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这座水库,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1958年的今天,月子口水库(后改称崂山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曾是我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为青岛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崂山水库,原名“月子口水库”。水库位于原青岛市崂山区夏庄镇以东,距青岛市35公里的白沙河中段,因为是弯月形山谷,被人们称为“月子口”。它是崂山白沙河段的最后一个山谷,四周群山环抱,中成山谷盆地,白沙河水从小风口和张普山两山之间流过,在此筑坝拦截从北九水奔流而下的河水,是兴建水库的最佳选择。
月子口水库1957年由国家投资批准立项,1958年9月1日开工,1960年4月竣工,是建国后青岛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水库容量初始为4650万立方米,占地面积440万平方米,汇水面积99.6平方公里,属市内最大中型级类别水库。水库建成后,因月子口不如崂山在全国有名,根据山东省副省长李宇超的提议,经上报,最后将“月子口水库”改名为“崂山水库”。1964年动工补建崂山水库净水厂,1965年建成投产,设计日净水7.5万立方米。
撰文/©韩绍江 陈艳平
编辑/©茗萱
月子口水库兴建始末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社会面临百废待兴,军事管制委员会实业部接收、接管自来水厂后,依靠员工发动群众,生产很快恢复正常。
1949年,青岛市公营企业十月份生产统计简报,军管会调研主编。
据青岛市军管会编制的《青岛市公营企业十月份生产统计简报》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月,即1949年10月全市供水量546542吨,日供水量平均只有1.8万吨,远远满足不了新生政权的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尽快恢复生产,保证供水,自来水厂制订了“三年计划”蓝图书(1950-1952),对生产进行挖潜,对设备进行改造。1952年至1956年在全厂职工中进行增产节约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日供水量达到3.8万立方米,但水源紧缺,供不应求的矛盾仍阻碍着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供水不足,青岛多家工厂被迫停产,居民吃水限量,人均用水量不足0.56立方米/月。时任青岛建设局市政管理科科长的姜震在回忆录中写道:解放初期,多年春旱缺水,百姓吃水空前紧张,许多水龙头前经常排起挑水的长队,百姓吃水成了大难题,要解决青岛吃水问题必须扩充水源。
工程技术人员在崂山月子口,进行水库开建之前的地质调查。
在1954年自来水厂提交的计划书扩充水源方案中,有大沽河、五龙河、乌衣巷、月子口作为青岛供水工程的多种方案。经过勘探、设计、筛选,最后对大沽河、乌衣巷、月子口三种方案比对,认为:大沽河工程如按日生产10万立方米进行设计,需要资金2729万元,虽然水量充足,但线路长,管理难度大;乌衣巷筑坝建库供水因地势条件限制,汇水面积只有不足月子口水库的60%,在此建库只是眼前之利,不是长远之计。月子口水库地处月子口,利用小风口、张普山两山之间的天然屏障,筑成坝体,结实牢固,离市区近,水质好,供水工程如按10万吨计算,需要资金1680万元。经前期论证钻探试验,一致认为,修建月子口水库截留崂山雨水,最为经济实惠可行,列为最佳方案。
关于修建月子口水库计划的请示
1956年9月26日,青岛市委向省委提交了修建月子口水库的报告,并报请中央办公厅请求列入国家计划,工程预计1680万元,望中央给予设备和技术支持。1957年国家正式批复,兴建月子口水库方案,这是列入国家项目、国家出钱建设的全国首个城市供水工程。
关于月子口水库工程预算的报告
关于成立月子口水库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通知
1957年6月13日,青岛市政府以青建441号文批准成立月子口水库工程筹备处。10月29日,青岛市人民委员会以(57)青办字445号文下发成立青岛市月子口水库工程建设委员会,在这基础之上,1958年组建了月子口水库建设指挥部,任命王云九副市长为指挥,姜茂林为工委书记,刘汉耀为主任工程师,八大局领导层组成八大处工程指挥部。
