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陕西,留存在记忆中的老戏楼!
陕西是让油泼辣子蕴藏着激情火辣,黄土高坡横亘着铁汉柔情,嘹亮秦腔吼出时代赞歌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老陕脚踏实地的勤劳,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陕西自古流淌着文艺的气息,看戏奏乐便是文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陕西境内部分低调且历史悠久的古代戏楼!
位于西安西大街的都城隍庙是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它们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 600多年来,虽历经沧桑,但宏伟依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在这里时常奏起城隍鼓乐,作为都城隍庙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脱胎于唐代宫廷音乐的城隍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响乐”,是中国古乐的一朵奇葩,也成为老西安人茶余饭后的消遣!
勉县武侯祠乐楼
三国蜀相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谥为“忠武侯”,汉中勉县武侯祠便是由当时的蜀汉后主刘禅下诏立祠修建的,始建于三国景耀六年(263),堪称天下第一武侯祠!
进入门楼之后是一个乐楼,庙会时人们便会在这里唱大戏。每逢庙会,简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逢年过节唱大戏必不可少,这里自古处于秦巴谷地,受秦、蜀遗风影响尤甚,因而秦腔、川剧在此深得百姓喜爱,共同成为戏台上的主旋律!
白水仓颉庙是为“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的仓颉而建。进入仓颉庙,东西两侧有两个对称的戏楼,这种新奇的结构让这座戏楼不走寻常路,脱颖而出。
据说,建两个戏楼的初衷源于仓颉奇异的四眉四目长相,东西并列是想让他两只眼睛看东戏楼,两只眼睛能看西戏楼。
在以前,每逢庙会的时候,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就会聚到两个戏楼的中间。看两个戏团同时演对台戏,乡亲们只会将钱赏给演的好的班子,这无形间形成了戏班子间的竞争,同台斗戏的盛况层出不穷!
岱祠楼
岱祠楼在大荔县朝邑乡大寨子村,《朝邑县志》载:“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建,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敕赐崇佑观。”殿宇嵯峨,楼台峻立。
岱祠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覆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常有余音绕梁之感。岱祠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结晶,精致的建筑让看戏环境更加大气,成为他们最喜欢的休闲地!
岐山周公庙为元代建筑遗物,据明洪武辛亥(1371)王祎《谒周公庙记》碑文所载,周公庙创建于唐代之前,唐大中二年(848)、宋元祐元年(1086》、金兴定五年(1221)均有重修。
碑文云:“元初庙尽废,至元十七年(1280)”,“仍请李天乐真人重建,既成,其徒就守之,今庙是也”,在主戏台南端,东西两侧,又各建戏台一座,与此台呈品字形,据说那时的西戏楼声名昭彰,盛极一时。戏楼油漆彩绘、雕梁画栋、气宇轩昂。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那时的庙会非常热闹,每逢庙会期间,常有两台大戏在东、西戏楼同时开演,俗称唱斗台戏。常有戏迷奔走于西、东戏台之间,看哪家唱得更赞,好不热闹!
在陕西境内,历史悠久的戏楼不止这些,在历史遗迹之外,热爱文艺的老陕生活也不仅限于此,或在城墙脚下拉二胡,或在大雁塔脚下跳广场舞,或在大唐芙蓉园门前书写毛笔字……陕西的文化气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空气般簇拥每一个人,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起老陕一生都不可磨灭的“文艺范儿”!
来源:西安曲江文旅
Hash:09bafe4c04525d3124e8edac8687cf631d72ac92
声明:此文由 陕西省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