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淮河的复兴之路:纵贯古城、见证兴衰,一河承载城市历史记忆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在调研小秦淮河整治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积极审慎的态度推进小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小秦淮河是纵贯扬州古城南北的“水轴”,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如今,小秦淮河迎来了它的复兴时刻,今天起,《扬州新闻》将推出“小秦淮河的复兴之路”系列报道,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扬州素来以桥多著称,过去就有一首歌谣是这么唱的:“扬州城,十二门,四水关,六吊桥。”大东门桥就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吊桥,如今桥下碧波荡漾的小秦淮河流过,它的沿线分布着十余座各个时期的桥梁,被誉为一座可见可触的桥梁历史博物馆

小秦淮河,是扬州明清古城内唯一存留的内城河,北起北水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1.98公里。它犹如一条玉带,串起了大东门桥、小东门桥等十多座桥梁,其中有四座桥梁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研究员邱正锋介绍,这些桥梁从明代到现在,有将近500年历史。造型各不相同,有吊桥、梁桥,也有板桥,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拱桥,如意桥小虹桥都是扬州砖拱桥的代表,比较有地方特色。

小秦淮河起初是一条护城河,明嘉靖二十四年后,扬州增筑了新城,它就变成了新、旧二城之间的界河与要道,开始繁荣起来。由于交通便利与盐业兴盛,到了清乾隆年间,两岸酒肆商铺鳞次栉比,豪宅园林错落其间,河中画舫游船穿梭不息,是扬州市井风情的精华之地。汶河街道文化站站长庞建东表示,《扬州画舫录》上提到,在小秦淮河一带还有一道风景线。有一个姓夏的手艺人做漆器临河建了数间作坊,每当漆器完工,要摆到作坊里晾干的时候,游人观之,红漆一片,有小秦淮河“第一朱栏”的美誉。

碧波荡漾的小秦淮河,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河两岸有珍园萃园等精品园林,也有董子祠愿生寺等知名祠堂寺庙。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研究员邱正锋介绍,董子祠祭祀的是汉代的大儒董仲舒,他曾经两次在当时的江都国,也就是扬州当过丞相。除此之外,建董子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让儒学成为国学

解放前,因为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小秦淮河垃圾成堆、河水污染严重,不少地段成为“死水河”。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扬州市对小秦淮河进行综合整治,才使其旧貌换新颜。作为大运河扬州段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支流水系,小秦淮河与城市历史延续密切相连,见证了扬州历史名城的丰富文化底蕴,成为扬州古城与运河交融相依的文化载体,是彰显扬州文化基因的窗口。

扬州市广陵古城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景益表示,作为扬州古城里保存的唯一的一条历史水系,他们这次改造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复现它的一些历史场景。从水的方面来讲,做到清水活水,从岸的角度来讲,尽量让小秦淮河生态化,让游客更愿意亲近它。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王垂钦、朱蒋慧

Hash:43d0c27c5df12d027f6cabb80c0032acc7a20ccc

声明:此文由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