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之最(太全了,值得收藏!)

1、“宁城县”之县名最早产生于1933年(伪满大同2年)10月1日。是由1931年(民国20年)辟平泉县之四、五、六区(老哈河以北和现在的喀喇沁旗)设立的宁城设治局更名而来。先叫大宁设治局,后因“大宁”与山西大宁县重名,所以决定更名宁城设治局。“宁城县”之名又是在全内蒙古自治区产生最晚的县名。

2、宁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出海港最近的县,县治所天义距锦州港和秦皇岛港均不到300公里。

3、宁城县是“鸡鸣闻三省,毗邻市、县、旗”之地。东邻辽宁建平县凌源市,南邻河北平泉县,西邻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是内蒙古唯一一个民族融和最典型位置之县。

4、宁城县是最奇怪县名的县。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在今大明城西嘎斯营子设立大宁州判署(亦称平泉分州署),专管蒙汉诉讼。实际它只是隶属平泉州的一处专职办事机构,它既不是县衙也不叫县,但它却设州判、吏目、文牍、披甲(兵士)等职,州判,从七品。也设有公堂。署衙占地20余亩。汉民讼案,州判署审理;蒙汉互讼案,由州判署会同札萨克衙门审理。州判署设置106年,至民国9年(1920年)才撤销。民间老百姓把它叫“嘎县”。

5、宁城县是全内蒙古人口最多的旗县。

县域面积仅4305.47平方公里,人口近62万,人口密度最大,143人/平方公里。

6、宁城地区最古老的都城是商周时期东胡族方国都城,

在今存金沟乡境“207”省道路北、格日勒图村东北、喇嘛沟门村东南、存金沟乡两条河东沟松吉纳河与西沟纳林昆都楞河(此两河为坤头河之源)出沟交汇后之河西南岸,平阔之地处。南北向,方方正正,长宽各约200米。20世纪70年代城墙遗迹犹存。其距出土大量文物南山根商周时期古墓处不远。所以,此古城年代也应为同期东胡方国都城,距今约4000-3000年左右,属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

7、宁城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设置郡制治所之地--黑城。战国后期,燕国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其中的右北平郡辖今宁城地区。其郡治设在无终(今蓟县)。西汉时将右北平郡郡治设于平刚(今宁城县黑城)。“飞将军”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其实,黑城处右北平郡城也是商周时期东胡族部落最早的古都城遗址上建立起来的。

8、宁城县辽中京大塔是现存全国体积最大的实心砖塔。大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塔高80.22米,基座直径36米。

9、宁城县最古老的至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人工石洞为甸右北平镇喇嘛洞山(即福峰山)五洞。喇嘛洞山辽代称香台山,清代称福峰山。山上五洞为辽天禄五年(951年)人工所凿,洞内是供奉佛像的,所以,今被称作大辽石窟。

10、宁城县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寺庙是藏传佛教寺庙大城子法轮寺。本寺原为喀喇沁中旗蒙古王公的家庙。

11、玛哈巴拉是清代喀喇沁中旗任札萨克时间最长的,自乾隆四十年(1775年),袭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任职70年。也是最有作为的一代喀喇沁中旗札萨克。

12、陈子实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宁城的第一位中国级别最高、身份最特殊的新闻记者。他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华侨记者,于1933年3月被日本鬼子剜眼割鼻后牺牲在存金沟乡老局子,牺牲时年仅31岁。

13、高桥是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宁城县的职务最高的抗日英雄。高桥,生于1913年,本名高明海,化名苏然、高桥,辽宁省辽阳人。黄浦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毕业生。1943年5月末,冀东军区组成冀东军分区第三区队,高桥任区队长。高桥与政委黄云(杨雨民)等率领三区队在承平宁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4年3月29日在布日嘎苏台老西沟遭遇刘其讨伐队300余人围堵,突围中,在掩护战士突围、营救战友中不幸牺牲。牺牲时年仅31岁。残忍的敌人将其遗体送到八里罕示众,又将其头颅割下分别运到平泉和承德“请功领赏”。

