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哪所学校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有着近120年历史的学校,也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培养出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地区“ 一二九运动”发起学校,学校还走出了何功伟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校内保存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这里也曾经是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校园里留下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革命家的身影。
在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校内的郭沫若路上有六个时间界碑,扫描界碑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中,十四中校友起到的重要作用。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武昌文普通中学堂,1912年改名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是湖北省第一所公立中学。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中,就有董必武,陈潭秋两人是学校的毕业生。
负责校史整理工作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历史教师张新强说,“董必武是1905年到1910年就读于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这所学校入学非常之难,入学的身份至少是秀才身份,而陈潭秋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他是1912年到1915年就读,是湖北省立第一中学的第一届学生。这两所学校都是第十四中学的前身。”
1935年,席卷全国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当时,十四中学的前身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是武汉地区“一二九运动”的发起学校,学生何功伟是这次运动的主要负责人。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张新强介绍 道:“武汉地区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以后,武昌地区和汉口地区的学生准备了一个大联合,但是武昌的学生要到汉口去必须要过轮渡。时至冬天,为了阻止学生大联合的实现,国民党当局停止了轮渡。武昌地区的学生不畏严寒,在汉阳门、在司门口、到阅马场高呼口号静坐,逼迫国民政府最后做出让步,重新开放轮渡。江北江南的学生终于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
在十四中学校内,这栋占地200平方米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在1938年时,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办公地点。当时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副部长,领导第三厅进行全国的文化抗战。第三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厅长是中共秘密党员郭沫若。
由于郭沫若在文化界有非常高的威望,所以国共两党都认可这位同志为这个“三厅”的厅长。所以“三厅”的文化抗战宣传工作,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下设的第六处掌管艺术宣传,由作曲家田汉任处长,著名画家徐悲鸿任六处第三科科长,主管绘画。三厅第七处负责的是对日宣传和国际宣传。他们接待了很多的国外友人,例如著名的韦棣华、白求恩,斯诺都是由三厅接待,然后到达北方、到达延安的。
在第三厅的号召下,田汉、冼星海等大批文化艺术界进步人士云集武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武昌成为当时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三厅成立伊始,就举办了抗战宣传周,宣传周每天有一个主题,如歌咏日、美术日、戏剧日、电影日、漫画日等。文字宣传、口头宣传、艺术宣传具体通俗,生动感人;漫画、电影、演出剧令人印象深刻,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意识和战士的杀敌情绪。三厅共组建了10个抗敌演出队、4个抗敌宣传队、5个电影放映队,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工厂、码头、农村进行抗日宣传,上万人的歌咏游行使雄壮嘹亮的抗日救亡歌声响彻武汉上空。
在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三厅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市抗战献金活动,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八路军办事处全体成员组成“中共献金团”,到汉口江汉关献金台前参加献金。毛泽东从延安打来电报,献出他的国民参政员的月薪。参加献金者超过50万人次,献金总额超过100万法币,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在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校园里有一组雕塑,诉说着冼星海、桂涛声在三厅创作著名的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时的故事。这组雕塑里头坐着的就是冼星海,站在他旁边的就是桂涛声。冼星海弹奏他所作的曲子,郭沫若和周恩来分高声部、低声部亲身吟唱这首歌曲。《在太行山上》就是从这里唱出了武汉,唱到了全国。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鼓舞人心的,促进抗战胜利的重要歌曲。
