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京|老城南,藏着南京本地人都没去过的名人故居

老城南——南京明清历史的象征,传统文化的标志,也是南京人眼中最南京的代表。

第一次来到南京的人,看到夫子庙、中华门、老门东之后,就觉得自己彻彻底底地和南京城南来了一个“亲密接触”,然而边上的南京大萝卜们只能不屑地笑笑,然后拎着一碗糖芋苗跟几块酥烧饼,走进那细窄蜿蜒的小巷。

秦淮河边的景点之外,老城南还隐藏着不少名人故居等待你的发现~

1

蒋寿山故居

蒋寿山故居,一个处在老门东游客眼皮子底下,却依旧默默无闻的“富翁旧宅”。

蒋寿山又名蒋士权,回族,是晚清时南京富商。传说他是以赶毛驴发家的,人称蒋驴子。

他在南京有多处房地产,现知有三处:一处位于太平巷口,今太平商场新大楼处。原有房屋三路四进,有门厅、大厅、后宅、花园等,大厅梁柱粗大,斗拱飞檐纹饰雕刻精美细腻。三路院落有门相通。后因建商场,将建筑构件编号拆除,以便今后复建。一处在今剪子巷49号,今已不存。还有一处就在城南老门东的三条营。

蒋寿山故居三处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处就是城南门东三条营18、 20号。此处为南京民居典型的多进穿堂庭院式建筑群。南京民居最常见的是三进至五进;每两进之间是庭院或叫天井,有的两侧还带有厢房,大户望族可达七进、八进。蒋寿山故居共有二路七进,坐北朝南,占地4500平方米。

平面布局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正房,有四进。临街房屋下部约1.5米以青条石砌筑,外观凝重坚实。门厅外墙有栓马石,山墙带有高大的封火墙,既起封闭端头梁架檩条,又起防火作用,同时也是民居的一个显著标志。整体建筑给人以深宅大院之感。此处建筑院落完整,结构无损,是南京晚清建筑群保存较好的一处。现为江苏文物保护单位。

2

程先甲故居

本来就很少有人知道百花巷,所以一定只有更少的人听说过程先甲。

大百花巷、小百花巷,南京最好听的巷子名。相传巷内有明代的一个王府,两位闺秀名为“大百花”、“小百花”,满清攻入南京后,大百花与小百花姐妹俩先后投井。这条巷子也流芳百世。

程先甲故居坐落于中华门西大百花巷11号,该故居房屋纵深七进,其中轴线与街巷呈垂直状,一眼望去,展现出一道古朴雅致的晚清民居建筑的风景线。

程先甲(1872—1932),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宁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笔名欣然自称“百花仙子”。

光绪十七年(1891年),经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全国开经济特科,共选27人,他以才识通博入选。清朝末期,他任江南高等学堂教授,又任简字学堂总理(即校长)。他对训诂、音韵之学,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运动中,尤其在汉语拼音方面,他是我国南方的先驱者。民国以后,任职于苏、陇、蒙、鄂等地,仍以书册相随,积稿满箱。

统年间,程先甲购置百花巷11号为私人邸宅。当年第一进为门厅,两侧为大轿停放和轿夫休息处。第二进为大厅,窗格下镌以“二十四孝图”,至今仍能依稀可辨。

如今,七进房屋虽已住满了城南居民,但从房屋的框架结构,庭院中残存、散落的石鼓、条石,居民中浓郁的乡土方言等方面来看,仍能折射出一幅金陵古城晚清民居的风情画。远方之人置身其中,更显得古趣盎然。

3

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

没有人会想到,蜷缩在边营和老虎头交界处的这栋土黄色建筑,是东南大学一位老教授的故居。

准确地说,是老教授和他女婿的居所。

王伯沆,名瀣,一字伯谦,晚年自号冬饮,又别署沆一、伯涵、伯韩、无想居士等等,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国学大师。曾先后执教于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女子大学中央大学(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等院校。

王伯沆先生由清末入民国,曾作过岭南学者陈寅恪先生昆仲的家学业师,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均有往来。 1871年生于南京。幼聪颖,曾学于端木采、高子安。后入钟山书院,师从文廷式、陈三立、俞明震等人,以才气见长,博学洽闻。

王伯沆故居坐落于南京中华门东侧边营98号,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是典型的江南穿堂式三进院落。

4

愚园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前临集庆门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又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

愚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转手。清光绪二年,胡恩燮为奉养母亲,辞官筑园,取名愚园,既有表明其不仕归隐“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以愚名者,乐山水而自晦于愚也”之心迹,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

2016年5月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愚园正式对外开放。在复建过程中,秉承全面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的理念,以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教授所著《江南园林志》中《愚园》手绘图为蓝本,保持院内原有的结构布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园内花墙、假山等处严格按照历史照片重建,全力还原愚园历史风貌。

5

芥子园

胡家花园名声在外,而芥子园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实际上,芥子园也是响当当的金陵私家园林的代表,它的主人是清代“玩家”李渔,流传甚广的国画必修教材《芥子园画谱》就在这里诞生。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宅别墅。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

历史上的芥子园是李渔在南京亲自营造的私家园林,也是他一生中居住最久的地方。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代名园后来几易其主,迭经洗劫,终于湮没,至民国初期已是一片菜园。

文字来源:记当下忆过往

来源:融达秦淮,仅作分享之用,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后台“微游天下”,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Hash:6058bcd876bbaad9299f98e1fa989e5000135955

声明:此文由 微游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