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遗址:考古百年改变国人对祖先的认知

8月,“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圣地”——仰韶村遗址时隔40年后再次启动发掘。

“1921年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对当时盛行的‘中华文明西来说’产生强烈冲击。”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一百年来,考古学深刻地改变了国人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

仰韶村坐落在豫西渑池县一块黄土台地上,三面环水,仰首即可看见巍峨苍茫的韶山,所以得名“仰韶”。村里至今保留着一座老旧的小院,除了部分房屋坍塌,大致还保持过去的模样。一百年前,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考察时就借住在这里。

“父亲给我大姐讲过,有个外国人在家里住过,还邀请他去过北京。”房子的主人、79岁的仰韶村民王二保说。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一张安特生在仰韶村的老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上除安特生和助手之外,还有两名本地人,其中一个就是王二保的父亲王兆祺。安特生在《黄土儿女》一书中记述,当时王家家境较好,有空余房屋,他先后住了43天。

从1918年起,安特生因为听说当地有古生物化石,便和助手数次来到仰韶村,采集到大量石器、陶片和骨器,由此他敏锐地做出判断:仰韶村是中国远古时代一处重要文化遗址,极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1921年10月,安特生带领袁复礼等中国学者到仰韶村,正式开始发掘。历时36天,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了大批精美陶器、石器和少量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

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论证,一致认定了安特生的最初判断:这里是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按照考古惯例,以首次发现地仰韶村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这个普通的小村庄迅速名扬天下,成为中外学术界向往的“文化圣地”。

“‘仰韶文化’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为探索中国史前文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刘海旺说,它不仅证明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非常发达而且富有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使所谓的“中国无石器时代”理论不攻自破,而且强烈冲击了“中华文明西来说”。

从此以后,考古学在中国正式发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迎来科学的揭秘时刻。一百年来,随着殷墟良渚、陶寺等一大批文化遗址的发现,中国考古学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过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考古学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让民众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解我们的民族、国家、文明是如何从历史走到今天,为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这样评价考古的价值。

“在即将迎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刘海旺说,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见证,考古学理论的发展、方法的进步大都与其发掘研究相关,期待中国考古在下一个一百年能有更多收获。

(来源:新华社)

注:权威媒体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图片和视频及作者来源,如遇侵权必究。

Hash:51ed7d1decfaece22a144e4ba4c5560360a6ff0d

声明:此文由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