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北京深山,人少、景美如世外桃源,感受新发现的人间仙境

圣莲山风景区位于北京房山区,距离北京市中心车程约70公里。是一处以山林、佛寺、道观为主的风景区,来此可以登山观景、拜访寺院。景区周边还有很多农家乐,可以品味清新空气和地道的农家菜,是京郊周末放松出游的好选择。

圣莲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距市区86公里,原名“圣米石塘”,是早时“京畿八景”之一。圣莲山海拔930米,山上民国时期曹锟、吴佩孚、杨小楼等在此修建的别墅群。山上天然溶洞圣水洞中的泉水,常年滴水犹如琴瑟之韵,传说大清皇帝乾隆曾派人取水养生。是一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

沃克讯百家号在圣莲山景区看到,盛夏里漫山遍野风的舞动,叶的歌唱,让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们按耐不住加快了走进大山的步伐。在景区游玩,有三种选择:一是徒步爬山。景区内可看的景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大约需要5个多小时时间;第二种是乘坐观光车上山,随后徒步爬山逛景点,虽然这种选择能够轻松一些,但所看的景点不会太完全;第三种是观光车加缆车上、下山,自然这样游览也不能完全逛全景点。

巍巍百花,幽幽圣莲。千古传奇民间颂,万古长青松柏间。京西百花山的群峰中一座900余米高名山突兀而起,集天地灵气于岭林,吸日月精华于峰峦。日积月累,藏历史文化之悠久;天生地长,有自然、人文之奇观。此山即是久负盛名的“京都仙境”——圣莲山(又名莲花山,古称太山,明代曾被誉为“京畿八景”之一。)

山川之秀美,在乎游人之乐也。2020年7月18周末,梨园照相馆的几位摄影师和沃克讯百家号作者怀着无比欢快的心情乘车向圣莲山进发。一路说说笑笑,看两旁险峰峻岭、鬼斧神工,观山脚百花齐放、万木争春,听山间泉水叮咚、鸟儿鸣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秀美,一切都是如此清静、自然。

出圣辉山庄,穿鸿祥桥,过真武庙,沿着一条曲折平坦的山路,途径“铁臂雄关”、“佛倚山”、“响山”,很快就来到了浮云关前。

入关,即进入了圣莲山半山处。许是游人不多于此停留的缘故,这里无比幽静,连山风拂草的沙沙声都显得格外真切。向山而立,左有九曲二十八盘,右有铁索滑道立于眼前。几经商议,我们决议乘索道上山,待下山时再徒步走二十八盘。

山川之奇绝,在乎游人之勇也。坐上缆车,随着工作人员张玉山的一声响彻山林的呼喊——“上山喽!”缆车便沿着长658米,上下高差达298米的索道稳稳当当地徐徐向山上滑行。山风吹来,格外凉爽。让人备感心旷神怡,宠辱谐忘,畅适宜然。与此同时,同行者中便有人或大叫,或向隅而立,不敢睁开眼。

在空中观赏山川美景,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这些风景是非勇敢下视者所能企及的。随着张玉山的指引,透过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向脚下的山川草木张望,便见不过一肩宽的山石似屏障般危然耸立。此便为圣莲山山石一绝,横看像一道山梁,竖看似一具闸门,虽历经千年却纹丝不动,风吹不倒,雨蚀不了,雷劈不跨,电击不着。三千年如一日,寂然挺立。

身处半山之中,抬头便见似有浮云飘荡,山峰、飞鸟、苍松、小花一一掠过。远处山谷间似有雾气氤氲,伸手似乎就能触到两旁的峭壁,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不觉间便飘飘然飞上了云天……

“快看,圣母像!”随着北望,便能看到远处俏立的三角岩壁半空,飘着一袭青衣的圣母似天外飞仙、菩萨下凡,乘莲花宝座从山顶徐徐降临人间。背后的崖壁恰如屏风一面,颜色分明地映衬出这传奇圣景。据说,高达3.8米的“西山圣母”(两旁侍女像高1.35米,三像同塑于莲花座上)塑于1925年,是圣莲山北庙保留下来的唯一完整塑像,保佑着圣莲山风调雨顺。如此之工笔,在当时肩扛手提的年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山川之奥妙,在乎游人之兴也。下了缆车,前行不远,便见一院落的墙壁上刻一大大的“道”字。随行的崇梁道长问,有谁知道这“道”字的奥妙?众人皆摆手摇头。道长随即娓娓道来:“‘道’之两点,代表月亮和太阳,一阴一阳。阴阳一条道,谁愿去走,自己走。”大家听后,皆颔首微笑,抚掌称是。

