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花猪司令”李述初的坚守与千年宁乡花猪的变迁

长沙市非遗传承人、湖南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述初

消费日报网讯 延续了千年的宁乡花猪,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濒临灭绝,李述初走遍了宁乡的山山水水,却也只是找到了7头种猪,50多头母猪。面对这一状况,李述初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畜养宁乡花猪,让这一猪种繁荣下去。

宁乡花猪,传承于宁乡区域的千年名猪

陶猪首

李述初透露,宁乡花猪的历史渊源深远。据记者了解,宁乡罗家冲考古遗址在2016年12月初的考古挖掘中发现陶猪首一枚,表示早在几千年前的上古部落时代罗家冲聚落的宁乡先民,已具较高艺术审美观念,猪已作为一种重要家养动物,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而宁乡花猪的名气也从宋朝开始就传遍全国,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曾深情回忆:“……草冲的仔猪,宋朝就出了名,畅销邻近几省……”与“荣昌猪”、“太湖猪”、“金华猪”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猪。

宁乡花猪

传说,明朝正德皇帝南巡至今湖南境内,当地文武百官为接驾之事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御膳准备方面更是用尽心思。尝遍天下美味的皇帝在品到宁乡花猪肉做成的全猪宴后,对其大加赞赏:“如此美味应一日一斤方好。”一句千古佳话,使宁乡花猪荣升为皇家贡品,每年专供皇室享用。此后五百年里,宁乡花猪更打上了深深的皇族烙印,对血统谱系传承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李述初介绍,宁乡花猪辨识度极高,皮薄毛稀,后腿高于前驱;大腿欠丰满,皮肤又褶皱,毛色光泽,额部有白斑,胸腹部下方和四肢为白色,肩肿骨部前方有一白色环带,其他部位均为黑色覆盖,故有“狮子头铜锣肚、乌云盖雪、银颈圈”之美称。

李述初:世代养猪,我只是传承祖业

非遗传承人李述初

李述初告诉记者,乾隆60年左右,他家迁徙到宁乡流沙河一代定居,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就做宁乡花猪的生意,到他这一代已经是十代了。

据李述初回忆,从乾隆六十年始他的祖辈便开始宁乡花猪的饲养和买卖,每年除去务农之外,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猪身上,小猪如何饲养、如何喂食、如何提高猪的品质都有一套方式方法,也是祖辈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

而李述初自幼深得其爷爷喜爱,在他幼年时代,便和他爷爷一起养花猪,看爷爷如何做花猪贩卖生意。他告诉记者,当时被爷爷等花猪贩子的行话(切口的意思)所吸引,花猪贩子们讲价从来不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是用计、则、春、罗、吾、交、化、共、旭、大计等文字来代替。

这些神秘的行话切口让当时小小的李述初对花猪贩子这个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又是家中长子,在从小教育便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家庭里,李述初在大学毕业后毅然的回到了宁乡,然后,依靠着河道挖沙这个行业获取人生的一桶金。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已经是宁乡有名的富裕家庭,而这个时候受市场影响,人们对瘦肉需求越来越高,宁乡花猪因肌肉脂肪含量高,饲养投入大,饲养周期较白猪长两倍有多,而逐步被市场抛弃,加之新引进的“洋猪”的冲击,宁乡花猪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就是这么一种情况下,李述初带着他踏遍宁乡山山水水收购的七头种猪和50余头母猪开始创办了流沙河花猪养殖场。而现在,李述初的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拥有宁乡花猪十二万余头,流沙河牧业已经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开始只是为了保住宁乡花猪这一传承千年的物种延续,而现在,李述初则是致力于打造百万头、百亿级宁乡花猪商业生态链!(记者 詹鹏)

Hash:25f25ce08a3bebefc8ac75652a0bf2447586093c

声明:此文由 华商传媒长沙二三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