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镇,被宋帝亲自提名,却低调了千年之久!

| 旅游 | 邮轮 | 订房 | 签证 |

福州掌上游:专注品质旅游

邮轮&签证:13075988392

周边&国内:13075998396

以上微信均同号

首次报名福州掌上游推荐线路,立减50-300元/人

贡川镇古名"贡堡",是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镇

早在唐代就已建镇,文脉传承一千多年

从古到今走出过许多文人名士

历史悠久,人文之风浓厚

如今却鲜有人知

下面我们借着别人的步伐

一起走进这座古镇

探寻千年的文化魅力

永安沿205国道,顺沙溪而下,经桃源洞,朝三明方向,行约九公里,过了一座水电站,便可见到在胡贡溪与沙溪交汇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贡川古城

▲图:从沙溪对岸远眺贡川古城。

贡川,古称“挂口”、“发口”。贡川历史上有编织草席的习惯。宋朝探花陈瑾以草席进贡朝廷,宋钦宗问出自何处,陈瑾说是“发口”,钦宗下令改“发口”为“贡川”。“先有贡川,后有永安”,一句话道出了贡川的源远流长。

▲图:俯瞰贡川古城。

贡堡建成于明嘉靖年间,集古老的城墙、屋宅、桥梁、寺庙祠堂、水井、巷道于一体,被誉为三明最有特色的明代古城。

【贡堡城墙】

走过贡川大桥,便是贡堡最有名的古城墙,绵延一千余米直至西边的延爽门。城墙竣工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为防兵乱依水傍水而建。

▲图:据一位在浮桥边长大的贡川乡亲说,现在的贡川大桥在1979年成后,以前的浮桥在贡川大桥建造前后就被拆除了。

历史是写在纸上,刻在石上,存在于现实当中的。贡川明代城墙就是一部凝固的、矗立的历史。

▲图:贡川明代城墙,遍阅了村庄的盛衰荣辱,豁朗练达,虚怀若谷。

在古代中国,国家有万里长城,省府州县均有城池,但在乡镇一级却罕见有筑城墙的现象,永安贡川镇可说是个特例。

贡川城墙的古时风貌,城墙东、南两面环水,西、北两处负山,环绕贡川一周。城墙原长3100米,高7米,有七个城门:攀龙门、临津门、新城门、小水门,南门、延爽门、观成门。城门上大都建有城楼。

▲图:贡堡的城门上,大多建有城楼,现已无存。图为攀龙门上仿建的小城楼。

墙基是用鹅卵石花岗石、丹霞石作基础,上部用青砖包砌。每块砖重约15公斤,专门定制烧造。许多砖上印有“贡堡”、“贡川”字样,并且有烧制工匠的姓名,如“黄祖登造”、“高长孙”、“黄瑞四”等,以防城砖挪为他用并确保质量。城墙脚下还设有“马道”,供夜间城门关闭时过往路人行走。

▲图:城墙是用定制烧造的青砖包砌,每一块都印有“贡堡”、“贡川”和烧制工匠的姓名。

贡堡城墙在20世纪50年代,因建鹰厦铁路沿途工区而拆了大段城墙,现保存较好和可修复的约1300米,尤其是以攀龙门至会清桥一段保存较为完整。这段城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贡堡城墙现存5个城门,原有的城楼均已不存,1992年攀龙门城楼得以重建,延爽门城楼也于2000年重新修复。

▲图:攀龙门至会清桥一段的城墙保存较为完整。

攀龙门,原是贡川通往水东的必经之路,城门下有码头,连接一条架设在沙溪河上的浮桥。

▲图:攀龙门,上面的门楼是仿建的,也是目前唯一一座有城楼的城门。

▲图:一块断裂的修建城墙石碑,静静地躺在攀龙门上。

▲图:攀龙门下,也有一块清代石碑。

▲图:而在攀龙门临沙溪的岸边,也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的石碑,从依稀可见的碑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块保护碑。

临津门,城门下还立有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保护碑,碑文上写“严禁不许竖柱霸排致损堡城,违者重罚,决不虚言。道光十二年壬辰四月,阖堡公立。”