“这里,就是圣莲山隧道。以前,从南庙到北庙要通过一条十分惊险的山路——南天门。而且,两庙相距2.5公里,中间隔着两道山梁和一道沟谷,路途遥远且险峻异常。曾在民国时期有数位老道决心挖隧洞,但一直未能打通。直到2001年在圣莲山开发公司的努力下,最终开掘出一条长135米的隧道来。从此,南北贯通,佛道两重,文化交融,香火鼎盛……”我们相随而入,阴风森森,洞中漆黑一片,伸手难见五指。两旁装了地灯,一亮一闪,忽明忽暗,给这原本神秘的隧道更增添出几分恐怖色彩。若非几人相随,恐难迈得动腿脚。

约莫行至六七十米时,见旁侧有一洞,透着些光亮。心想:莫非,此处可通着天?但未及细看,忙摸黑前行追赶众人去了。终于,眼前大亮。出得隧道,面前便出现了两棵参天巨松,见不得根部,只看得见枝桠横生,似前迎古人后接来者,不觉间竟千百年光景。二木相恭,成为圣莲山迎客松。转而下走,便入院中。仰目观之,两松参天,郁郁葱葱,在碧空如洗的蓝天辉映下,分外苍翠。这便是南庙了。这两棵油松栽种于隋唐年间,距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松柏驱邪避祸,四季常青。出家人多为栽种。要不怎么说,‘有庙的地方就有松柏’呢。”

山川之精神,在乎佛道之缘也。南庙本身佛道互融,甚为精彩。但更为惊奇之处则是站在胜泉寺外看远方山外群峰之颠的百米卧佛了。京西景象真是千奇百怪、鬼魅多端,那山峰也怪得很。看到卧佛寺的鼻子、大肚子了。而我,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也未能寻见,遂悻悻前行。直到游了胜泉寺、圣泉洞归来,再去张望,似乎真的如佛祖点化一般得道成仙,竟然如带着几分灵气似的眯起眼睛,在一片朦胧之中看到了那卧佛。那真真切切的百里卧佛,头枕着山岭,面朝着天宇,自然而舒适,恬静而大方。神态怡然,一动不动。

“道家风骨佛光照,奇峰峻石圣水灵。”——或许这就是圣莲山佛道之缘的最好写照吧。

入胜泉寺来,除了看两株古油松挺拔苍翠,参天耸立外,就见坐北朝南的寺院中间,天王殿以其独有的气派横贯当中,使得钟楼、鼓楼各立两旁,对称东西。有石碑刻记:

胜泉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鼎盛于清康乾,历代均有修葺。2001年修复。佛教殿堂正殿三间为圆通殿,供奉观音菩萨。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前为韦陀殿,东西钟鼓楼。此殿曾佛道互融。殿后有万仙洞,乃道教建筑。胜泉寺曾名长星观、圣母宫

入得正殿来,便见殿堂均为挑高大脊,硬压山顺水脊。大脊两端互为吻兽,顺水脊头有骑凤仙人。正殿顺水脊仙人后有斗牛、押鱼、狮、狻猊四兽,据说分别象征兴云布雨、镇火防灾、江山一统、众生顺从。在殿外,我们观看了一米见方的玻璃柜中展出的“圣米”,关于摩诃祖师以石当米,羽化成仙的传说。其实,圣米本70万年前的石英岩,经流水长距离搬运、沉积,在流经溶洞裂隙时进入洞穴中的岩石颗粒。毕竟传说的美妙盖过了“圣米”本身,因此当地村民也多不晓得“圣米”的真实身份。

途经圣水洞时,众人争相取“圣水”饮。我入得洞,内便见洞内一汪池水,在阴暗的光线下泛着粼粼水波。池水旁立一尊观音菩萨,心想大约是此菩萨取池中水救济黎民苍生罢。接过同行者玲丽递来的“圣水”,轻呷小口,便觉如春雨涓涓入肚,似甘露滴滴润肺。果然名副其实!于是,放开畅饮,恰似川泽河流孕酿之精英,朝花嫩叶贡献之琼浆,清凉而止渴,甘甜而爽劲!此时,张目四望,风和日丽,云海苍茫,草木葳蕤,山川连绵,宇宙如此之大,品类如此之盛。游目骋怀,畅适宜然,极乐无穷。

洞外石碑上书:

圣水洞为远古溶洞,滴水常年不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和矿物质,纯天然矿泉水。清乾隆年间,皇宫每年派人来此取水,供御用。洞东边有依山开凿的水沟一条,为清嘉庆十四年开沟。

怪不得如此清凉爽口呢!天子御用之水啊!