1958年3月16日,苏联专家阿拉诺维奇对建设青岛崂山的月子口水库建设提交了相关的水文地质报告。6月7日,国家建筑工程部给排水设计院设计方案完成,提出建设水库大坝要采取混凝土桩防渗截水墙的新技术。
1958年2、3月份,我市工业生产大跃进之后,自来水供应更加紧张。5、6月份虽大力限制市民用水,但棉纺、印染等工厂仍出现缺水停产的情况,经市委研究决定,月子口水库提前开工。6月24日,山东省委下发了(58)鲁城3106号文件,同意青岛月子口工程设计计划书及1680万元的工程概算,要求立即组织实施,1958年9月1日开工,1959年汛期前全部完工的指示。
关于同意青岛市兴建月子口水库拆迁安置方案的函
1958年7月30日,市委下发了321号文件,针对崂山水库需要拆迁的12个村庄,迁移5527人的赔偿给予了详细的实施法则,总的原则是国家不浪费,群众不吃亏。
在1958年全国大兴水利工程中,“月子口水库”工程当时是全国首个城市供水工程,是采用新工艺为北京密云水库兴建积累经验的试点工程,一时成为全国争相学习的模范。按传统工艺,坝基必须挖到岩石层,新工艺是在河面打桩截水,做混凝土防渗墙的技术,在国外是新技术,在国内首次试验,《青岛日报》8月7日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保证月子口水库按期施工提前建成》,并以“大坝基础工程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施工方法”予以报道。
崂山水库火热的施工场面
9月1日供水工程正式拉开帷幕,9月2日《青岛日报》发表《月子口水库工程昨正式开工》文章,并报道“市级领导机关负责同志和施工人员一起参加劳动。”工程大军有青岛建筑公司、青岛建筑安装工程队,有解放军驻青海军基地官兵、陆军某部干部战士4000余人,有市各级机关下放到农村锻炼的干部及被错打成的右派分子,而在参加月子口水库工程中,真正的劳动主力军是来自安徽“治淮工程总队”万名服刑的犯人。为了青岛的供水工程,天南地北各路大军齐聚水库,万人齐上阵,场面极其壮观。在那特殊的年代被打成右派,被称为中国爱因斯坦的束星北也为修建这座水库手持锨镐,推车运石,穿梭在月子口工地上。
为了这试点工程成为全国的样板,主任工程师刘汉耀与北京来的4名专家,成立了5人小组,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掌握和成功运用这项最先进的技术。在机械设备方面,购买了10台乌克斯钻机,调选20名青年技术人员通过施工操作培训,提高了工程进度。
工程进行到一半,前苏联专家鲁巴契科夫来工地视察,突然提出“你们手扶钻杆,遇到大的河卵石怎么穿过?岂不造成漏水!怎么保证大坝质量?”刘汉耀回答:“我们曾在河面做过实验,一吨重的钻头,可以在软沙上击碎一米直径的卵石,关键是如何应付基岩的防水问题。”鲁巴契科夫问:“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刘汉耀有意将他的军:“请专家介绍苏联的先进经验!”这名苏联专家考虑了较长时间双肩一耸,双手一摊说:“苏联也是刚采用,我在国内没做过,因此也不知道,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刘汉耀随后指着施工图表的蓝色标志,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法。苏联专家连连竖起大拇指说:“好!”前倨后恭,引得旁观哄堂大笑。
经过3个多月的实验攻关,终于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利筑坝新技术。12月3日,青岛日报发表重要文章,副标题为“月子口水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施工方法”,主标题为“混凝土椿截水墙试验成功。”
1958年崂山水库施工场景(张秉山摄影)
1958年、1959年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红年代,月子口水库工程场面热火朝天,原青岛市副秘书长张曰明在他的《开源节流造福桑梓》一书中讲到:“月子口工程在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全工地万名施工大军干劲倍增,挥汗大干,几百台车辆和机械设备马达轰鸣,齐心协力,场面蔚为壮观。人们怀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参加水库施工,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冬战严寒、夏斗酷暑,从开工建设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主要工程任务,达到了拦洪蓄水、不渗不漏的要求。整座工程于1960年4月30日竣工。