▲图:临津门。

▲图:刚下过雨的沙溪浑浊,但还是有村民在岸边洗衣。

▲图:临津门城门下也有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保护碑。

新城门,原设计时没有这座门,后因风水缘故而新建。从这里可看到南来的沙溪河水,以及胡贡溪与沙溪交汇。

▲图:新城门。

小水门,这是唯一一座没有城楼的门。设此门是为了方便贡川村民到城外取水,洗濯。

▲图:小水门。

延爽门,俗称“西门”,是通往大湖明溪交通要津。“文革”时曾改为“红武门”。

▲图:延爽门。

【会清桥】

在贡川南门胡贡溪与沙溪的交汇处建有一座古老的桥梁,它象一道美丽的彩虹,连接贡堡与巫峡头两地。雨季时节,胡贡溪水较浑浊,沙溪水较清澈,交汇处泾渭分明,因而贡川人将这座桥梁冠名为“会清”。

▲图:会清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行舟过此上桃源洞。

▲图:会清桥两侧桥头上各有一块“会清桥”木匾。

类似会清桥的风雨桥见过三五处,但见到会清桥仍然入迷。它是桥,它是屋,它是廊,它是三者的结合。桥上部分又像是一个亭子,朝岸的两面不动,另两面延展,成一个“长亭”。后来在离会清桥10多米的下游建一座水泥大桥,可通汽车,弥补了会清桥的不足。之后,会清桥上游约80米处又建了一座一样规模的水泥桥,令人费解。原两桥一古一今,一走人一走车,已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为什么百米之内还要来个第三者?据说,是贡川人钱多了,没地方使,待考。

▲图:一古一今两桥并排而立。

▲图:会清桥旁的水泥大桥可通汽车,弥补了会清桥的不足。

会清桥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会清桥就已存在,距今已超过五百多个年头了。在古代,沙溪河是延平府通往永安县的唯一水道,会清桥是连接南北之桥。因此,贡川就有着“水陆通衢”之称。

▲图:桥中间神龛内供奉着玄武大帝,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常在这里祭拜水神,祈盼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会清桥的廊屋及两翼挡板和桥上的长凳就是为来往的行人提供挡风避雨、遮阳防暑、停脚歇息便利的。

▲图:桥中间神龛旁的木板上,写有《重修贡川古堡》一诗。

▲图:桥上的斗拱上,放着一根根细长的木板,木板上写有捐修会清桥的名字及金额。

▲图:神龛上方的顶壁上,绘有一幅双龙戏珠彩画。

会清桥上保留有一幅明代进士罗明祖撰写的嵌字对联:会极环瞻星北拱,清波永奠水东流。会清桥的廊屋及两翼挡板和桥上的长凳就是为来往的行人提供挡风避雨、遮阳防暑、停脚歇息便利的。几百年来,这座集交通、休憩、祭祀、观赏于一体的桥梁,给无数人带来了便利和福祉,体现了古人修桥铺路,行善积德的纯朴理念,她是一座充满人情味,深受百姓爱戴的桥梁。

▲图:会清桥地板高低起伏着丹崖石板,56根支柱,斗拱别致。

▲图:从巫峡头一侧看会清桥及贡堡城墙。

笋帮公栈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在永安,笋业贸易源远流长,少说也有三百多年以上的历史。走进明代古镇贡川,经过仅在明朝就出过三名进士的胜利巷的尽头,就会看到一座古老而坚固的堂屋,朴实不华的门楼上,雕刻着四个大字“笋帮公业”——这就是全国唯一的保存至今的笋干行业帮会的总堂堂址。

▲图:位于贡川古镇的“笋帮公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笋业协会旧址。

“笋帮公栈”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据考证,该建筑在清代就是当地笋业贸易“帮会”组织的所在地。

据“永安笋帮”记载,原笋帮公业堂富丽堂皇。它是一座具有永安地方特色的清代堂屋,堂屋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大厅,下部为门厅,中间是天井和回廊,大厅牢固精致,巨大而精美的横梁雕花,金漆斑驳,可见当年的金碧辉煌、典雅富丽,在外墙的防火砖上,则有“笋帮公业”的印记,门楼古朴,门厅挂横匾一块,上有当地名流所题的“正直无私”四字。

▲图:“笋帮公栈”门厅。

它占地面积不大,仅一百多平方米,但五脏俱全,功能齐备。据老辈人回忆,当年这里笋商云集,大户们都在这里收购笋干、签订合同、订货、贩运、并开会商讨行情、价格、入股分红等问题,其影响涉及全国笋干行业。而沙溪河上停泊着一只只待发的木船,把优质闽笋运往南北各地,处处是一派嘈杂繁忙的景象。

