓岸,得古碣,乃北齐赵郡守穆,字显和者之志 。志称,穆,壶关人,其十世祖以守郡因家于潞,四世历官,俱在元魏北齐之代 。穆卒于北齐,以隋仁寿间葬壶关城北三十里三垂冈东麓,其地即今潞邑西南十五里天贡村之北山崖 。盖申氏聚族天贡旧矣 。天贡明以前之世系无可考…… ”古碣者,想必就是《申穆暨妻李氏墓志》,魅力长治文化丛书《文明寻踪》有记载 。这段文字说明,申氏先祖之一的申穆曾任北齐赵郡太守,申穆的祖先也在北魏北齐做过官 。那时,离蒙元入主中原还有700多年,申穆是炎帝后裔的申姓,申穆的后裔也就是炎帝后裔 。上党自古以来就是炎帝活动的密集区,潞城也如此 。现在与西天贡村同属一镇的羌城 、翟店 、贾村等还有纪念炎帝的五谷庙,当地炎帝后裔多不足为奇 。在东天贡村有一本申姓族谱—— —《申氏家乘杨树堂》,与西天贡的那部申氏《世谱》内容不同 。这是一本近年来新修的族谱,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 。《申氏家乘杨树堂》全部是对曰改申情况的收录,包括河北涉县 、永年 、沙河 、武安等地有关申氏的族谱 、墓志铭等 。东天贡村也有一小型的申家祠堂(现称佛堂,里面供一佛爷 ),门前有模样怪异的一对石狮 。西天贡和东天贡两部相异的申氏族谱表明,两村的申姓不同源 。有研究者说:也许,当初元皇族后裔曰 正是在天贡村避难时,了解到天贡村申姓居多,才决定“以假乱真 ”,改曰为申的 。一部分族人留居在天贡村的东面,就形成了后来的东天贡 。不管哪种说法,上党申姓皆源自于西天贡的说法是正确的 。

凝望三垂冈下的天贡村,追思申氏潞商的辉煌,不由浮想联翩:又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西天贡申仁旺家那棵二百余年牡丹又该绽放那美丽的玫瑰色花朵了,尽管时间的长河可以把一切冲淡,却不能中断口口相传的历史 。西天贡“天下第一宫 ”之说,申氏潞商的历史将永远镶嵌在上党灿烂的史册中,天贡村永远是申姓人心中的根 。

来源:长治往事 郭存亭

点击“阅读原文

Hash:44ec07924e5502250753fe59cee779de5c7a4877

声明:此文由 申氏宗亲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