14、丙丁火是抗日战争中牺牲于宁城的年龄最小的抗日小英雄。丙丁火,原名巩书安,1929年生于平泉县隔山营子一个农家。1943年7月参加了赵洪武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44年4月25日在战斗中与其他17人被俘,后被敌人杀害于八里罕河南树林,牺牲时年仅15岁。

15、宁城县最高的山峰--翠云峰,海拔1890.9米,位于存金沟乡龙潭西南,与喀喇沁旗交界。

16、宁城县最深最窄最奇险幽闭的泉水峡谷在存金沟乡龙潭村,称龙潭峡谷。是一处全赤峰市乃至全内蒙最奇特的旅游胜景。

17、宁城县最大面积最美丽的高山湿地为龙潭湿地,是一片神奇宝贵的高山沼泽草地,“高山湿地三千亩,海拔位置一千七。”

18、宁城县至今保存最完好且最具保留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古民民是存金沟乡的龙潭村。

19、宁城县有一处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热水温泉

位于热水镇。其温泉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中心孔口温度达97℃,属沸泉。温泉水可供人疗养、治病,且此温泉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书记载: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十五日康熙皇帝第二次北巡塞外时曾驻跸于此,伴驾的侍讲学士高士其还曾写下《驻跸巴尔汗之汤泉》诗一首。(注:巴尔汗,即今八里罕,巴尔汗汤泉,即今热水温泉。)

20、辽中京位于宁城县天义镇,始建于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成于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辽中京是辽王朝中后期最重要、国事活动最多的京都。历史学家谭其骧在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将辽中京算为辽王朝中后期的国都。

21、辽中京遗址是宁城县最早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于1964年公布的。

22、冰石河,被称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宁城县境存有冰石河多处,最大面积的冰石河在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坝沟景区内。

23、宁城县境最独特最漂亮的冰石河在八里罕镇北场子。此冰石河不是在沟里,而是出露在山坡上,石块最大。

24、宁城县最小的微型山,是甸子镇二道营子村南平地中出露的“星星山”,一体的一块白色巨石形成。

25、宁城县境所存最大面积与体积的玄武岩石柱群在必斯营子乡必斯营子南山。

26、宁城县境最奇特最险要的风景奇石,是八里罕镇八里罕南场子狮子北山的“三块石”。三块特大巨石叠摞在一起,高有30米,最上面的一块最大,还一头大一头小不均衡地摞在中间最小的一块上,最下面的一块支在山坡上,既惊险又神奇。旁边还有一块巨形剑劈石。附近及山顶还有很多奇特的像形巨石。此处构成一处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绝妙奇特的旅游景点

27、宁城县现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占山为王的山大王扎营的军士营盘遗址和山顶暸望哨遗迹在八里罕镇南场子庙沟天桥山

28、三座店镇河东台采石场,是宁城县开采历史最悠久、开采规模最大的采石场。据考证,自辽代就开始开采。其遗址现在应该加以保护。

29、宁城县最险陡的公路属被称作“挂在山上的公路”的大金沟至狍子坡段公路的一段盘山道。

30、宁城县最早开采第一座煤矿——四龙头沟煤矿的时间为民国元年(1912年),1914年(民国3年)出煤。最初经营者由三座店乡喇嘛城子村倪老五在四龙头沟后营子小北沟沿开的第一口竖井采煤,矿名“致中公司”,当地人称“西老柜”。

31、打虎石水库是宁城县库容最大的大型水库(国家二型)。库址位于今黑里河镇,全纳黑里河水,控制流域面积540平方公里,总库容11960万立方米。打虎石水库始建于1976年1月1日,竣工于1982年1月10日。

32、宁城县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内蒙古范围内保存得最好的天然次生林区和内蒙古植物物种最丰富地区。

33、宁城县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生长最好、最为集中连片的天然油松林分布区,我国油松优良种源基地。

34、宁城县海拔最高之泉,在大坝沟景区最东边的草帽子梁顶。草帽子梁海拔1836米,在其西北侧海拔1750米左右处有汩汩泉水下流,夏秋季最旺。这就是大坝沟溪水之源,也即黑里河水之最高源头,也即宁城县海拔高度最高的河水源头。