▲图:门厅两侧有大字标语。

至今,贡川还存有大量反映当年笋干贸易鼎盛繁荣的楹联、诗句。三百多年的笋业贸易富裕了一方经济,也将贡川“竹”的文化,“竹”的精神放歌长啸。

▲图:“笋帮公栈”旁有“永安笋文化陈列馆”,不过平时很少开放。

【庙宇】

民俗与信仰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民间习俗都有信仰的成分。贡川是永安市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个乡镇。贡川境内的正顺庙、东岳宫、慧照庵、显佑祠、临水宫、感恩寺等庙宇供奉不同之神位,不同的信仰导致不同的风俗,还繁衍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对贡川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贡川的庙宇与美丽的山景互相映衬,共同构成一得香烟缭绕、超风脱俗的宗教境界,给予贡川人精神的寄托与向往。

正顺庙

正顺庙位于贡堡的中心位置,是贡川古镇里年代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好,且建造技艺最为精美的一座庙宇了。

▲图:正顺庙。

正顺庙始建于宋代,祀神谢祐,沙县人,宋元丰五年至建瓯,遇异人于水晶洞,遂体骨不凡,通道术。元佑二年化去。屡著灵迹,乡人立祠祀之,绍兴九年再爱敕封,赐庙额余额曰“正顺庙”。

▲图:正顺庙殿堂内的琉璃龙雕。

正顺庙占地两百多平方米,分上下两进殿堂,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右面是一座精致的小

佛堂。正顺庙前门楼,不知何故,大门石柱向左倾,而大门上方的屋檐石匾却向右倾斜,居然屹立不倒,令人惊讶!

▲图:由于谢祐夫妇二人平寇有功,皇上又加封为“日月盈光大帝”。

东岳宫

东岳泰山是我国“五岳之首”,贡川东岳宫供奉的是“东岳天齐仁圣大帝”,传说即是封神中的黄飞虎。传说,原先贡川工设府才能建东岳庙,县一级只有建城隍庙,后不知何因贡川府未设成。但是镇一级却建有东岳庙,贡川却是独一处吧。

▲图:东岳庙人迹罕至,周围长满了杂草,有部分墙体开始渗水。

贡川东岳庙位于贡堡后山之上,当我们问得村民方位后,去寻访此处,却见东岳庙早已荒废,庙内供奉的各尊神像也已不见踪影,大殿中的主要构件已荡然无存,只留一座建筑躯壳,周围杂草丛生,污水横流。鹰厦铁路开通后,将东岳庙与贡堡隔离开来,东岳庙所处的后山成了一座孤山,而且没有明显的道路可上,村民若要上山祭拜,需翻越铁路,再爬上一段杂草丛生的小径,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东岳庙如今的凋零景象,实在可惜。

▲图:整个庙宇的构造非常壮观、宏伟艺术性高。

▲图:拆卸下来的木构件,堆放在庙内,等待着它们的重生。

显佑祠

出贡川西门(延爽门)不远,显佑祠就在鹰厦铁路一侧,稍不注意,就会错过。显佑祠又名总司庙,始建于清宣统年间,重修于民国元年。显佑祠不大,占地不过三五十平,庙前就是胡贡溪,背造贡川古城。庙内供奉的是民主公和民主婆,据说是由县里城隍派往贡川管地方的父母官,刚正不阿、廉洁奉公。

▲图:显佑祠正门。

临水宫

只有一座门、一间正殿的临水宫位于会清桥对面,为清代建筑,祭祀的是民间宗教中著名的“临水夫人”。临水夫人名叫陈靖姑,福建古田县临水乡人。据说她能够呼风唤雨,解除旱灾,还能救产保赤,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因而极获百姓的尊崇。

▲图:临水宫正门。

▲图:临水宫大门上的门神画像。

▲图:临水宫内的壁画

感恩寺

感恩寺原为严氏家祠,名“锡类堂”,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本只是家坛,经女尼释宗戒(俗名严秀珍,贡川人)募款,初建成一个含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如玉佛堂三殿的小型佛教道场。1993年,释宗戒为念佛静修,经村、镇同意,将严氏祠堂改造成寺庙,设龛恭奉观音。明厅改造成大雄宝殿,因取感酧佛恩之意,故题额“感恩寺”。

▲图:感恩寺入口在延城路中段。

▲图:感恩寺的外观与一般的民居并无二样。

【宗祠】

在贡川,血缘村落最重要的建筑是宗祠,而宗祠文化是其中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景观。宗祠也叫祠堂,是同一家族祭祀祖宗的地方。贡川的先祖从内地迁居于此,开始兴建宗祠,一隅之地,竟先后兴建了陈、姜、严、邢、李、聂、刘、余、杨等数十个宗祠,成为遍居海内外的贡川族人一旦回乡的寻根之地,也是今天研究传统宗祠文化不可多得的建筑实证。