一座采用国内最新工艺,初建库容为5601万立方米,坝长672.5米,坝顶高程56米,最大坝高26米,顶宽6米的月子口水库胜利完工。主要工程除大坝外,有溢洪坝、自溃坝、溢洪渠道,取水工程包括取水塔、渗水渠、输水管、引水渠、水电站、消力池,并建容量1532立方米的清水池一座。月子口水库初步建成缓解了供水的燃眉之急。1960年1、2月份,青岛平均供水量7.5万吨,3、4月份9.2万吨。月子口水库的建成和新工艺的实验成功,不仅为北京密云水库的兴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成为全国兴建水库的样板。
修建崂山水库净水厂
最初建成的月子口水库,取水的方式是在库区取水塔底部埋设的一条宽1.5米、长400米的渗水渠,通过沙层滤槽进行自然过滤。这种方式原本可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但是在月子口水库基本建成后,开始水质浊度很大,经过几个月的自净,浊度虽有下降,但还没达标。据化验经渗水渠过滤的水浊度仍达35毫克/升,而且较长时间处于稳定不能再自净的状态,距国家规定标准相差较大。这种问题如不能解决,对工业生产,特别是印染、食品生产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针对出现的问题,工程指挥部邀请北京给排水设计院和天津的专家来青进行检查。经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其一,经化验原水,库水含有较高的胶体二氧化矽,这种胶体物很难自降净沉淀。其二,渗水渠之沙滤层起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过滤效能,致使自滤水不达标。其三,原设计时曾包括修建净水厂的设备部分,但为降低工程费用,采用了缓建净水厂,采用经滤槽渗水的净水方式。经专家分析论证,认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就必须尽快建设崂山水库净水厂。
1960年是在1959年大跃进基础上持续跃进的一年,由于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供水量急剧增加,为了不影响生产的大跃进和净水厂的筹建,实施了切实可行的生产上自救,改造上补强,建厂速度上加快的三项措施。第一,1958年修建月子口水库时,自来水公司第四送水厂(中韩水厂)、第五送水厂(流亭水厂)相继开工。1960年均已建成送水,为了保证崂山水库净水厂的筹建,在全市5个水厂中深入挖潜节能,多送水保供水,在供水大局上实行生产自救互补。第二,对渗水渠有问题部分进行补强处理。补强的方法是在表层水下,以砾层、粗砂、细砂填筑,辅助粘土层,使之形成泥隔,增加渗滤作用。第三,抓紧净水厂的设计。委托北京给排水设计院负责净水厂的设计,督促设计报告的落实,由市委协调到省委和中建部申报争取列入国家计划。
从1960年到1963年,经反复论证、调研、审批,崂山水库净水厂于1963年8月3日开工,经两年的施工,1965年10月31日全部完工。崂山水库供水工程共使用资金2000万元。
开工建设的崂山水库净水厂,建设规模为7.5万立方米/日,主要工程有:建筑面积66.82平方米的机室一座;面积501.83平方米的投剂室一座;建设直径3.2米、深2.24米的混合槽2座,建长200米,宽0.5米,高1.2米,有效水深1.12米,浆砌块石壁、混凝土结构的地板反应渠道一条;建长22.2米,宽0.8米,高1.2米,有效水深1.125米12格的格式反应池二座;建长88米,宽25.6米,有效水深3米的沉淀池二座;建混合结构总面积为1270.56平方米的双层滤池8个;新建容量3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一座;将原1532立方米的清水池加高一米,使容量增至2000立方米。净水厂建成后的1966年平均日供水量53060立方米。
1965年建成后的崂山水库净水厂远景
水库净水厂地表水制水工艺流程是:通过水库取水塔自流至水厂,原水投加混凝剂后,隔板混合槽水为混合进入隔板反应池絮凝,再经平流沉淀池沉淀,进入普通快滤池过滤池,加氯消毒进入清水池,由二级泵房送入市区管网。
