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建国后第一批图案设计师作品惊艳复原

几年前去中国丝绸博物馆,看到了少量20世纪不同年代的面料设计小样, 当时感慨,早年作品很有中国特色,大致从90年代开始,呈现出断崖式的变化,越发国际接轨,也越发缺少本土特色,当然,这无谓对错与好坏。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只可惜场馆里这种资料不多,日常见得就更少。

这几年,关于民国时期的设计或者图案等被讨论得还算多,但建国后的设计就较少进入专业人士或者大众视野,可能很多人对那段时期的设计印象几乎为零,或者会想当然的觉得当时设计比较弱,毕竟那时候我们不富裕,老照片里人们穿的都是颜色单一的衣服,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衣着才逐渐鲜亮起来。

拍摄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建国后第一批图案设计师设计得咋样?

可以从建国后第一批出口的地毯纹样中找到答案,它们的设计师可以说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代图案设计师。

地毯面积较大,图案特别多,大多以几何结构组合在一起,有一种稳定的层次感。

我们不妨从一个局部开始欣赏。

北京地毯研究所

上图是一张画稿的中心位置,效果很像我们的传统漆器螺钿。

整幅图如下(翻拍的,效果有差距):

虽然采用了方形外框做边饰,但是其中每一道边都安排了花束从白底穿越到黑底,构图上就灵活不少。

再来看一幅作品的中心花束:

北京地毯研究所

虽然繁复,但又清丽,中心的那一抹橙色真是妙。

有一幅作品的花束,通过色彩对比,呈现出光感,通透、灵动。

设计师:杜彦明

这种透光效果在另一幅作品的边角花束中也能见到(原图比我翻拍的好看太多)。

北京地毯研究所

这些纯手绘的纹样复杂但不累赘,一层层、一叠叠的有种铺面而来的效果,有些就像万花筒一般绚烂。

北京地毯研究所

从整体往细节看,“用料”超足,随便一个角落截下来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纹样,别忘了那时候只有纯手绘。

设计师:许之坪

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传统,常常会在某个角落发现带有吉祥寓意或者神话色彩的动物

设计师:库学敬

设计师:崔学山

有些设计稿提取自某种传统手工艺比如拼布。

设计师:屠宗明

设计师:杜彦明

也有整体架构不太一样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其中两幅:

一张是亭台楼阁,笔画简单,既带有20世纪初纺织面料或者服装刺绣的调调,又很符合当下审美。

设计师:魏荔

另一幅是梅兰竹菊,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君子”,设计师巧妙的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设计师:杨宪仁

这些图案大多来源于北京地毯研究所,建国后,地毯是出口创外汇的重要纺织产品。

上世纪70年代,别说电脑,相机也很少,又买不到国外的专业书籍做参考,学设计和做设计下的是苦功夫,设计师们游历各地古迹,直接从文物这个第一手资料学习、提取传统纹样,比如古代岩画彩陶、青铜、漆器、汉砖、墓志、壁画雕塑、金银、器皿等,然后再进行创作。

图案设计师在绘制图案,20世纪80年代

但是由于那个年代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设计出来的产品出口后,原稿流失海外,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没有系统看到过当时的作品。

这些图案原本很难再进入大众视野,多亏近80岁的缪维老爷子一张张复原。

设计师:库学敬

复原过程较为复杂,通过留存的小照片和草图,运用现代图文再现技术,再加上熟练的手绘技巧才得以恢复。

设计师:龚亚丽

缪维,1968年毕业于染织专业,多年从事地毯图案、地毯工艺、展览展示等工作,虽然年事已高,每日还在做图案复原工作,非常不容易。

他复原了500幅作品,发布于“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文献展”。

常沙娜参加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文献展”

之后,他又在其中挑选了近300幅作品集结成册,于是有了《中国传统图案经典》一书。

缪维与常沙娜

这本书主要分为古纹图案、明清京式图案、传统创新图案三个部分。其中的设计师大多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泰斗,比如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崔学山,1965年从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染织地毯专业毕业后,设计了50多年的地毯;薛龙冠,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还有如今的地毯技术权威王寅化,北京图案设计大师杜彦明、王希玲、王寅化、刘志宁,地毯厂老厂长彭顺通等,这些我们今天不太了解的名字,为那个年代的设计工作确实做出了极大贡献。

设计师:崔学山

起初我疑惑过为什么早期地毯设计会直接用《中国传统图案经典》这样一个名字,看了书之后就觉得实在贴切,因为当年的地毯设计几乎是融汇了中国古时不同朝代的各种传统纹样,涉及的题材相当齐全,而且地毯又是大尺寸,一幅作品上图案非常多,所以我们能看到它们如何被组合在一起,又能拆分出大量单个小图案,配色也是一大看点。

