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骗子造就的超级工程,屹立两千余年不倒,如今还成为中国象征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维护和巩固空前庞大的帝国,秦始皇陆续采取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措施,其中就包括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众所周知,长城是世界上持续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此后历代加以修筑延伸,时间长达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公里。在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修建长城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城池,但在秦朝建立后,长城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抵御匈奴。将先秦各国的长城连在一起,势必消耗难以想象的人力财力,自然就需要征发大量徭役,而这也成为后来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先后调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为修建长城,无数徭役累死病死,然而秦始皇修长城的决心却没有丝毫动摇。就这样,长城在累累白骨之上修建而成。很多人会认为,秦始皇的手段虽然有些过激,但毕竟是为国为民之举。然而后世史家关于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动机却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他是听信了方士的欺骗之言,最后做出了这一决定。晚年时,秦始皇的脑海中只有两件事,一是希望自己的帝国能延续千秋万世,另一件就是渴望长生不老。

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身边常有一些方士向其提供建议和指导,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卢生。卢生是一个方士,替秦始皇远赴海外仙山寻访,求找拥有长生不死药的仙人。一次,卢生从海外回来,没有找到仙药,为逃避罪责,他便谎称带回了一本名为《录图书》的谶书,其中提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听,联系到当时的内外形势,认为秦国的最大威胁乃是北方的胡人,于是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然后因地形筑长城。

那么,修筑长城起到作用了吗?很显然,秦朝并未因为修筑长城而避免覆灭,况且长城的作用也不可能那么“神通广大”,无外乎就用来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而已。在汉朝初年,匈奴趁中原战乱之际,便直接越过秦所筑长城,和汉朝军队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对峙。可以说,修建长城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在抵御匈奴上起到的实质作用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秦朝当年耗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去修长城,其实是弊大于利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仅仅是匈奴畏惧蒙恬和他麾下的三十万大军而已。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方士的一句话,居然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奇迹,也造就了令世人为之叹服的宏伟建筑。万里长城自修建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两千多年来,任何人都无法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长城对中国人来说,乃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Hash:8b82494c98031517926ca7cfe52546d72f3c3e0f

声明:此文由 小宁宁历史解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