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晋:关于山西阳高县,关于曾经的四次高柳之战
----史话三晋之阳高篇
自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阳高县李官屯发现遗址,确认了《山海经》中所记载的“高柳”,以及《后汉书》中多次提及的“高柳县”。
当年曾经在这里与匈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尤以四次高柳之战最为激烈,长达十多年之久。
一
其县境犹如一条状葫芦形状,桑干河恰似一条系在葫芦上的飘带,缓缓流过。其历史之悠久,令人咂舌。
县境所发现的“许家窑人”遗址,正是旧石器中期“北京人”的后裔。最早的建制,居然为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时期,当时的名字便为高柳。
因其三面环山,以阴山余脉和内蒙古高原接壤,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处边陲,历代均为攻占驻戍之地,直到明代后期,才由军事基地转为民屯。
明代之前,这里可是山川林莽、水丰草密、田园牧歌之所。明之后的大量屯兵驻守垦田戍边,到清中叶时境内三分之一已为耕地。世代马背民族游牧之所转变为汉文化农耕之地。
除去高柳这个名字,阳高县在历史上还用过“白登”作为县名。
“白登”,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兵围白登山七天七夜的白登。
关于今天所用阳高之名,也是和战争有关。
明洪武年间在此置阳和卫,后因调防的高山卫调至阳和卫,两卫共戍一城,故而名为阳和高山卫。清初改名阳高卫,雍正三年改军戍为民屯,置县为阳高县,沿用至今。
从名字中便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阳高作为军事重镇的存在。
曾经最为激烈的还属汉时的高柳之战。
二
高柳之战是因为一个人的叛和。
这个人的名字叫卢芳。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借助其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攀上权力之巅,代天子朝政。因而引发各地纷纷起兵,均拥立刘氏宗室,但相继被镇压。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逼迫其姑姑交出了传国玉玺,废汉孺子为安定公登基称帝,改国号新,史称“新莽”。 随后便开始推行“托古改制”,加上连年灾荒,引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中势力最大的两支为绿林军和赤眉军。
也就在此时,安定郡三水县左谷人卢芳也起兵讨伐王莽。
当时大家都号称恢复汉室,竖起宗亲的大旗。绿林军中便有大名鼎鼎的刘秀兄弟二人。
刘秀的族兄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史称更始帝。另一位人选就是刘秀的亲哥哥刘縯则被迫放弃。
卢芳也自称汉室宗亲,说自己其实叫刘文伯,是汉武帝的曾孙,其曾祖母汉武帝皇后,匈奴谷蠡浑邪王的姐姐。当年江充之乱,自己的爷爷刘回卿躲避逃至左谷,生下其父刘孙卿。
有了汉室宗亲这个光环,很快汇集在卢芳身边不仅仅是汉族百姓,还有三水县的羌人。
三
刘縯、刘秀兄弟二人的名声越来越大,刘玄实在难以安稳当皇帝。于是将刘縯诛杀。刘秀则表示哥哥犯上,自己也有过错,以谦恭姿态保全了自己。
刘玄不再猜疑刘秀,反而封其武信侯。
更始二年(24)二月,刘玄迁都长安,封卢芳为骑都尉,镇守安抚安定以西。到冬天时,另一支起义军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掉了刘玄。卢芳被拥立为上将军,西平王,拥兵自重。
在河北日益壮大的刘秀于更始三年(25)六月登基称帝,建元建武,史称汉光武。
卢芳深知自己远非刘秀之对手,但还是要一争高下。于是派人前往西羌和匈奴,希望能够得到支持。
匈奴单于很高兴,大度说道:“匈奴与汉本为兄弟,当年我呼汗邪单于曾归附汉朝,受到保护。今你作为汉室宗族前来归附于我,我也应保护你。”
派遣骑兵将卢芳接到了匈奴地,立其为汉帝。
卢芳有了支持,于建武五年(29),在九原建都,领兵攻占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并设置郡县。和匈奴一起,南下侵扰刘秀所建立的东汉北部疆域。
卢芳气焰日盛,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和刘秀一较高下了。
四
卢芳自称汉室宗亲,却依附匈奴,且惟匈奴事从。其部下纷纷倒戈,建武六年(30),卢芳的朔方太守以及云中太守都领郡投降汉朝,汉武帝命其各自担任原职。
卢芳协同匈奴连番南下侵扰。
建武九年(33),高柳之战拉开序幕。
光武帝命司马吴汉率五万大军,进攻高柳。当时的高柳,为卢芳所辖代郡之郡守所在。
《后汉书.王霸传》载:“霸与吴汉及横野大将军王常、建义大将军朱佑、破奸将军侯进等五万余人,击卢芳将贾览、闵堪于高柳。匈奴遣骑助芳,汉车遇雨,战不利。吴汉还洛阳,令朱佑屯常山,王常屯涿郡,侯进屯渔阳。玺书拜霸上谷太守,领屯兵如故,捕击胡虏,无拘郡界。”
因下雨第一次汉军未能取胜。
次年,第二次高柳之战再度打响。
“霸复与吴汉等四将军六万人出高柳击贾览,诏霸与渔阳太守陈欣(䜣)将兵为诸军锋。匈奴左南将军将数千骑救览,霸等连战于平城下,破之,追出塞,斩首数百级。霸及诸将还入鴈门,与骠骑大将军杜茂会攻卢芳将尹由于崞、繁畤,不克。”
二战高柳胜利后,从卢芳手中先后夺得了高柳以南诸城。在常山、雁门集中加强巩固防线。
五
建武十三年(37),王霸与杜茂率六千人修筑飞狐道。从代郡到平城三百里推土垒城加强战备。并且迁雁门、上谷、代郡六万于常山关放置匈奴东进。
卢芳再度协同匈奴南下进入塞北之地。
光武帝遣张堪三战高柳,将匈奴大败,威震塞北,令匈奴畏其名不敢进犯。
卢芳赶至高柳,意图东山再起,却眼见力不能支。在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向光武帝刘秀投降,上疏道:“臣芳过托先帝遗体,弃在边陲。社稷遭王莽废绝,以是子孙之忧,所宜共诛,故遂西连羌戎,北怀匈奴。单於不忘旧德,权立救助,是时兵革并起,往往而在。臣非敢有所贪觊,期於奉承宗庙,兴立社稷,是以久僭号位,十有余年,罪宜万死。陛下圣德高明,躬率众贤,海内宾服,惠及殊俗。以胏附之故,赦臣芳罪,加以仁恩,封为代王,使备北藩。无以报塞重责,冀必欲和辑匈奴,不敢遗余力,负恩贷。谨奉天子玉玺,思望阙庭。”
字里行间是情真真意切切,刘秀诏令其次年正月入朝。可卢芳走到半路时,再度有诏书下达,告知不必前行,改为下年再来。
卢芳载返回途中,忧心仲仲。回到高柳后,思来想去,决定再度起兵反叛。
这属于第四次高柳之战了,小规模打了几个月。匈奴单于派数百骑兵将其与妻儿接到匈奴地,至此,高柳之战彻底结束。
Hash:53f576b8f3158b59af7753bdbc845dcbbe85fb7e
声明:此文由 谈古论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