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山西这个地方就是传说中的龙门!

龙门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西北13公里处,相传龙门为禹所凿,故称禹门。相传四千多年前,黄河泛滥,民不聊生,大禹遵照舜帝的命令,率众治理洪水。在山西河津,有一座大山名为龙门山,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大禹决定开凿此山,以通水路。他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变水患为水利,人们为纪念禹的伟大功绩,也把龙门称为禹门口。大禹凿开龙门后,大海的鲤鱼闻讯前来争跳龙门,跳过的化而为龙,跳不过的养精蓄锐,来年再跳。就有了"春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入其门化而为龙"的神话传说而得名。

上图为新绛人张俊安提供的民国初期拍摄的 《龙门全图》,对比看来,只得唏嘘:山河永寂,物是人非了。

禹门东西两岸依山。东岩之上,原建有大禹庙。庙建于汉代,元代及明代多次增建,明末被焚。清顺治时修钟、鼓二楼,东西廊庑及禹庙大门。清雍正四年(1276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建楼阁。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栈道、看河楼。至此禹庙已成为布局奇特、工艺精巧的建筑群。2007年11月中旬,河津市外事旅游局曾在小梁乡吕仙庙举办了河津历史文物古迹拾遗图片展。在展出的24张图片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当属新绛人张俊安这张民国初期拍摄的 《龙门全图》。(据河津在线空间@蓝泊:图片上有张俊安本人站在焦炭上的形象。但是目前河津外事旅游局所存图片已经不是原件,而是一位爱好古迹的先生从一本图册中扫描过来的。)

据记载,东禹庙东西南三面各有一座戏台。南面有一小亭,北有"龙王祠"。从东台南边往北,可到禹庙山门,由山门而北,有献厅五间,厅正北是明德殿,殿内有大禹像。殿的东西廊房内有石刻龙门全图。此处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为历代游人必到之处。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被日军炮火摧毁。

《龙门全图》这幅图片反映的就是比较完整的清代禹庙。图中不仅反映了当时禹庙的全景和 "层楼倚汉""曲栈连云"等旧时的"龙门八景",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黄河的水运情况。照片上十几个人站在如山的焦炭堆上,不远处还停泊着许多船只。

据河津市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涧湾黄河水运码头粮食吞吐量年达500吨以上,煤炭吞吐量每年28400吨。民国十八年(1929年),禹门口黄河水运码头输出各种货物29种,其中煤炭为41047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前,黄河、汾河樯橹相接,水运繁盛,禹门口停泊船只常达四五百只。这幅《龙门全图》,全面记载了当时龙门的盛况,不仅比河津市志收藏的龙门图片要早20多年,而且更完整,更翔实。

Hash:63da807dfc49500c85db6ddd0721553511d9845d

声明:此文由 人说山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