35、宁城县海拔最低点在五化镇南三十家子,海拔为459米。

36、宁城树龄最长的花楸树长在黑里河镇四道沟兰花鸡冠砬子,树虽同根树干却放射形生长,可见到几根粗枝大干都已干枯朽腐了几茬了,由于又是生长在高山顶岩石中,生长特别艰难,所以,历尽沧桑,但多根枝干仍生长旺盛,结果累累,至少树龄在千年以上。

37、宁城县境一棵云杉树王也生长在兰花山鸡冠砬子,就在那棵花楸树旁,胸径至少70厘米。那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

38、宁城县境存最苍劲漂亮的古松一株,在八里罕宏庙村东山坡上。主干歪斜,虬枝飘逸,树型婆娑,十分美丽。据传说:原本一片松林,建辽中京时,大棵的、成材的都放了,只剩了这一棵最小最不成材的一直生长至今。

39、宁城县最古老的山丁子树,长在存金沟乡程家营子村龙潭大北沟王秋莲老太太家院中,共4棵。据王老太太(2016年79岁)说,她年青刚出嫁到王家(其儿子叫王起)时,这几棵山丁子树就已差不多这样粗了。估计树龄已足有400年。

40、宁城县最古老的文冠果树,长在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普祥寺门前。普祥寺是宁城县境内现存清代最古老的寺庙,它比大城子法轮寺还要早很多。文冠果树与寺庙同时,树龄约400年。

41、宁城县最大面积的锦带花植物群落在大城子镇鸡冠山村大冰沟朝梁坝。

42、塞外最古老的牡丹花在小城子镇长皋村乌家,“富贵红”品种,为“陪嫁牡丹”。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随皇家格格出嫁喀喇沁右翼旗蒙古额琳臣驸马,作为陪嫁嫁妆移栽今宁城,至今(2016年)已在塞外生长358年。也是全国最有皇家政治背景的古牡丹。

43、芍药名品中最珍贵的品种是黄芍药,而黄芍药中最稀有名贵品种是“黄金轮”。宁城县天义镇河东街道三中西墙外李文家栽培有黄金轮,已30来年。

44、宁城县的油松王,在现在仅存的油松古树中,可称得上油松王的,属黑里河镇四道沟村西二道梁子东梁底北山梁上的一株古松。胸围285厘米,直径91厘米,树高17米。

45、史书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八月癸巳(二十三日)夜,发生大地震武平为震中,破坏最重。武平,即今宁城县大明城。这是宁城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一次地震。

46、在宁城发现了地球上最早会飞的哺乳动物。2006年初,我国古生物学家在宁城县山头乡(今五化镇)道虎沟发现了一具带翼膜的特殊哺乳动物化石。经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该所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5位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整理和研究,将它命名为“远古翔兽”。根据这项重大发现,于2006年12月14日,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北地区一种中生代滑翔哺乳动物》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国内古生物界的震动。

47、辽清宁八年(1062年),辽国高僧、中京报恩寺主持法悟奉旨撰成《释摩诃衍论赞玄疏》5卷,辽道宗亲自为经书命名,并命太保燕国公耶律孝杰(即张孝杰)为经书作序,下诏镂刻刊印。本经书后被日本刊入《续藏》,题为“中京报恩寺、传教寺崇禄大夫守司空诠圆通法大师赐紫臣沙门法悟奉敕撰”。这是今宁城地区由最高职位高僧撰写,并得到辽皇帝批准刊印的最权威的唯一一部经书。

48、宁城县档案馆现藏有一道康熙五彩圣旨,是存金沟乡小梁子杨昌家祖传下来的传家宝,还有一部《杨氏家谱》。该康熙圣旨长350厘米,宽31厘米,由满汉两种文字分左右书写,印有“制诰之宝”大方印,整卷圣旨由紫、白、橙黄、红、蓝五种颜色分段组成,圣旨质料为提花织就的五彩绫缎,整卷圣旨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这是内蒙古现存唯一一道表奖级别最高的清代圣旨。

49、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馆藏一匹金马,是一匹最小的金马,长约寸余。

50、宁城方言是全国存在范围最小且具有一定特点的区域性方言,仅存在于以八里罕镇为中心的附近五六个乡镇,不足10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所以,李文将其称作“孤岛方言”,并著有《宁城方音方言》,是宁城第一部方言专著。

