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解放天津,金汤桥曾上演一出“智斗”!

1949年1月14号,作为平津战役重要组成的天津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东西两支部队仅用19个小时就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完成了拦腰斩断敌军的任务,金汤桥也成为天津获得新生的起点。

那么,解放军当年在天津战役中为何要选择在金汤桥会师?面对重兵把守,他们又是如何“智”取金汤桥呢?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主题报道《寻访红色印迹》,今天走进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金汤桥。

天津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建成于1906年,它的两岸一侧是意式风情区,另一侧是古文化街。这座钢梁铁桥,桥面由木板铺设,上下桥处建有玻璃引桥,是天津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桥名金汤是取其“固若金汤”之意。

作战方针:东西对进

金汤桥是天津网红打卡地,每天总有游客来此参观拍照,从内蒙古来津游玩的包先生特意来到金汤桥,他说:“从前看《大决战》电影时,就对金汤桥会师印象深刻,刚才我特意拍着视频过来的,感受下当初解放军在这里会师的场景。”另外一位来自沈阳的张女士表示:“走在金汤桥上,总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然而,眼前如此美丽祥和的金汤桥两岸,70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1949年1月14号上午10点,天津战役正式打响,五百多门火炮齐射,上千发炮弹呼啸划过天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军、22个师约34万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

▲解放前金汤桥

参与当时东线作战的解放军45军135师403团司号员、今年89岁的柴双举回忆说:“当时我们一共设置了8个突破口,东西对打,南北防御。我们团负责东面民权门突破口,都得到金汤桥才算完成战斗任务。”

据记载,当时,天津地形复杂,市内被河流切成若干地区,周围又是沿海洼地,易守难攻,而驻守天津的国民党军队有13万多人,守军在护城河上布设了大型碉堡一千多座,城墙全都用红砖水泥加固,并配备立式大口径火炮。每天都有守军前去凿冰破河。城区内的大小碉堡更是不计其数。当时的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更是坚固的设防很有信心。尽管此前解放军率先解放了张家口,并包围了当时的北平和天津,但驻守的国民党守军拒不接受和平解放天津。

▲陈长捷

面对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城防系统,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组建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同时向金汤桥挺进。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赵风俊介绍说,金汤桥就是“拦腰斩断”中的“腰”:“当时国民党守军的情况是南边弱、北边强守,而天津市区是南北长,东西窄,所以解放军确定的作战方针就是‘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就是东西两方面的部队同时进攻,然后会师在金汤桥,这样就打通了一个东西的走廊,也切断了敌军南北两方面的联络线,使之不能互相支援。金汤桥正好位于中心位置,所以把它作为会师的地点。所以汤桥会师对解放天津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时的天津市区是个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国民党守军司令陈长捷把主力部队放在中部北部。总攻发起之前,陈长捷曾以谈判为名派人到城外的解放军驻地探听虚实。当时,解放天津战役前线总指挥刘亚楼将计就计,在城北接见他们,让他们产生了解放军攻城指挥部设在城北的错觉。与此同时,刘亚楼总指挥还命令部队佯攻天津北部。这一妙计让陈长捷误认为城北是解放军主攻方向,他急忙把主力部队国民党62军151师从城区中心调到了城北。这也为后来解放军会师金汤桥、拦腰斩断守军兵力创造了先决条件。

▲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

金汤桥上演“智斗”

1949年1月14号,解放天津的总攻发起后,西突击集团当中的解放军第38军112师335团3营8连,经过西营门沿线的激烈战斗,只剩下70多名战士。当时,连长赵芳玉决定,虽然远离大部队,也要长驱直入金汤桥,直插敌人心脏,尽快与东线部队会师。他们找到一位熟悉地形的老乡,经僻静小巷在敌人设防的间隙中穿行,于当晚11点左右,首先赶到了金汤桥西侧。

▲天津战役中,战士正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天津城防

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赵风俊介绍:“解放军的38军112师335团三营八连的连长叫赵芳玉,他带领70多个战士,由西向东快速突进,直插到金汤桥。战士们赶到金汤桥的西侧后,发现前面有两个小碉堡,守碉堡的两个警察都睡着了,他们悄悄地摸过去,俘虏了这两个警察,通过审问得知警察局就在附近,赵连长就带着一股部队摸到警察局去了。警察局里戒备并不森严,国民党还以为这固若金汤的城防不会很快被攻破,都在睡大觉,赵连长一行人成功地俘虏了全部警察,并活捉了警察局长李汉元。”