设计师:崔书民

艺术家常沙娜认为复原以及出版这些作品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几次亲自指导复原工作,给予鼓励。

常沙娜亲自指导本书作者缪维的图案复现与再设计工作,2019

收到这本书之后,又找到书中提及的雷圭元早年出版的《图案基础》和温练昌出版的《花的变化》,常沙娜的作品早已见过较多,翻看这些感触良多。那时候的图案设计讲究规矩,从学习到创造有一套非常理性化的程序。

北京地毯研究所

就像这本书的设计师,大多师从常沙娜、雷圭元、温练昌这样文化艺术功底深厚的图案艺术大师,他们从上千年的文物及历史文字记载中,提炼、归纳、总结出前人的图案设计法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向自然学习,如何从一朵花写生、再找其特点进行创造,然后通过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等组合成纹样。

其实这样的方法中外趋同,贡布里希写的《秩序感》也有关于纹样的归纳和总结,地缘差别等带来的创造不同,便成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是相当厉害的,像洛可可这类欧洲代表性的艺术风格的诞生,也包含中西合璧的内容(以前写过,这里不再啰嗦)。

老地毯艺人手绘图案文物

我高中接触的工艺美术,那时候就是手绘纹样,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没少画,非常考验功底和配色,现在做这些东西就简单很多,有电脑可以复制、组合,也可以一键换色,按理说,有了技术的加持,应该能更好地设计图案、面料,但是设计水平还真没有太多进步。

设计师:王希玲

很难从今天的图案设计中看到积累和规矩,更依赖于灵感乍现和美感指导下的“神来之笔”。倒不是说不行,当然可以,我确实见过天赋极高的从业者,提笔就画也惊艳不已,但他们也有过很长时间的积累过程,而对于资质平平我们来说,既然老天爷没有追着喂饭,其实通过那些“老掉牙”的、理性的学习过程,是真的可以将设计水平练出来的,而且还能极大避免抄袭问题。可惜今天已经不怎么提倡这些老办法了。

设计师:崔学山

感慨完,进入广告时间:卖书。

对,卖的就是这本 《中国传统图案经典》,好厚重一本啊,印刷精美,雅昌印的,定价790元,统一折扣价是553元,然后我又跟出版社谈好了一个专属福利, 给大家30元卷,也就是 523元。

价格挺高,我也问过出版社定价的问题,几个原因吧,本身很小众的类别,印量大不了,老爷子复原这些画确实很不容易,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资料稀缺、市面少见,近300张图容量很大,比较适合设计公司或者学校图书馆之类。如果有些爱好者很喜欢,又觉得价格吃不消,我建议不妨向这些前辈一样,从一手文物开始学习,各地都有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自己去搜集资料临摹然后创造,也可以从身边的小花小草开始临摹再创造,这个过程会让你受益良多。

先扫二维码领卷再购买

关于未来的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缪维在书中写了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一方面,它具有回归秩序、忠于本体的基本面貌与东方美学的魂魄;另一方面,它有着衍生、“附体”于其他艺术的多重生命力,以营造某种“戏剧化的观看”,直至“ 无问西东”,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近期推送

《 谁是下一个中国时尚业巨头? 》近期最喜欢的一篇分析

《 鸿星尔克能否接住这汹涌而至的“野性消费”,而一跃成NO.1? 》

《 清代第一“潮牌”主理人有多牛 》非常小众的宝藏艺术家

《 Dior 新秀算抄袭吗? 》设计分析

《 这是什么神仙中国风! 》超爱的艺术家专访

《抖音没发现,手里有制霸未来时尚业的秘方 》立稿为证,这个未来会不会来

《 杨天真老板的大码女装生意怎么样了 》

《 一款包6分钟卖600万背后的中国创造 》大时代下的小品

《 恭喜你,走到时尚业的临界点 》时尚行业的分析与预测

《 Balenciaga的审丑与审美 》是根据我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讲座内容修改的稿件

《奢侈品为什么要跟穷人做朋友? 》奢侈品行业分析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是本人,不接受反驳

文刀米,媒体人、策展人、设计师,曾获中国时尚大奖年度最佳时装评论员。

自我包装完毕。

其实就是一个喜欢写稿、设计、画画、沉迷于自己厨艺无法自拔的吃货,在避免社交方面也有很强的功力。

微信公号:文刀米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mina516@163.com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

Hash:03936e6862777c29ece95efaaa1f5146e6a8e107

声明:此文由 时尚圈圈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