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山题刻与燕然山铭:孟和套格套分享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汇报展
汉山题刻与燕然山铭
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汇报展
孟和套格套分享
孟和套格套简介:现在内蒙古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展览与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内蒙古大学硕士、并修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课程。曾访学蒙古国立博物馆、日本学艺大学、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以及日本立正大学等地。
为了展示中蒙联合考察东汉时期“燕然山铭”摩崖及相关历史遗迹成果,促进北方民族历史研究,去年12月11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系在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三楼举行的“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摩崖及相关遗迹成果汇报展”开展。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烟台博物馆、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文物交流中心的嘉宾以及驻呼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近100人参加了开展仪式。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主持开展仪式。
成果汇报展展厅中,展出了中蒙联合调查路线图、《燕然山铭》摩崖位置图、《燕然山铭》地表数字图、《燕然山铭》摩崖拓片、“汉山”题刻拓片,匈奴墓遗址群、窝阔台合罕冬宫遗址、哈喇和林古城遗址、哈喇巴拉嘎逊古城遗迹航测图及灰腾河元代蒙古文、八思巴文墨书题记、博格达山蒙古文墨书题记与岩画等考察成果。展览现场吸引了上百位闻讯赶来的学者、学生及各界人士。
学者认为,从历史地理角度看,燕然山铭所在区域是汉代中原通往草原的路线中,绝水地带最短的两条路线之一(另一处为居延泽),此处发现燕然山铭在情理之中。“燕然山铭”传世文本比摩崖刻石的原文衍增一个“遂”字(传世文本:遂隃涿邪,跨安侯,乘燕然),实物燕然山铭文对校正传统文献,研究汉军北征地理进程,研究古代文体变化有着积极作用。
“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败北匈奴之后,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摩崖石刻,由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撰文,宣扬了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最后一场大战的战绩与汉朝的德威,后世常将其与“封狼居胥”并作为开疆拓土、建立不朽功勋的象征。
燕然山是秦汉与匈奴时期蒙古高原一座山脉的名称。公元89年,东汉王朝远征北匈奴,统帅窦宪登临燕然山,命史学家班固撰文、刻石勒铭纪念胜利。汉军南归后,《燕然山铭》摩崖如同迷雾一般消失于世。
20世纪90年代即已发现此处摩崖石刻,但直到2017年,才由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联合对蒙古国中戈壁省一处汉文摩崖展开田野调查时,确认为《燕然山铭》摩崖,一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8年,中蒙双方就联合开展“燕然山铭摩崖与相关遗迹调查”项目达成正式协议。2019年6月21日至7月7日,中蒙联合开展“燕然山铭摩崖与相关遗迹调查”。
“汉山”题刻拓片
《燕然山铭》摩崖拓片
2019年6月21日至7月7日,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组成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杭爱山汉代摩崖石刻“燕然山铭”作了再调查,获得了高质量的拓片,并对周围相关历史遗迹作了历史地理学调查,取得了不少成果。
此次展览展出了燕然山铭拓片、汉代隶书拓片、燕然山铭地形地貌航拍图、燕然山铭周围遗迹图、翁金河流域古代遗迹航拍图、哈喇和林航拍图、哈喇巴拉嘎逊航拍图、灰腾河蒙元时期蒙古文及八思巴文墨迹图、博格达山墨迹图等众多成果。尤其是由陈国荣先生拓取的“燕然山铭”拓片,是在历史长河中失去踪迹的“燕然山铭”真身拓片的首次展出,意义重大。
参与联合考察的遥感考古学者李哲博士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载
Hash:f6985840ea4c8ed6b3885ae6351bae1a7ddab928
声明:此文由 乐艺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