净水厂及平流沉淀设施
为了调节和贮存崂山水库出厂水源,1960年4月在娄山山顶东侧配套新建容量为2万立方米的高位水池一座,因故停建后于1964年9月建成使用。自1963年8月3日开工的设计容量日供水7.5万吨的崂山水库工程经过两年多的施工,于1965年10月31日全部完工。
崂山水库净水厂建成组照
崂山水库净水厂的建成,标志着在青岛城市供水史上,产生两个飞跃:一是日供水量突破10万立方米;二是打破了长达64年之久的单一井群供水方式,第一次实现地表水生产。
崂山水库管理处
崂山水库水源地现由青岛市海润自来水集团崂山水库管理处管理,成立于1989年,是由原黄埠水源地管理所、流亭水源地管理所、崂山水库管理处合并组建。担负着青岛地区崂山白沙河流域原水的采集、蓄存、净化、供给,是青岛供水三大水源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自1959年开建以来,一直不断地进行扩充、改造、完善,使其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净水厂。
1980年代的崂山水库净水厂
崂山水库建成后,为提高防洪标准,自1974年10月17日至1975年7月30日,对原溢洪闸进行改造,由原净砌石结构高10.4米,长128米,九段重力滤水坝,改为10米×6米的五扇卷扬启闭式钢板闸门,设固定卷扬启闭机,2×25吨5台。改建后水库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库容增加418万立方米,每年平均供原水量提高到2960万立方米,平均日送水7.23万立方米,最高日送水量(2003年12月19日)9.41万立方米。崂山水库自建库以来,1964年泄洪量最大为4615万立方米,继1985年9号台风成功泄洪外,2005年受两次台风“麦莎”、“卡努”的影响,崂山水库流域出现强降雨,9月19日、20日、21日、29日出现4次超54米汛限水位,由于工作到位,连续4次泄洪,总泄洪量1330万立方米。2007年由于台风影响,再一次成功进行3次泄洪,这几次大泄洪,既保证了崂山水库设备的安全运行,又达到最大限度的蓄水目的。
1974年改建后的崂山水库溢洪闸(张锐)
为适应社会发展,1993年10月对崂山水库变电所及泵房进行改造,1994年7月12日完成了崂山水库配变电和泵房改造工程,并投入运行。2004年对崂山水库净水厂进行设备自动化的改造,实现了自动控制系统具备数据采集、自动控制、上位画面显示,数据处理、报表生成、报表打印、报警和事故处理,参数曲线、参数修改等自动化控制和系统主要参数在线监测。
为了加大崂山水库的供水能力,1994年新建第二条供水干管(DN800)直通青岛啤酒二厂,2002年底完善了李惜路供水管道,水厂管道供水能力提高了20%,达到日供水9万立方米。
2005年崂山水库泄洪场景
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04年12月,国家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崂山水库防洪能力给予检查、评级,确定为三类坝。针对问题,根据除险加固的建议,在逐步整改的基础上,海润自来水集团根据国家水利部批复的“崂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系统地进行了主坝工程、副坝工程、溢洪道工程、进水塔及放水洞工程的改造。
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对主坝坝体迎水坡高程42米至48米进行拆除重建;原副坝为均质土坝,不适合防汛工作需要,1990年废除,并在原处建引冲式自溃坝一座。在除险加固工程中,将自溃坝改为溢流坝;将原泄洪闸拆除重建,新建溢洪闸为5孔钢平板直升门,除电动卷扬式起动机,并设备用发动机120KW柴油发电机一台;在输水建筑物工程中,新建放水洞、取水塔,并将原放水洞封堵。新建放水洞为圆形有压隧洞,内径2.0米,长219.7米。除险加固后的崂山水库库容量达到了5955万立方米,消除了水库隐患,确保了安全,达到了一类坝标准。挡、泄、放水建筑物采用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0年一遇标准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地震设防强度采取地震基本烈度VI度。除险加固工程从2009年开始,2010年八月主体工程完工,12月份通过工程验收。
现在的崂山水厂反应池 沉淀池
