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建安榆林美:上龙王庙,千亩梨园,万只崖沙燕闹得欢

许昌建安榆林美:上龙王庙,千亩梨园,万只崖沙燕闹得欢

许昌建安榆林美:上龙王庙,千亩梨园,万只崖沙燕闹得欢

文·图‖苏红

五一小长假的首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听说成群的崖沙燕陆续飞回许昌市建安区榆林乡刘王寨村了。为什么崖沙燕要聚集在这个村呢?带着疑问,许昌几位文友相约下午驾车从市区出发去一探究竟。

小车一路行驶七转八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煦风作伴,小鸟鸣叫,心情十分舒畅,27公里的路程转眼就到。我们给事先约好的建安区榆林乡政府魏干事联系,他早早地在政府院门口等候着我们,并亲自驾车热情引路。

第一站到达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龙王庙”。

据了解,这座“上龙王庙”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是皇上亲定的“上”,是全国唯一被称为“上龙王庙”的庙宇。有文物保护碑文,是经唐太宗李世民修建的。目前,这里居住着一位近九十岁精神矍铄的安姓老人。庙的左侧,紧靠宽阔的颍河,河水清幽,景色秀丽。据魏干事介绍,此处为古渡口,曾一度热闹繁华,为公认的风水宝地。

第二站,我们参观了位于榆林乡政府西南两公里,近年来远近闻名的千亩梨园。魏干事说:此梨名为建安梨,可不是一般的梨,曾荣获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现在已过了引人入胜的花开季节。不过,等到九月份梨子成熟时再来,穿梭于梨园,赏景尝梨,别有一番田园情趣。

随后,我们驱车数公里到达颍河之滨刘王寨村崖沙燕的栖息地。远远地望见各地牌照的小车在路边左右停成长排,游客成群结队,车来人往,像赶庙会,好不热闹。

眼前一条宽阔而弯曲的河流自西向东,缓缓地流淌。一艘竹筏上坐着四位穿醒目黄色马甲的游客们荡舟赏景,艄公撑船,好一幅景入画时景宜人,人在画中人亦景。一回首,一排坐北朝南的沙燕洞穴上空,盘旋着数不清的崖沙燕如柳絮遇风,左右穿梭,上下翻飞,组成无数优美的图案。在蓝色的天空下,与游客天然组合,形成一幅别样的画面。游客中有小孩看到后,大声欢呼:“小燕子,小燕子,我们来看你们啦,你们好可爱!”空中,不时传来燕子欢快的鸣叫声,仿佛在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

据了解,崖沙燕,又名灰沙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长约11-14厘米,背羽褐色或砂灰褐色;胸具灰褐色横带,腹与尾下覆羽白毛,尾羽不具白斑。

成鸟上体暗灰褐色,额、腰及尾上覆羽略淡;眼先黑褐;耳羽灰褐;至颈侧灰白;灰褐色胸带完整;覆及尾下覆羽白毛;两翅内侧飞羽和覆羽与背同色,外侧飞羽和覆羽黑褐;腋羽灰褐色;尾羽黑褐沾棕。两性同形。虹膜深褐;嘴黑褐;趾灰褐色,爪褐色。

魏干事又联系了景观具体负责人。据这位村干部说:崖沙燕喜欢成群结队在水源附近的沙土崖壁上筑巢。它是一种食蚊蝇和各种小飞虫的益鸟,是我国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的“三有”保护动物。以前村民在这河道上采沙,现在被有关部门叫停了以后,周边全部种上了花,你们看,那一块格桑花开得多漂亮,为的是让燕子安家的地方环境美起来,这里的村民已经自觉地开始重视保护崖沙燕了。

正说着,我们一行巧遇了刘王寨村党支书刘建伟带着他的朋友们来观景坐船。于是,大家围着刘支书让他介绍崖沙燕的情况。因当日气温30度,穿着白色体恤衫的刘书记站在灰色崖沙燕的栖息地外围显得格外醒目。

他说:“崖沙燕每年4月5号左右飞回来,在这里筑巢,一般是两只住一个洞,在里面下蛋繁殖4到6只小燕子,成了8口之家。到7月15号左右就携家带口飞往内蒙,等来年再飞回来。欢迎广大游客来参观。”

崖沙燕喜欢在崖壁上筑巢,崖洞一个挨着一个,眼前这个高约6米,长约200米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分布着不大不小的洞穴。此情此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建安区诗词学会副会长、魏都区诗词学会副会长高石先生情不自禁赋词一首:

天仙子·岩沙燕之歌

守一处湖光岛色,啄一壁幸福家园。一种乡愁几代牵。刘王寨,崖沙燕,春光不老小江南

来来走走终不离,宁肯穿梭天地间。愿�

Hash:a5645fdaa9d86fa5d4e7144fc0882a76f8459f16

声明:此文由 百味中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