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织好山川 “绿被子”  鼓起百姓 “钱袋子”

连绵黄土坡,层峦叠嶂,满目苍翠;悠悠无定河,沃野千顷,风光秀丽;层层叠叠的宽幅梯田,星罗棋布,蓬勃发展。如今的横山千山披彩,万壑叠翠,天蓝水清……这一切,得益于38万横山儿女数十年征沙治水的决心,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得益于横山把实施经济与生态并重、增绿与增收兼顾的绿化战略。

全民动员植绿 人进沙退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接壤处。这里曾是西夏王国的缔造者李元昊的故乡,这里也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生身之地,这里更是汉武帝屯兵蓄锐的牧马场。两千年前,这里曾经“沃野千里,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然而历经千年战火洗礼和人为垦殖,到明清时期,这里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的不毛之地。横山境内地貌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2.3%;南部丘陵沟壑区,约占总面积的51.3%;中部为芦河、无定河等河谷川地,约占总面积的16.4%。沙区集中分布在无定河以北、芦河以西。建国前,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0.4%,流动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流沙埋压农田、道路、村庄的现象时有发生。建国后,横山人民依照“南治土,北治沙,中治水”的部署开展治沙造林运动,一片片流沙得到初步治理,风沙肆虐、沙进人退的状况逐步缓减。改革开放以后,横山加快治沙步伐,到20世纪80年代,植被覆盖率达到20%左右。1998年,横山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重点县,从此,林业投资力度加大,先后实施天然林防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绿色通道、全民义务植树等工程。2009年,全区造林保存面积达21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32.3%。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横山儿女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凭着誓将沙漠绿洲的决心,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大逆转。

驱车驶入横山,道路两旁“绿色走廊”如影相随,常绿树种与景观树木错落搭配,自成风景公园里,绿地与水池交相辉映,草木丰隆,万紫千红。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长远,结合实际,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由近及远,注重实效”为原则,确定了全区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规划。以长城沿线及沙区道路为框架,向两侧扩展,形成多条绿色林带;以加快城镇绿化步伐、改善城镇气候为目的,优先安排城镇周围的荒沙荒山进行较高标准的绿化;以治理沙尘源头为重点,向沙漠开战,下大力气啃掉多年来的“硬骨头”——沙漠裸露地段。从2012年起,横山区大力实施樟子松基地建设、千里绿色长廊绿化、大沙远沙飞播造林、河流渠道农田林网绿化、城乡绿化、环榆林城防护林带建设、林业产业建设、能源企业绿化等“八大绿化工程”,形成了绿色林带相互连接、小城镇绿化点星罗棋布、沙尘源头重点治理的点、线、面结合的治理格局。在全面推进的同时,对重点治理区重点投资、重点实施。面上造林栽植灌木适当减少投资,点上乔灌草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适当加大投资。对于相对集中的乡镇重点抓结合部造林,既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又照顾到了各乡镇之间的项目平衡,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以来,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15.5万亩,飞播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8.99万亩。现有林地面积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6%,比建国初期提高了33.2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兴绿 逐绿得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载汗水林成海,人勤山青满眼绿。林业建设始终是横山一道靓丽风景,绿色的接力一代传承一代。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四个一”工程为抓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生态经济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山水城林相融、城市与农村互动”的生态建设新模式,浓墨重彩地谱写出一曲生态建设新篇章。横山人数十年播撒绿色的执着,也赢得了“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县”、“全国樟子松造林示范县”、“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的美誉,为全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横山增加绿色版图的过程中,樟子松当立头功。它和紫穗槐组成混交林,成为横山人围剿黄色的最稳固的绿色版块。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是全区最大的一个樟子松集中实施区,累计栽植樟子松324.4万株,造林面积6.8万亩,目前,该示范区内流沙已达到固定或半固定,乔灌草种群关系稳定,樟子松已郁闭成林;陕西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水域辽阔,风光秀丽,水草丰盈,景色宜人,景观随季节变化呈现的千姿百态,塞上江南尽显本色,展现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横山区臭柏自然保护区多年来在林业人坚持不懈加强保护下,这片天然林得到很好的生存和繁殖,已成为横山森林版图上的一个绿色标志,2001年被划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现正在申请省级自然保护区;白界万亩森林公园地处横山区白界镇,距榆林市开发区约15公里,公园规划区域面积3.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如今,最早栽植的樟子松树高达6米、胸径15厘米左右,林内沙地已经全部固定,形成了3万多亩乔灌结合、树种多样、四季常青、群落稳定的森林景观,各种鸟类、野鸡、山鸡和野兔随处可见……园内常年空气清新,万木峥嵘,环境幽静,景观独特,是榆林周边少有的康养、静心之地;王坪万亩生态工程联3镇8个行政村,该示范区规划治理总面积30000多亩,基本完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人工造林96.46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的点5个,千亩以上的点40多个,成为沙地生态建设的亮点。