与此同时,留守在金汤桥边的一排长赵相林,带着战士摸过桥去后,一枪没放就活捉了敌人一个排。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赵风俊介绍了当时的场景:“一排长叫赵相林和几个士兵摸过桥去后,听到碉堡里边都在打呼噜,但是解放军剩下的人手也不够,不能硬拼,于是想了一个计策。赵相林把兵力先部署好以后,站在两个碉堡之间吹哨子,然后大声喊集合。碉堡里边的士兵还以为是自己的人,以为遇到紧急情况了,跑出来了,慌慌张张的,还睡眼朦胧的,结果出来一看,全部被俘虏了。”

但是,令一排长赵相林没想到的是,刚把俘虏押进警察局大院,忽然冲过来国民党守军的一个炮兵连,他们想要通过金汤桥赶往河东增援。已占领金汤桥的解放军第38军112师335团3营8连再施一计,没动一枪一炮,又俘虏了守军炮兵连53人。赵风俊说:“当时带着重武器的炮兵连并不知道解放军占领了金汤桥,当时是深夜,都看不太清楚。一排长赵相林布置好兵力,以守军的口气诱其指挥官进碉堡‘暖和暖和’,先把指挥官俘获后,又安排好兵力后,招呼敌军过桥,又趁机俘虏了53人。”

不过,就在此时,跟在敌炮兵连后面的其他敌军发现了异常,开枪射击,桥东侧较远处的敌守军听到枪声后很快反扑过来。一时间,坦克轰鸣声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冲破了金汤桥边的宁静,因为敌强我弱、兵力悬殊,金汤桥又被敌人夺了回去。

就在西线解放军部队遭遇夺桥又失桥的经历时,解放军东线部队的战斗也打得异常艰难和激烈。东线部队按计划从民权门挺进,两个纵队从早上10点一直战斗到晚上,才全面突破东北防线,并乘胜向金汤桥挺进。

参与当时东线作战的解放军45军135师403团司号员、今年89岁的柴双举回忆说,当时,由于地形不熟悉,部队首先到达的是金刚桥,错把这里当成金汤桥,耽搁了时间:“我们进城后穿墙越脊,从中山路的东面,一直打到金刚桥,当时大概是下午5点钟,我们错把金刚桥当成了金汤桥,围着那儿又转了一圈,发现不对,到了晚上,才打到了终点金汤桥。”

1949年1月15号凌晨2点左右,解放军东线部队突破到金汤桥附近,并对敌守军进行分割歼灭。凌晨5点半,解放军西线部队全面攻占金汤桥西侧,并与东线部队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

▲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海河金汤桥上胜利会师

至此,解放军东西两支部队仅用19个小时就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完成了拦腰斩断敌军的任务。1949年1月15号上午10点,解放军在敌警备司令部活捉陈长捷。下午3点,天津解放。整个战斗只用了29个小时,歼敌13万人,金汤桥从此成为象征天津解放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的金汤桥,旧貌换新颜

1984年,金汤桥海河东路一侧修建了解放天津会师纪念碑

1994年,金汤桥被确立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海河开发改造中,饱受风霜洗礼的金汤桥,得到加固整修,恢复开启功能,两侧新建了钢结构的玻璃引桥,成为集观光旅游和纪念天津解放于一体的步行桥。此后,还在金汤桥东西两岸兴建了会师公园,以纪念当时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如今,本市相关部门通过多项举措加强对于这处红色遗址的保护,天津市城管委道桥处第一桥梁管理所副所长刘春明介绍说:“因为金汤桥的特殊性,一年365天24小时都有保安值守。为了加强管理,桥管所还在金汤桥两侧增设了护栏,禁止机动车通行。随着时间增加,金汤桥所使用的木桥面已经开始加速老化,平时发现有翘起、破损的桥面,都会随时加固、更换。春天或深秋的时,桥管所还会对桥面涂防腐油,延缓它的老化。”

▲现在的金汤桥

70年后的今天,金汤桥在不失原味的基础上,面貌已焕然一新,成为海河上的一道靓丽景观。面对每天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金汤桥仿佛与桥畔会师公园内的纪念雕塑和坦克火炮一起,静静地诉说着70年前那段光辉历史,提示人们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岁月荏苒,转瞬七十载。金汤桥代表了天津的历史与重生,它蕴含着这个城市特有的精神价值,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生命力。如今,金汤桥已成为天津海河上的标志性建筑,是这座城市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它也将与70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及无数解放天津的英烈一起,记入史册,让后人永远铭记和缅怀。

来源:天津广播

编辑:李亚男 周彤彤 徐萍

Hash:866bbc6484a9b49b9ab94bb0dffda84ac986c958

声明:此文由 津门教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