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游戏碰撞出火花!静海这所学校,让学生在玩中学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进行。

一张白纸,在碘被加热后,居然出现了一个指纹,传说中的指纹破案原来如此奇妙;我们的肺是怎么呼吸的?一个塑料瓶加两个气球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北师大静海附校2019年科技嘉年华上,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道具,用易于理解的模型和小实验,向学生们生动展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小知识。

学生们以游戏、体验、抢答竞赛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同时,学生的具体表现将作为相关学科的测评参考。

北师大静海附校希望借活动形式的创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轻负优质”的育人效果。

据介绍,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五大板块:

一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作品展示,包括课堂活动报告、模型制作、思维导图等;

二是科普知识竞赛,竞赛内容主要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识;

三是科普视频观看,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

四是老师利用身边的物体制作成可供学生体验的科技小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科学知识,以及借助学校的特色设备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五是学生利用老师提前准备的器材完成指定项目,在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静海附校理综组长王利利介绍,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设立相应科目的通关任务,学生在游戏和体验中完成通关,没有任何的压力和紧张感。

同时,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学生以了解和体验为主,譬如利用碘检测指纹,老师现场给演示并解释。初中年级学生则侧重自己动手和探究,同样的内容会考察得更加深入。

丰富的科技体验内容和游戏化的场景设置,让学生们在这场校园科技嘉年华中没有半点压力,像逛游乐场一样不停地尝试一个又一个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项目。有学生现场表示:“这是我在学校里最开心的一天。”

北师大静海附校校长陈虹表示,小学一二年级的实践、科学,初中7年级的心理、劳技等课程不进行期末考试,学校把测评融入到科技嘉年华的活动中,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希望减轻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新鲜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把科学的种子种进学生们的心里。

这些举措最终都是为了落实学校“轻负优质”的育人理念,通过老师们更多的付出,让学生在课业轻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的优质。

策 划 | 小然

排版编辑 | 猫咪

作 者 | 彭未风

Hash:088cc9e7c298aecb27a01262c06274b781732902

声明:此文由 天津教育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