陈氏大宗

过了会清桥,就是巫峡头,往里走就是闻名全省的陈氏大宗祠。最先看到了是一座“大儒里”石牌坊。“大儒里”是贡川陈氏大宗祠的一大光辉史迹。根据贡川陈氏大宗祠宗谱记载:“大儒里”在贡川水东。宋高宗以大儒出于陈门,因表其里曰:“大儒里”,一应官员经过必下马,厥后暨不若古之。

▲图:巫峡头石碑。

▲图:“大儒里”石牌坊。

“大儒里”石牌坊后是陈氏大宗祠古色古香的木制大门楼,只见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精美绝伦。走上层层台阶,经过石华表,进入庄严的追远堂,巨大的木柱上挂满了楹联,书法、诗句均出自名家之手;两边壁画色彩鲜艳,整座祠堂坐西向东,临溪背山,风光秀丽,是一座明代殿堂式古建筑

▲图:陈氏大宗祠古色古香的木制大门楼。大门楼前左右两石雕狮子是清代原物,雕艺精巧,令游人赞叹。

▲图:走上层层台阶,经过石华表,就可进入庄严的追远堂。

“追远堂”上方的状元匾、探花匾和多达七十二名的进士榜,记载着全省陈氏科举的光辉历史。四周墙壁的壁画,将陈氏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和最辉煌的时代都记录上去了,如左边第一幅,讲的就是探花陈灌著书立说的典故,第二幅是九子十登科的故事。

▲图:厅堂内奉供八闽及海外陈氏历代祖先,最上首的是追远堂,神龛内供奉的是八闽陈氏始祖陈雍,他是开发贡川的第一人。

每逢农历二月初十和八月初十,是陈氏宗祠春秋祭祖日,在那几天里,全省陈姓各分支都会派代表前来,人数多达两千,包括政界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抗战期间,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前来大宗祠谒祖,敬献“群英”牌匾,此后,国民党中央执委陈肇英、六十年代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九十年代印尼侨领陈初性等都曾为宗祠献上牌匾。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源敬祖的传统美德。

▲图:在我们采风的那天,正好赶上陈氏秋祭大典,即使下雨,全省陈姓各分支也都派代表前来,热闹非凡。

▲图:除了贡川城外的陈氏大宗祠,在城内,也有好几座陈氏宗祠和陈氏家祠。

姜氏宗祠

贡川姜氏宗祠又称“壬林堂”,位于南门崇义坊(现四桥路靠古城墙边),左下方与会清桥相望,该祠坐北朝南,有两堂五植及春亭、内坪门楼、后花台和书房组成的建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宗祠内奉始祖姜九郎及历代祖先神位,设春秋两祭。

▲图:姜氏宗祠门楼。

▲图:姜氏宗祠门楼后的“渭水长流”,道出了贡川姜氏先祖的来源。

▲图:姜氏宗祠“大唐相府”。

▲图:宗祠内奉始祖姜九郎及历代祖先神位,设春秋两祭。

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即金鱼堂,位于贡川西门城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巴陵郡守严九岳的祖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祠宇内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左右各有一扇凤凰穿牡丹八仙过海雕刻,还有斗拱、衔梁,堪称明代古建筑的艺术珍品。

▲图:贡川西门城外的严氏宗祠。

▲图:整座严氏宗祠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邢氏宗祠

又名“佑启堂”的邢氏宗祠位于进士巷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正厅下堂、春亭两房、中间天井及砖石门楼组成的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正厅木雕工艺精细,造型别致,门口华表上的砖雕更是极为少有,是贡川邢氏子孙供奉历代祖先的净地。

▲图:位于进士巷内的邢氏宗祠门楼。

李氏家祠

位于贡川城内延城路的李氏家祠,又名“明烟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大厅内雕梁画栋,中间设有亭,下厢有四合院,天井等建筑组成。

▲图:贡川城内的“李氏家祠”。

聂氏宗祠

走到南门城外便是“奉恩堂”,即聂氏宗祠。始建于康熙年间,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左上方与会清桥接壤,右下方是现在的巫峡新村,门口临胡贡溪汇沙溪口处。据说当时为了得到风水宝地,聂氏宗族还暗中派人要江西学习风水,回来后才选择在这里建起祠堂。

