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沉睡了五千年的古文明之光

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而中华玉文化,已经有八千年的历史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技,洁也。

《周礼》有书:“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中国古人尚玉,将玉看作与天地相通之灵物,常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祈福等,此外,玉多为贵族所属,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普通人不允许使用。

封建社会王权迭代传承中,能够象征至高无上权利的便是传国玉玺。传闻当年秦始皇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得国玺者的天下!只是可惜了这宝物历经汉、三国、晋、唐、宋诸朝,最终不知下落。

凌家滩

1985年秋天,一村民为母掘墓时从地下挖出一大堆玉器、石器,震惊国内外,从此,很多人知道了凌家滩……

凌家滩,位于安徽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北靠太湖山,南临裕溪河,从空中看,位于形似卧佛地貌的腹部地带。我不太懂风水,也不太懂古文明起源,但觉得平原绕水,应该是个好地方。

凌家滩出土了一大堆的玉器,有玉龙、玉鹰、玉人、玉璜、玉龟、玉猪等,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具有极大考古价值。考古发掘的材料测定,认定凌家滩遗址其年代距今5500—5300年之间,早于浙江的良诸文化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

玉龙

玉龙扁圆形,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嘴、鼻、眼部雕刻得活灵活现。虽然中国南北史前考古学文化中都有不同的龙的题材出现,但凌家滩出土的5300年前圆雕玉龙,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中国龙的传统特征,与人们想像中的龙的形象非常相似,中国现在龙的形象和龙的观念的起源很可能就源于凌家滩,所以凌家滩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玉鹰

玉鹰呈展翅飞翔状,鹰首侧视,眼睛以对钻孔眼表现,胸腹部的八角纹为主体纹饰,双翼展翅,翅呈猪首形。鹰的外表健美,性情凶猛,象征勇敢和力量。这件玉鹰可能是凌家滩民族徽帜的标志,也可能是祭祀用品,因为鹰和八角纹组合在一起就是太阳鸟,象征太阳神,是上天的使者。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向人们展现的是太阳鸟飞上天空,把祭品敬献给上苍,并同时带去人们向上苍的祈求。这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玉人

玉人为浮雕,第一次展示出了原始人类完整的形体风采:长方脸、浓眉大眼、双眼皮、蒜头鼻、大耳、大嘴,它的体形和五官表现出蒙古人种所特有的特征,头上戴的圆冠和腰部饰有斜条纹的腰带表明当时已有了很发达的纺织技术,玉人上唇留有八字胡,说明当时已有了剃须工具,玉人的出现表明社会由原先对动物和自然的崇拜已转向了对人的崇拜,表明社会观念已出现了转变。另外,玉人两臂弯曲,五指张开放在胸前,臂上饰满了玉环,这说明此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知道佩戴首饰来装饰自己了。

玉璜

玉璜,凌家滩出土的大批丰富多彩的玉璜中,虎首璜和龙凤璜最富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直接反映了凌家滩先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伦理道德,文化习俗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虎首璜可能不是一般的饰物,而是一种兵符,是调兵和结盟的信物,虎首璜和大量的玉钺、玉斧、玉戈等兵器的同墓出土,说明了当时的军事权力的高度集中,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较为频繁和军事结盟现象的存在。

玉龟

玉龟和原始八卦图版,这是凌家滩出土玉器中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据古代文献记载,“三皇”之一的伏羲是“始作八卦”者。《太平寰宇记》记载“伏羲于蔡水得龟,因画八卦之坛”……这些记载都反映了伏羲作八卦和龟有一定的关联。而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原始八卦图玉版则以实物印证了这种关联的存在。这件玉龟和玉牌是叠压一起同时出土的,说明这两件玉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应为占卜工具。更令人称道的是,此二器物在出土时,玉版夹放在玉龟的龟甲里面,和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元龟衔符”(《黄帝出军诀》)、“元龟负书出”(《尚书中侯》)、“大龟负图”(《龙龟河图》)如出一辙。

玉猪

玉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个头最大、重量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该玉猪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制作者巧妙利用天然形状,采用粗狂写意的手法,突出表现猪的吻部和鼻孔,在嘴的两侧雕出向上伸出的獠牙,用减地法表现眼睛和一对竖立的耳朵,并在颈部磨出伸展的勃子,再加上圆突的脊背,整体上表现出野猪凶猛的形象。这件玉猪的出现,表明凌家滩远古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以及表示财富的象征。该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堪称中华第一玉猪。

如今,凌家滩仍然留有大片残缺文物亟待修复,几位文物修复工作者长年累月驻扎于此,为我们精心复原几千年前凌家滩那片灿烂的古文明之光。

五六千年前,凌家滩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今人不得而知。但透过这些存留了几千年依然精美的玉石器,我们可以想象当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们拥有怎样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对生活充满着什么样的热情!

PS:部分图片与文字来源于网络

创作不易,欢迎广大读者点赞关注。

Hash:5986dfd02af3fe7d9df44eb5bfaab4106e6b8108

声明:此文由 国学大家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