多年来,十四中学的教师会给每届学子讲述《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诞生的故事,并教学生唱这首歌。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杨戈砂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西成了抗日前线,由于太行山特殊的地理形势和革命力量的发展,一批批文学青年和文学精英汇聚于此,爱国诗人桂涛声就是其中一员。在山西的四个月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太行山千山万壑,亲身感受到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触景生情,心潮彭拜,创作的灵感如火山般迸发。诗篇《在太行山上》从心底奔涌而出,他随即写在了一个烟盒上。1938年5月,桂涛声离开太行山,6月返回武汉,他马上带着歌词去找时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音乐科主任的冼星海,想请星海同志为我们太行山上的战友谱一曲队歌。冼星海反复地朗诵着歌词,他被歌词中游击健儿英勇顽强乐观积极的情绪所感染着,坐在钢琴边,冼星海激动不已,彻夜难眠,他任然被歌词深深感动着。拂晓时分,在《太行山上》就在我们这座小楼中诞生了。”
1938年7月,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组织的纪念抗战一周年的歌咏大会上,《在太行山上》这首歌首次公演就大获成功,并迅速在全国传唱开来。
在三厅旧址纪念馆旁还有一组雕塑,反映的是孩子剧团的作为三厅下属的一个抗敌宣传的团队,正在上演抗敌剧《放下你的鞭子》时的场景。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抗日宣传队伍---孩子剧团的驻地,就在如今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校园内。1938年,18岁的中共地下党员吴新稼带着大多是孤儿的孩子剧团成员,从上海出发,历时一个月,一路演出,辗转到达武汉。
孩子剧团首任团长吴新稼的儿子吴骅回忆,“离开上海的时候是22个人,最小的8岁,我父亲年龄最大当时18岁。1938年1月到了武汉,就在一个学校里安排住下,就开了一个欢迎会,参加活动领导的级别非常高,王明、博古、郭沫若、周恩来、叶挺等,还有很多人。”
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安排下,孩子剧团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们表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捉汉奸》、《孩子们站起来》等众多曲目,唤醒广大民众团结抗日。孩子剧团首任团长吴新稼的儿子吴骅表示,听父亲说起过当年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慰问当地驻军,有个表演,当时有个小战士拿起枪就要打那个坏蛋,把演的坏蛋、日本鬼子要打死,把枪都举起来了。这些孩子表演都非常真诚。”
当时孩子剧团的影响极大,武汉市民看了他们的表演,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有个乞丐都把讨来的钱物捐献出去,誓死不当亡国奴。从1937年到1942年这五年间,孩子剧团行程一万六千多公里,足迹遍布57个县市,演出500多场,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孩子剧团也被著名文学家茅盾赞誉为“抗战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孩子剧团首任团长吴新稼的儿子吴骅回忆,那段时间我党实际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对孩子们进行军事化管理,早晨进行早操、练戏,下午排戏、晚上写日记。当年他们排练节目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操场。经过在孩子剧团的锻炼,吴新稼和大多数团员都成长为党的文艺骨干。
在十四中学历史上面,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前,一代又一代的十四中学子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奉献,献出了生命。学校的陈潭秋路上面就展现了从十四中学毕业的八位烈士,陈潭秋、曹振亚、罗米秀、陈奕文、张国维等人。
革命烈士王达强是学校1924级校友,他在上学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四中学的第一位党支部书记。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张新强说,“学校升旗台左右两边的这两位烈士,一位是一九三五年入学的陈以文,一位是一九三七年入学的张国维。这两位烈士的名字我们可能都不大熟悉,但是如果我们要说到另外一个烈士的名字,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了。这就是在重庆渣滓洞牺牲的江姐—-江竹筠。这两个烈士和江姐是一起牺牲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庆大屠杀当中。”
著名文学作品《红岩魂》的作者罗广斌,当时与张国维一起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张国维在入狱之前,曾是罗广斌的上级。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张新强说,“罗广斌,有一个亲戚是国民党的高官,所以这个张国维等党组织的领导们认为罗广斌是最有可能能够活着出去的,所以他们把自己在狱中斗争的这些经验写成了狱中八条,藏起来,交给了罗广斌。后来罗广斌果然出狱,将“狱中八条”带出了监狱,并且写了著名的《红岩魂》。”
以史明智,敦行不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作为武汉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强化青少年的党史教育和思想引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今天重温革命历史,就是为了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党史中吸收智慧力量和成功经验,在工作实践中砥砺初心、践行使命。同时增强学生承担责任的使命感,让党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在此非常时刻,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处于这样的定会被历史铭记的特殊时刻。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Hash:db7ac870152434233f9be6466a312788ebb428d3
声明:此文由 艺飞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