▲图:会清桥头的“聂氏宗祠”。

▲图:聂氏宗祠又称“奉恩堂”。

▲图:聂氏宗祠内的“紫泥世简”旧碑。

刘氏家祠

城内的正顺巷以前叫金狮巷,刘氏宗祠便是在这里,又名“玉华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贡川刘氏在城内的宗祠,现为镇敬老院。刘氏宗祠为木结构瓦屋,有上下两堂,耳房、春亭、天井、门坪、门楼防火墙和后花台组成。堂内布局合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造型奇特,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和观赏价值。

▲图:正顺巷内的刘氏大宗祠。

▲图:龙凤路边上的刘氏宗祠。

▲图:贡川后山顶的“刘氏宗祠”。

余氏家祠

位于贡川城内禾缮巷5号余氏家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大厅内已残破不堪,再不修复就有倒塌的危险了。

▲图:余氏家祠门楼。

七星古井】

贡川之所以建堡,一开始是为了御防流寇,贡堡建成三十年之后,大约从明朝万历十八年,即公元1591年开始至康熙年间,贡川人于高高的贡堡城墙内,先后挖了七口井——按方位组成风水学说上的“北斗七星”,以象征保佑安宁。同时,有些人家在自己的庭院里也挖有小口水井,如禾鳝巷张家、后巷的姜宅等。全镇古井现存四口,分别位于胜利巷、仿古街、正顺巷和后巷内,位于仿古街西面顺懿宫前的古井,已经被市博物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仿古街与正顺巷的古井还在出水,为了保护古井,现已将水井井口封存。

每一口古井的井口周围,都以青石围成拦板,上刻着正楷、古棣等阴体字样,有的记载建造的年代,有的写上“清冽恒久”之类的祝词,有的甚至刻上当时文人墨客的诗歌句子。每一口古井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繁荣和安宁,以及文化的兴旺和开明。

其实古井更像是一位位母亲,在峥嵘的岁月,退而为水,用母性的胸怀去滋润贡川的文化和古镇延绵千载的真情。

▲图:正顺庙前的明代古井。

▲图:位于贡川古城中部的大碑井。

▲图:延城路中段妈祖庙前的古井。

【古街巷】

原来贡川城内街巷很多,古街巷纵横交错,外人入内极易迷失方向,街巷内的房子雕梁刻柱、古色古香,每条街巷、每幢老房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和近几年的新村建设。贡川仅存保留原计原味的古街巷──胜利巷、和鳝巷、朱紫巷,古老庄严的门楼,高大结实的围墙或风火墙,青砖或青石板加鹅卵石铺成的古巷道。在这里,大家不妨放慢脚步,寻古思悠,细心品味一下……

在龙凤路与延城路之间,纵横五条错综复杂的小巷,其中有一条约百米的小巷原本叫“太平巷”,现在叫“胜利巷”。明朝期间,这条巷子中出了三位进士,因而又叫“进士巷”。巷口的亭子里至今还有一副上百年的对联:“超绩赞岩荫探花里,慧香炉顶镇进士街”。永安建县以来,明代共出了五位进士,而贡川一条小巷一朝就出了三个,足见这里的读书风气之浓。据《延平府志》记载,“南剑七贤”中贡川就占了“三贤”。这条街中的三名进士是:明嘉靖年丁未科进士林腾蛟,明万历年丁未科进士严九岳,明崇祯年辛未科进士罗明祖。他们中进士后都担任过朝廷官职,先后任过知县、知府、御史等。三人为官清正廉明,造福一方,其中两人还死于任上,留名史志。贡川人也因家乡出了这些杰出人物而充满自豪感。

▲图:巷子里的一座古宅院,雕梁画栋依稀可见,堂上供着祖先,两旁满贴文绉绉的对子。

▲图:堂前高悬一块“兄弟联科”的匾额,给人感觉这家也定是世代书宦人家。古宅内堂前,乾隆年间弟兄同时科中‘举人’的匾牌。

▲图:这幢民宅住着一位姓严的老者,祖上有官至岳州知府大人的严九岳。门楼牌匾“文魁”两字苍劲有力,中堂高悬明代木匾“天宠存承”,这是严九岳衣锦还乡时,当时在福建省、建南道、延平府、永安县四级最高长官刻送的牌匾。

