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顺义这个村,曾被誉为“北国江南”!
本报讯(记者 单艳平)顺义是北京种植水稻的起源,大家信吗?不要惊讶,顺义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东汉,至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而北小营镇前鲁村的“三伸腰”大米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远近闻名,家喻户晓,清朝时期就是进贡皇宫的“贡米”。
金黄色的稻田
张堪在此引种水稻
百姓感恩修庙
顺义区北小营镇拥有悠久水稻种植历史,是北方区域种植水稻的发源地,种稻历史长达1900余年。顺义区北小营前鲁村的张堪庙遗址告诉我们,正是张堪将水稻技术带到了北方。
张堪拜渔阳太守时,把我国水稻种植的区域扩大到北京市顺义区东部地区北小营,这是当时我国水稻种植的最北线。据史料记载,汉朝时期,北小营地区属渔阳郡狐奴县,光武帝刘秀将张堪从蜀地调至渔阳郡任军政太守。当时的渔阳郡农业十分落后,张堪结合狐奴县属潮、白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将南方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当地百姓,种植水稻8千余顷,开创了我国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使狐奴县成为鱼米之乡,百姓殷富,街市繁荣,史称“渔阳惠政”。老百姓用歌谣赞颂他:“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北小营水稻后来成了朝廷贡米,这一地区有数十代人享受到了他带来的恩泽。为感谢张堪造福一方,百姓们在前鲁村为他修庙,名“张相公庙”。
贡米别称“三伸腰”
入选区级“非遗”名录
前鲁村出产的大米米粒如英,晶莹透明,蒸成饭后呈青蓝色,米粒颤悠悠,性粘浓香,口感好,屋里米饭蒸熟后,屋外飘香。
前鲁村的“三伸腰”大米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在清朝时期是进贡皇宫的大米,又称“贡米”。据说,还有心细的人家保留着当年交米时官府开的收据。由于过去农民生活比较困难,虽然种水稻,但只是在逢年过节或者亲戚朋友来时才吃顿米饭,吃剩下的米饭农民是舍不得吃的,晾干后下次蒸后吃仍然和新做的米饭一样有香又好吃,再剩下的再吃一次还是一样,而且每回锅一次米就长一点,因此得名为“三伸腰”大米。
欢乐插秧节,重温儿时回忆
2017年6月16日,前鲁村以张堪农耕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以此为契机,重拾一代人儿时的回忆,给渴望亲近田地的现代城市人一个与自然充分接触的机会,举办了“汉风古韵两千载,北方水稻第一田”第一届北京箭杆河边专业合作社首届插秧节。活动开始之后,插秧机、耘耕机等农业用车准备就绪,众人撸起袖子,挽起裤脚,手握水稻幼苗,赤脚踩在湿润的泥土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地将一束束秧苗插入稻田中。虽然满身泥泞,但充斥着幸福的欢声笑语。
相关新闻
水稻收割节,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2017年11月12日,北小营镇前鲁村首届水稻收割节开幕,沉甸甸的稻穗挂满了稻杆,前来体验的居民们正在趁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沉甸甸的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居民们不仅可以亲手收割水稻,还能亲手制作米画、葫芦烫画、中国结、软陶,欣赏腰鼓表演等,充分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大家向北方水稻第一人张堪行礼
开场腰鼓表演
收割节吸引众多居民观看
金黄色的稻田
居民体验收割乐趣
小朋友看介绍了解前鲁水稻种植历史
包装精美的前鲁大米
造型可掬的稻草人
编辑/惠亮
Hash:c334957c48a08dd2ae2a65c16efbc6aca7972ba3
声明:此文由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