樟子松、臭柏、紫穗槐、沙打旺……横山林业人用它们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缔造了一个沙漠治理的奇迹。经过各个阶段的治理,昔日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流动沙丘,如今沙漠绿洲相间分布;过去百亩、千亩的小片林,已连接成万亩或十万亩以上的大片林,沙区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生物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使60多万亩农田、1000多公里道路、230多个村庄得到有效保护;境内河流含沙量逐渐下降,扬沙天气逐年减少,沙区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频繁出没,生态效益明显。

林业产业护绿 点绿成金

培育生态林,筑牢横山大地的绿色屏障;栽下经济林,建起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民以食为天,在“绿”底色上做“生态+”的大文章,真正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时空隧道,横山林业人坚持“两手抓”,既要织好山川秀美的“绿被子”,也要鼓起百姓致富的“钱袋子”,确保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稳得住、能增收、可致富,确保在一个战场上打赢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横山区不仅在贫困村积极落实林业项目,支持贫困村发展,还通过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增绿增收。一是把治沙造林与扶贫重点工程结合起来。在不减少实施面积,不降低造林标准,不重复投资的前提下,实行项目捆绑、资金整合,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质量要求。二是把造林工程与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典型示范、干部蹲点、政策引导、扶持倾斜的办法,共完成造林12000亩,道路绿化20公里。三是把治沙造林与封禁管护结合起来。在1998年实行封山禁牧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成立封山禁牧领导小组和封山禁牧督查队,确保了全区造林成果。四是把治沙造林与发展畜牧业结合起来。在工程规划中,把工程建设同舍饲养羊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尽量多设计一些乔、灌、草混交林,在灌木选择上多栽一些紫穗槐、桑树等可作饲料的树种,积极培育草源、发展羊产业,走出了一条林牧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区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提供了保证。目前,全区人工种草保存面积120万亩,林业扶持养羊专业户180户,发展养羊专业村26个、养羊专业户1260户,全区羊子存栏数由禁牧前的20万只提高到202.4多万只,羊产业已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五是产业扶贫与精准帮扶相结合,对全区93个贫困村进行绿化美化,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扶贫、退耕还林工程扶贫、生态公益岗位就业扶贫等,全区18个乡镇、办事处的生态效益补偿金都通过“一卡通”方式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2016年至2019年全区共聘用护林员396名。

造林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林副产品满足了沙区群众的多种需要,并成为其创收的主要来源,山地苹果核桃大扁杏等品牌叫响;柠条、沙打旺、花棒、踏郎、紫穗槐等林木种子年产达420多万公斤,远销“三北”地区十几个省、区,年均销售额4000多万元;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后,沙区栽种的紫穗槐、花棒、踏朗、沙打旺已成为养殖业的主要饲草来源,养殖收入占到沙区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不少农民通过设施养羊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水稻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全区有稻田5万亩,全部分布在沙区,年产水稻2000多万斤;在加大沙区治理力度的同时,地下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逐年加快,沙区已成为该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沙区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广大群众生活走上富裕,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为沙地的进一步治理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盛夏时节,走在绿色环绕的高标准宽幅梯田里,阡陌纵横,层层叠叠,山地苹果葡萄大红袍桃、各类中草药长势喜人,田间小道纵横交错,滴灌设施四通八达,一派盎然生机;百万株樟子松郁郁葱葱,扼大漠锁风沙,舒卷着锦绣画卷;南部千山披彩,万壑叠翠,林丰草茂,绿意盎然;无定河湿地绿野千顷,草长莺飞,风光迤逦,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绿色已成为大美横山的主色调。(訾雲 李明)

Hash:295842e4879dce49efa627ca1df06829aa79057d

声明:此文由 今日陕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