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长空逐梦,神舟问天,见证百年中国梦

546篇文章

1903年12月17日,寒冷的风吹过沉睡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空旷的沙滩上静静地停放着一个带着巨大双翼的怪家伙,这就是由莱特兄弟研究开发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人类动力航空史在那一天,拉开了帷幕。

几百年来,人们总是梦想能飞上天空。但实际上,那时候人们认为阿拉丁所乘坐的“飞毯”只是一个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梦想。但莱特兄弟的天才创造,把这个梦想从神话变成了现实。

不管在莱特兄弟之前有过多少关于飞行、实验及成功的报道,毫无疑问,莱特兄弟对飞机发明的贡献最大。

飞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

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

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也改变了军事史。飞机使我们生存的巨大星球缩小成为一个小小的世界,同时也奠定了今天宇宙航行的基础。

海淀的一所高校中,隐身着这么一座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博物馆。它是北京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就是伫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

博物馆展区面积共8300平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空天走廊、神舟问天四个展区。收藏着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长空逐梦

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航空业已经成为人类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甫一走进博物馆,“长空逐梦”展厅便迎面而来。它分为航空设计、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航空航天四大展区,空间设计以一个完整飞机造型贯穿,穿插中富有秩序感,展品有序排列其中,体现出理性严谨的设计理念。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宣传负责人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格罗姆转缸活塞发动机,这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两台之一。主要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早期高德龙战斗机,特点是将螺旋桨装在发动机的机匣上,整个发动机与螺旋桨一道旋转。

格罗姆转缸活塞发动机

AL-31F涡扇发动机,是从俄罗斯引进的su-27动力系统,是目前装备于我国歼敌机中最先进的第三代发动机。

AL-31F涡扇发动机

银鹰巡空

“长空逐梦”展厅的尽头,在一个巨型飞机控制舱处转弯,便可以看到空间极其广阔、藏品极其丰富、视觉体验极其震撼的“银翼巡空”展厅了。

这里可以说是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王牌,航空实物的收集、保护和展览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事业发展程度及文物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银翼巡空展厅收藏着30余架实体飞机,其中不乏珍品,特别是“黑寡妇”战斗机,世界仅存两架。北航的收藏品多数为国内唯一,数量和等级全国航空界首屈一指。

“银翼巡空”展厅分为北航特色飞机、实体飞机展示两大展区,融入实物、展板、灯箱、触摸屏等一体式的创新展示技术。

观众参观时不但可以近距离地参观实物展品,还可以通过触摸屏查阅相关信息,形成立体式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心展品背后的科技、故事及其时代背景。这样新颖又有趣的形式,对于想要向孩子普及飞机知识、引领航天梦的家长们,也是极佳的选择。

北京一号是由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该机酝酿于1957年6、7月间,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试制,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

中国第一架轻型客机——“北京1号”飞机为全金属下单翼前三点式双发(安装两台“阿什”14P型191千瓦活塞发动机)10座(包括两名驾驶员)小型支线客机。

美国P-61战斗机,即著名的“黑寡妇”,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夜间战斗机。它装有世界最先利用雷达进行导航,可在夜间进行空中格斗。

机身涂成黑色,常常隐蔽于夜空中,依靠其先进的机载雷达搜索发现目标,一旦捕获目标,便迅速调整姿态立即扑过去,以猛烈的火力将目标击落,战斗力惊人,令敌人闻风丧胆。因此人们给P-61飞机起了“黑寡妇”的绰号,并在它的机头两侧绘出蜘蛛图案。

此外,P-61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用玻璃钢做雷达罩的飞机,又是世界上第一架3人制成员的重型战斗机。

空天走廊

沿着一层展厅尽头两侧的楼梯向上,便可直接步入二楼的“空天回廊”。那里同样分为航空发展史、航天发展史两大展区,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系统、完整地展开了一幅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画卷。

“空天回廊”既是对一层航空展厅的总结,又是二层航天展厅的开启。通过顶部悬吊的模型与地面的多媒体展柜相互呼应,向人们展示了航空发展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

神舟问天

沿着回廊漫步,仿佛穿越层层历史迷雾。最后,你会来到位于博物馆深处的“神舟问天”展区。

那是一个交织着现实与梦想的展示空间,以现实辉映梦想,分为火箭与导弹卫星与探测器、载人航天、航空航天互动区、学生作品五大展区,向所有人展示我国在短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中探索宇宙空间取得的技术成果。

发展航天技术,为人类利用外层空间的特殊和理想的环境,开辟了地面上无法进行的天文地理、气象等领域新的科学研究;发展航天技术,还为人类从外层空间来观测和研究地球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条件。

人们可利用空间站、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对地球进行长期观测及探测,这对人类了解自然,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小贴士

博物馆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

校内:

开馆时间:每周一至周六 9:00-16:30

凭校内有效证件(工作证、学生证、教工卡、一卡通等)免费领票;为保障馆内安全,严禁校内人员为陌生人代领门票。

校外:

开馆时间:每周二、六 9:00-12:00

需登录“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网站“在线服务”-“网上预约”进行注册及预约(每日预约人数为300名),凭预约号或预约人有效证件免费领票;持军官证、老年证、教师证可免预约、免费领票;1.2米以下儿童免预约、免票。

团队(20人以上校内各部、处、院系团队及社会团队):

开馆时间:每周一至周六 9:00—16:30

需提前3—5天持单位介绍信来馆预约;旅行社团队暂不安排接待。

法定节假日开馆时间请关注博物馆公示。

咨询电话:010-82339701

采访、文、编辑 / 张丹

部分摄影 / 刘涓

特别感谢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Hash:20d52b3583b67e88a7454c59b95eb31c2b1c02d0

声明:此文由 海淀·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