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许昌交界,有一神秘高山:藏着明代墓葬群,被国家重点保护

河南郑州许昌两市交界处,有这样一座神秘高山:

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更是令人称奇。山中不仅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寨、古庙,还有神秘的石棺、墓葬……

这座山,就是具茨山,现已改名为始祖山。相传,这里曾是黄帝的主要活动地,境内黄文化遗迹遍布。不过,今天小南要说的却不是这座山,而是位于许昌禹州市境内,具茨山老山坪东麓一处缓坡山腹内的明周王墓

关于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又称周定王陵,即明朝第一代周王朱橚及其次妃的墓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墓葬座西向东三面环山,对面是空旷开阔一望无际的平原,左、右、后三面环山连成一线,在远处观看犹如一条巨龙在蜿蜒盘踞拱卫着墓葬,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墓志铭记载,此墓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开工建造,当年12月开始下葬,至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橚死后封闭墓门。

其中,周定王陵墓是一处由砖、石建成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地下宫殿建筑群,由墓道、墓门、甬道、侧殿以及正殿组成。其奢华壮丽的程度,不逊于皇帝陵寝,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

而妃子墓则为极其罕见的双曲拱券覆盖状地宫,成环廊形穹窿顶洞,这种造型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因为普通地宫之拱券构造本已难以施工,而环状地宫对其受力、角度、布局等均要求严苛,地宫中城砖严丝合缝,可见施工精度令人叹服。

不过,再好的墓穴,再好的风水,也挡不住盗墓人的铲子。因为之前被多次盗掘过,墓区已经没有什么文物。再加上属于陵墓型景点,受众较窄,几乎很少会有游客前往。

关于周王朱橚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被封吴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藩开封,以宋宫故地为府。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橚薨,谥号"定"。因此,其陵墓又称为"周定王陵"。

朱橚在医学方面,建树颇丰,组织和参与的著书有《救荒本草》、《普济方》、《袖珍方》、《保生余录》等。

其中,《保生余录》总结了历代医家用方经验,编著严谨,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

《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其发行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济方》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献,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而《救荒本草》则是成就最突出的。在荒年,以《救荒本草》告知百姓,并绘图本,授其野草植物之性况,百姓以此书此图,按图索骥,以觅得可食可烹之野菜,得以安度荒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游相关资讯,请点击下方

Hash:302ff8f7755f341f9ca8ea622bff5d5d89e13170

声明:此文由 蚂蚁消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