而在贡川古堡偏南处,有一条禾鳝巷,巷里至今保存着贡川最后一片完整的古宅群。

这片古宅由七座院落组成,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张氏民宅三座、姜氏民宅一座,具为三进式古宅。另一座为姜氏祠堂。这片古宅群较为紧凑,既有宽敞巷道相连,又有狭窄的甬道相通,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图:禾鳝巷。

▲图:禾鳝巷古宅。

所有古宅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建筑,高大宽敞、坚固古雅,每座民宅石板奠基,青砖铺地,门楼石板有雕刻,如桃梅燕雀之类的吉祥物。

▲图:古宅墙砖,不经意之间的美。

▲图:古宅墙壁上的“石敢当”。

比较特别的是,在贡川古镇内,巷子与巷子交叉的路口,一般会建一座过街亭子,亭子内也有佛龛。

▲图:进士巷内的过街亭。

▲图:进士巷大碑井旁的小庙。

▲图:杨氏宗祠路口的妈祖庙。

【小洋楼】

在贡川古城中,还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摒弃了天井大厅的合院形式,模仿上海石库门之建筑风格,采用了西方的圆门、叶窗等样式,独门独院,两层建筑,砖木结构,是贡川唯一的一座民国“洋房”,为当时首富严国材建于民国十二年。

▲图:小洋楼入口门楼。

▲图:如今这座小洋楼,其严氏后人已经交由贡川镇管理,现在已经改为老人学校。

▲图:里面还有贡川历史文化图片展和图书馆,成为贡川最主要的业余文化活动场所。

【纹山书院】

贡堡内的贡川小学,其前身为“纹山书院”,建于清顺治年初,原为罗纹山先生草庐读书处。后其子建书院,以表承父遗志。据称,书院门前有古红梅一株,传为纹山先生手植,故“纹山书院”又称“梅园”。如今,纹山书院虽改建而变貌,但先生之风之德,将世代相传。

▲图:贡川小学。

【小贴士】

交通

贡川位于永安与三明之间,交通便利,永安到贡川,有直达的农村客运,每半个小时一班。而从永安往返三明的班车,中途都会在贡川镇停靠。

▲图:永安至贡种的农村客运,起始点在贡川大桥桥头。

美食

延城路和龙凤路,是贡川古城最主要的两条街巷,也是商业汇集之处,在这里,开着数十家的餐厅和小吃店,吃饭是不成问题。位于延城路正顺庙对面这家新开的“惠民小吃店”,主营的是永安当地特色的小吃——粿条和活肉,味道还算正宗,价格比较实在。

特产

来到贡川,自然要带点特产回去。因为山多,贡川的山货也就多,其中首推的是贡鸡。

贡川自古以来就有在山林中放养山鸡的习惯。据史料记载,贡鸡饲养在明朝的洪武年间已有一定规模,当时贡川为交通要道的集镇,民宅密集,村民就在附近的山林中饲养山鸡,因食料杂活动量大,鸡肉的味道鲜美可口,胜于别处,各地商人空船返回捎带回家,从此带动贡川养鸡业的兴起。

另一种特产就是贡席了。贡川草席在以前和沙县的女人一样出名。曾有民谣“延平枕头挂口席沙县女儿不用挑。”延平即今南平,产藤制朱漆老式枕头,挂口就是贡川。早在宋朝,贡川草席就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大约在明代中期,贡堡建立,水运发达,贡川成为永安四大集镇之一,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展,贡席遂以其生产规模和优良品质而畅销八闽。

时至今日,贡川仍有几家古老的编席作坊散落在大街小巷。它们都是家庭式的,操作者也是些怀旧的老人,用土色土香的传统编席机和娴熟灵敏的技艺编织一曲悠久的贡席之歌。

周边景点

永安著名的桃源洞景区,就是永安到贡川的途中,若到贡川,有时间,可顺路去桃源洞景区游玩。过桃源洞景区不远,还有一座“永安地质博物馆”,比较陈旧了,票价10元,不是很推荐,不过博物馆前的湿地公园是不收费的,景色也不错,倒是值得一逛。其实,从永安沿205国道,顺沙溪而下,两岸的丹霞风光,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图:永安桃源洞景区。

▲图:永安地质博物馆。

▲图:永安地质博物馆前的湿地公园

▲图:泛舟沙溪。

贡川游,带着浓浓的文化品味,好像读了一部今古传奇,美甚至哉,即使离开,还余味无穷。

图片&文章✎志远天下行

(尊重原创,请勿转载)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相关详情

.

Hash:945c923bbfb87b4541782bb2ca7b7143c16d4730

声明:此文由 福州掌上游官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