返回来出得圣泉寺,便来到杏林塔院。工作人员张玉山介绍说,这里曾是一片茂密杏林。因胜泉寺自清代嘉庆年间改为道观后,住道观者医术高明,引得京城、涿州保定等地病人纷纷上山求医。病人痊愈后常在道观旁栽植杏树以酬谢。因此,许多杏树龄逾百年。

只见杏林塔院两旁的拱门左右各书一联,左款“德道昭日月”,右款“杏苑藏灵骨”。

这“灵骨”便是眼前上、中、下三堰坡梯立着的一片青色塔墓中,胜泉寺悠悠500多年修行之人的灵魂了。

转而见了圣米石塘。一方大洞,洞中立一大佛,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常开迎佳宾。想必便是摩诃祖师了。此洞坐北朝阳,冬暖夏凉,是僧人坐禅修行的绝好佳地,亦是出“圣米”之所。后面还有一圣米洞,说不准洞里还真藏着大量的“圣米”呢。

关于圣米石塘,有石碑刻记:

天然溶洞,曾产酷似大米的白色石米,磨圆度十分丰润,唐末曾有僧人在此坐禅修道,为胜泉寺原址(以洞代寺)。

在胜泉寺对面的莲子峰上,看乘莲花宝座的西山圣母更加真切,真如仙人下凡,来到眼前一般。若是此时山中云升雾起,想必自己置身于此也不知今夕是何夕了。有石碑刻记:

莲子峰海拔900米,造型奇特,是景区标志景点之一。峰南为圣米洞,峰北有国民时期的磨崖石刻,峰顶有有圣女寝墓。

到了峰顶,在圣女寝墓旁听了张玉山关于圣女至死不愿离开圣莲山,以至于死后尸体不腐的传说。隐约中仍可看到洞中圣女的尸身,似乎有着几分仙风道骨……

下莲子峰,便见坐西朝东有并排两座房,各为三间。北三间内有一盘石碾(石碾直径1.7米,厚0.75米,碾砣长0.95米,圆轴直径0.7米。)在当时,是无法将这么重的石碾运上山的,那这石碾从何而来?传说摩诃祖师云游至此见僧道加工匮乏,便下山借牛驮碾,助僧道磨粮脱谷。有石碑刻记:

古碾房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为历代僧、道磨粮脱谷之用。内有古碾一盘,伴有神奇传说。2001年修复。

在碾房的旁边,有一亭。内有一美人塑像。亭为望月亭,想必里面的人正望月沉思吧。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还是思念心中如意的郎君?此情此景奈何不是我一界凡夫俗子所能体念的。

站在亭侧,向远处望,能看到一红一白两匹骠马正在围栏里吃草。张玉山介绍说,那便为晾马台。但是未能近前,仅远远地以饱眼福了。

回转的时候,见了圣莲山宝塔,掩映于苍松翠柏间。只是未及近视,便随着众人走下阶亭。

此为迎客亭,一排整齐的凉亭,似檐廊般一直延伸向远方。入口处上书两字——“天街”。这便是天街了。我便随着众人沿着这长长的天街走向云霭雾渺的仙境……

“天街夜色凉如水。”想必这里也是“卧看牛郎织女星”的佳地。

天街的尽头,连着来时的隧道。隧道口处有“八仙洞”三字。随即入得洞来。竟完全没有了来时的战战兢兢,反倒有了几分坦荡自然。尽管,路还是以前的路,黑暗还是原来的黑暗。我想,或许在黑暗中依旧坚持举步前行的人,才是战无不胜的真的勇士。

在行至来时未及细看的窃似为是通天的那抹光亮时,便禁不住好奇的跑来,原来,此地供奉着象征福禄、寿、喜、财的三位“星君”。

若非此来,岂不与几位“星君”无缘?

山川之锦绣,在乎往来者众也。从隧道出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八仙壁图。八位仙人神态各异,自得自在自逍遥。想来时只顾着游山玩水,未及留意此八位仙人,罪过!

不经意间已离开南庙,入了北庙。眼前便是三清大殿。此殿为三合大院。朝南正阳大门,外有下院,东西各为3间(贿选总统曹锟住宅)。房顶均为调高大脊,殿顶琉璃瓦在阳光下分外耀眼。殿内供奉着三清天尊。

石碑刻记:

三清殿建于1924年,2001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全称三清,乃道教至尊之神。

入得殿中,便见元始天尊手捧一大圆珠,圆珠似乎世界形成前的混沌状态;灵宝天尊双手捧着坎璃匡廓图,像是宇宙从洪元分出了阴阳;道德天尊手持一把扇子,上有阴阳宝镜,似乎象征着世人听从阴阳变化,分出天地。三尊大仙气宇轩昂,看着人间万象

从三清殿入了杨家院(梨园前辈杨小楼宅院),便见到了位于蟠桃宫东北三台洞前的斗母宫。“斗母为天宫星辰之神,在道教中地位很高。道教说她是北斗七星之母,主管北斗,有保佑人间旅途平安的神力。”崇梁道长说着,朝斗母拜了一拜。