51、宁城县最权威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宁城县志》于1992年末出版发行。

52、宁城地区最早的公立女子学校,是1919年(民国8年)8月平泉县政府(当时宁城县境归平泉县管辖)在大金沟乡(今三座店镇)喇嘛城子村当时倪家烧锅大经房设立的第四区女子第一初级小学。

53、宁城地区最早的公立高级小学是1922年(民国11年)平泉县政府在大金沟乡(今三座店镇)喇嘛城子村老爷庙西廊房设立的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是新式学校,当时第一高级小学校在平泉街。

54、宁城县建县后最早设立的第一所高级小学校,是1931年(民国20年)3月,从平泉县划出四、五、六区(包括喀喇沁右翼旗)分设大宁设治局(宁城县建县初始之名)后,是年秋天,大宁设治局在小城子南大庙建立的第一高级小学校。

55、1941年(伪满康德8年),喀喇沁中旗首设大城子蒙民裕生塾。

56、宁城县最早的普通中学——八里罕中学创建于1954年,1958年秋八里罕中学始设高中班。也是宁城县创建的最早的高中。

57、宁城县最早建立的蒙古族中学,是1958年建立的大城子蒙古族中学。当年招收第一期(两个班)蒙文授课的蒙古族学生。

58、宁城县最早使用电灯是在1957年。县政府自1954年迁至天义后,于1957年才在天义东小河西岸建起第一个小发电厂,发的电供县直属部分机关照明用。

59、宁城县最早的中共党支部,1943年10月,中共冀东地委选派的王旭昌(苏振东)等人首先在三座店乡峰水山村发展了杨秀章、金宝善、任忠山3名中共党员,建立了宁城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峰水山党支部,杨秀章任党支部书记。

60、汐子镇二龙村桃古图山为宁城县唯一的火山,据山顶黑色孔状石断定,此山曾有过火山喷发。

61、辽国时期,发生在今宁城县境内——当时之辽中京的一桩最大冤案是辽道宗皇后萧观音枉死冤案。由于被奸臣耶律乙辛陷害,太康元年(1075年),萧观音(懿德皇后)自缢于中京。太康三年(1077年),太子濬因遭耶律乙辛构陷,也被害死在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镇)。

62、树根最神奇的古松,甸子镇孙家营子二组前山有一株已有300多年树龄的古松,高有12米,平均冠幅18、19米左右,不光树形伸展飘逸,而且树根神奇,9条树根裸露于地表,酷似九条龙围着村干盘绕。

63、因树而起地名的古桑树,甸子镇大黑石村桑树洼有一株古桑,据说树龄已有1200年,树高8米,胸围630厘米,冠幅15.5米。故此它生长的地方被称“桑树洼”。传说乾隆皇帝经过此地时,见此树后赞誉为“塞外第一桑”。

64、宁城最神奇的泉水。五化镇本是严重缺水之乡镇。尤其山头、朝宝沟一带,村民们打井经常打成干筒子,没水。鸽子山村2016年一钻下去钻开了泉眼,打出了泉水自涌,喷水如柱,水温偏高,寒冬不冻,常年日夜涌喷不止的最神奇的喷泉。其名可为“塞外趵突泉”。

65、清格尔泰(1924.6-2013.12)出生于宁城县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高等院校蒙古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奠基人。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他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当代蒙、汉、满、日、阿尔泰等语系文化交流,对蒙古语文、契丹文字的研究和发展以及现代蒙古语的进步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名著名作如《蒙文文法》、《现代蒙古语》等传播海内外。他也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荣誉。清格尔泰教授,是家乡宁城的骄傲。

编者按:宁城县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将“宁城之最”搜集整理,不仅是文化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本网将宁城县档案局退休干部李文搜集整理的“宁城之最”予以刊发,旨在抛砖引玉,期冀广大读者搜集整理出更多的“宁城之最”,本网将陆续在宁城信息网文学栏目发表 投稿邮箱:honglin865@163.com

李 文 搜集整理

Hash:3f778444426cf7ca54fb9bf3379113bc1f487940

声明:此文由 宁城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