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这个古村落,不去一定会后悔!

美丽萍乡

葱茏的竹木在春风中摇曳,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延伸到农户门口,美丽的报恩台迎来一批批徒步游客,只见三乡界下,游人如织,人们在一幢幢红墙灰瓦的古色民居中穿越,在种满果木林中漫步,沿着秋收起义部队走过的红色道路,高举红旗,排好队伍,踏歌而来。

下岭路上徒步旅行队伍按照指示牌急速行进,芭蕉枫林绿色尽染,石板路经过村民的整修,畅行无阻,放马坪人海如潮,红歌飞扬。千年文化古村聁来了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

这里历史文化,红色足迹,风土人情,美丽山水,构成了一幅洞天桃园的仙境。娇艳的山花,青湛的梨树,斜立的古松,错落相间的房屋和层层弯曲的梯田,使这盆形山庄变得神奇而伟岸,吸引大批游人来探访!重走红军道路,追寻峥嵘岁月。

千亩原始古林环绕四周,小溪伴着清泉穿村而过,在三座古老的石桥下奔向大河,美妙的田园象一条彩带在古朴而华丽的民居门前随风舒卷,小鸭小鹅在河中游泳,牛羊在山坡上奔走,长长小车队伍行进在进村公路上。

文人在这里挥笔添彩,代代读书人在本村老师的培育下走向城乡的各种工作岗位,更多创业在外成功人士,留恋家乡,在外行医练武,充当风水先生,人民教师遍布萍楚大地,他们不会忘记父母养育和恩师教诲,即使升官发财,也会为家乡发展尽责出力。报效这片生生不息的红色沃土和父老乡亲。

清清泉水潺潺细流浸润着城乡居民的心田,滋养着三乡大地,这里是玉皇山下重要的饮水源地,水源来自与上埠大源冲口,深山密林的涵养林带。

簧竹簇簇,用来编织着山村农民盛满板栗瓜果的竹艺,古代的茶马古道茶叶和山货换成漂亮的绸缎和棉衫用来为财主人家的女人的衣裙,印染布匠常来这里收集布料为贫民印染粗布衣服,贫富差距在这里没有显现,因为互帮互助,互通良姻。

近村的梯田如今被田主种上了中稻,过去地主曾在村外拥有的良田集体,承包给了农业合作社耕种。免租免息!

古树下,石桥边留下了许多故事,财主们独资修石路延伸至村外,也有集资修桥的先例,桥头功德碑上刻的是刘姓人的捐资投劳的情况。

接近村口的水口桥上飞瀑直泻,奔向牛栏坑下的坑口河,融入山口岩水库,成为全水饮用供水。还有方坵井和水口山泉供红军饮过,供游人观赏。

经过整治的河岸,让哗哗流水轻松流畅,即使山洪暴发也同样不上岸

千年古枫喜迎八方游客,飘落的枫球与皂壳豆是皮肤骚痒的良方!

水流击石,淘起层层浪花,奔流不停,飞向远方。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天空晴朗,清明锦绣舒展在绵延的山岗。人们晨炼在休闲健身广场!

古树缠滕,石上有棵永固不倒的红豆古杉,造就一批相守一生的庐山恋人,不顾家族反对,坚贞不屈,不断追求自已!幸福恋情!

村庄山环水绕,空气百般新鲜,长寿百岁老人姓姓层出不穷。是老年康养场所!

工农红军休息做饭的周家古居旧址,保存尚好。人们驻足观望,留下对先辈的怀念和敬仰!

振兴乡村的大好时机,刘家古民居整修一新,成为参观学习的民俗博物馆和习语堂!

刘家三代教书世家,独立门户,门对青山旅游摇钱树,习武学艺,长寿安康

长亭下,古道旁,唯独村头上柘树石橙,人来人往,大家云集在古桥边凉亭休息,成为路人歇脚乘凉讲故事的地方,从这里听到老人讲前人修桥补路,大发善心的典故,还有村民帮助红军伤员疗养,解放后培养一批贤人礼士,传承着尊师爱贤的礼德。

来源:美丽玉皇山

编辑:美丽萍乡

Hash:8a079184afe0f8847921ef51db4c56f93094e63a

声明:此文由 秦巴美好江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