石碑刻记:

斗母宫建于1924年,2001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斗母元君,亦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为诸神最受崇拜者,北斗七星之母。亦可指示方向。宫后有天然溶洞,名三台洞,洞存有古建筑,亦有道士打坐、敬神之处,旁有水帘洞

位于蟠桃中央的,就是圣母宫了。圣母宫院中有一古油松,龙曲异态,葱翠欲滴,树冠如伞,笼罩着圣母宫。

圣母宫建于1924年,2000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九莲圣母,民间称泰山奶奶。能保生益算,消灾化难,还能赐予美满姻缘,赐儿赐女。手中鲜花称“福”,带回家即带“福”回家。

向里走,便是王母宫了。王母宫院为三舍,南向正阳大门。

王母宫建于1924年,2000年修复。道教宫观。供奉王母娘娘,痘疹娘娘,送子娘娘,为北庙标志性建筑。

在圣母宫与王母宫中间,有一高地,上面坐着四个手持钹、鼓、铙、弦的人围着两个兴致勃勃对唱的戏人,想必其中溜须又黑又长的人就是梨园前辈杨小楼了。

在北洋军阀吴佩孚别墅,也有这样一处雕塑。吴佩孚正与一位老道长对弈。吴佩孚身旁立一侍卫,臂上搭着吴佩孚的外套。吴佩孚的身后还立一警卫,手持钢枪,威风凛凛,目视前方。老道长似乎正冥神苦思。他身后站一侍童,笑眯眯地观看着二人博弈。雕塑之真之传神,让人如回到民国时期,看天下军阀争战,硝烟弥漫,红尘滚滚……

山川之险峻,在乎造化之功也。在蟠桃宫外歇息了一会儿,我们便从第二十八盘山(1923年开通,是连接南庙、北庙的老路。原二十七盘,2003年修复,又加一盘,故二十八盘。全长1050米)沿着曲折的小径下得山来。下山时便能望见直冲云霄的一块巨石之上,一只凤凰向着远方挺立。健壮的身躯,修长的羽翼,似在傲视一切,又似在引吭高歌,展翅欲飞。凤凰台上凤凰游!只是在圣莲山,在险峰峻岭之上,不是凤凰台,而是凤凰顶。

约莫行至第二十五盘的时候,便能更真切更近距离地看到西山圣母那高大的身躯及巨大的莲花宝座了。此时惊奇的不只是圣母的悬空之妙,还惊奇于圣母后那与地面成直角的三角形崖壁何以如此坚韧,惊奇于造化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

大约快走完二十八盘的时候,看到了像“鹞子翻身”等分立盘山道两旁的石雕,一切都雕绘得那么栩栩如生,真真切切中还透着雕塑者的智慧,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

山川之雄壮,在乎天地之大也。下得山来,方见山是如此之高,完全没有在山顶那山在脚下的感觉了。或许这就是“仰视”的魅力吧。

许多景点,像一线天,王母春池,药王殿,得道台等都还没看呢?但此时太阳已经射下它最庄严的光芒,照耀着这快乐的山林和美丽的自然。我们不得不望而兴叹了。但鸣啭的林鸟,滚滚的松涛,看不见的潺潺泉水似乎尚在耳畔……

荡荡幽谷,回响不绝;巍巍青山,连绵不断。京西小五岳,峻峭圣莲山,哪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武夷之奥,洞庭之旷呢?水不泽细流,故能就其深;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从京都仙境一路走来,便明白圣莲山如此雄壮的缘由了。

若是过些时日,百卉千葩,霞蔚云蒸,水秀山明,鸟语林幽。圣莲山就变得更加美妙了。梨园照相馆摄影师告诉我们,有人的地方,就有美景;有美景的地方,就有山林;有山林的地方,就有天下。无怪乎出家人云游江湖,四海为家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游的乐趣,自然就在圣莲山的山山水水之间了。

乘坐缆车下山,路过老子巨型塑像,这是景区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老子塑像造型生动,神态浩然,和蔼可亲,整尊塑像融于绿水青山之中,给人以超凡脱俗、崇高神圣之感。

交通信息:

自驾车:梨园照相馆→东六环高速→京石高速阎村出口→阎东路→坨里→河北镇→108国道→贾峪口→圣莲山景区

公共交通:天桥或六里桥乘坐917路公共汽车(河北庄支线)至河北庄换乘21路,24路小公共。

门票信息:60元/人,1.2米以上学生,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半价,65岁以上老人免票;景区观光车20元/人;景区缆车往返80元/人。

Hash:b09ffb948dba3e810889c90f7ebafd2524f4903c

声明:此文由 联播快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