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邓颖超:他一生无子,却宠爱了她一辈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慢》

在注重仪式感的当代青年男女群体中,520无疑已经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但越来越人发现,爱情变得越来越脆弱,难以抵挡生活的鸡毛蒜皮,难以接受时间的如水侵袭。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愿望,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爱情已经再难遇到了。

但在数十年前,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传讯基本靠电报的是战争年代里,有两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却用70多封来往情书,给我们送上了一份来自党中央的“高级狗粮”。

愿我们将来,也能一起上断头台

1919年五四,15岁的邓颖超第一次看到了台上主持学生大会的周恩来。

彼时的周恩来是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浓眉大眼,意气风发,只是站在人群中就足够让人记住;而当时正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虽然年方15,却也已经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演讲队长。

这是这对伉俪的第一次相遇,也即将开启这对璧人在烽火年代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情。

1923年,邓颖超收到了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印着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还有周恩来亲笔写的一句话: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在朝不保夕的战争年代里,周恩来第一次对邓颖超表露了自己的柔情。两年以后的1925年,周恩来跟邓颖超在广州结婚,这对伟大的夫妻正式走到了一起。

在那个没有钻戒,没有玫瑰,没有仪式的年代里,两个人一牵手便是一辈子,一相爱便到白头。

如果明天就要死的话,那我希望现在就跟你结婚,我爱你,你爱我,与世界无关。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周恩来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的时候没有鲜花、没有钻戒,甚至没有仪式,但他们牵了彼此的手就是一生;他们夫妻间有八互:互爱、互敬、互勉、互让、互谅、互助、互学。

这才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爱情,房车存款已经成了结婚的标配,让许多人都望尘莫及;

现在男女之间的爱情不能够跨越物质壁垒。爱情的本质是精神上的,爱情若没有物质依托,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是一件虚无缥渺的海蜃盛楼,可望不可及。

Hash:b6c2dca4ed10e9e35cedc7915a128a0588506724

声明:此文由 lookback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