充分发挥崂山水库的蓄配水功能。在水源紧缺的年份,将大沽河水引入崂山水库,1982年5月开工建设由仙家寨水厂到崂山水库的倒灌系统,从而实现两个水源的互通调剂作用。2000年建设崂山水库废水回收系统,实现废水回收环境达标节约目的,由滤池冲洗废水回收管道及回收池,将冲洗废水通过自流管道直接送到仙家寨水厂进行再处理。2011年对原自流管、倒灌管进行综合改造为DN1200管球墨管道。为了实现倒灌工程,2013年7月恢复了仙家寨水厂一泵倒灌系统和流亭、黄埠加压泵增设,进一步完善该管道的倒灌功能,2013年10月12日成功运行。这一工程的上马标志着岛城供水的黄河水、大沽河水、崂山水三大原水体系实现了互贯互通,相互调配,使岛城供水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崂山水库成为一座现代化先进的净水厂。
2010年改造后的崂山水库泄洪闸
崂山水库自1958年开建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五十多年来为青岛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崂山水库属于青岛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与大沽河水源、引黄济青水源共同构成青岛供水的三大水源命脉。
上世纪80年代崂山水库大坝前划船
幽雅的自然风光,优质的崂山水质,早已闻名遐迩,成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在外事活动中,曾接待过包括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在内的重要中外宾朋来崂山水库参观访问。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崂山水库已成为游客游览的景点,水库上中游及水库周围开发出许多崂山特色的旅馆、饭店、农家宴,水库的水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崂山水库是青岛市最早使用的地表水源,由于水中的钙、镁及其相关离子硬度低,因而水质甘甜,现在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水质出现富营养状态。为了确保水质不受污染,水库管理处正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只有强化水源管理,才能确保驰名中外的一泓碧水永葆清澈湛蓝,让崂山水库永久地福惠千秋百代,造福子子孙孙。
崂山水库后记
月子口水库工程纪念章
月子口水库建成时,中共青岛市委、市人委和月子口水库工委为表彰筑坝全体干部战士,颁发了一枚“月子口水库纪念章”。这枚铜质、背面印有1958、正面由交叉的锨镐、红花、取水塔为图案的纪念章,已成为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的见证。
望着这枚纪念章,就能想起1958在月子口水库那万名建设大军会战在工地,热火朝天的沸腾场景,在感谢干部、战士、工人、农民、学生、外国专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当时错打成所谓的“右派”及万名服刑改造人员,是月子口水库工程的万名建设大军用生命和汗水铸造了青岛供水史上建国后第一个供水工程——月子口水库供水工程。
每当我看见它,就想起那12个村庄5000多名父老乡亲的人间大爱,为了青岛人的吃水,他们无怨无悔,告别了生他养他的故土,搬上了山岗,搬到了他乡。
每当我看见它,就想起党和中央政府对青岛人的厚爱,为了解决青岛的水荒,国家出钱列入计划,给青岛人建设了建国后全国第一个城市供水工程。这个工程之后,为了更好的解决青岛的城市供水,国家又先后列入计划,兴建了大沽河供水工程、引黄济青供水工程,使青岛城市供水连续上了3个台阶,实现了3次历史飞跃,使青岛市区日供水量由1949年10月日供水1.8万立方米,达到今年7月26日高峰供水81.34万吨,创造了116年历史的最高纪录。
当我们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水自然流淌出,看似那么容易,但是它包含着人间太多的艰辛。我们要在节约和珍惜每一滴水的同时,还要怀揣着吃水不忘打井人那颗感恩的心,感谢党和国家对青岛人的厚爱,感谢修建崂山水库的那支建设大军。
Hash:297dd51a29072a00557ce9650d0714ce0bc4b08d
声明:此文由 凤凰网青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