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人民的红色荣耀——张家大院
2019年2月16日,己亥年正月十二,我们采风团一行在女作家胡芳芳的陪同下游览胜芳,近距离接触这个千年古镇的风土人情。芳芳挎着相机步履轻盈的带着我们穿街走巷,边走边聊:我们胜芳古镇可看的地方很多。张家大院王家大院远近闻名,那可是必看内容。她的介绍让我们对未来的参观活动充满期待。此时正值胜芳盛大花会闹元宵,胜芳于是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们穿过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里的人流,从武庙前街右转,向西走进一条不宽的街道,前边不远的左手方向有一处建筑精美的清代建筑,这便是张家大院了。
张家大院是一座有着189年历史的古代豪宅,至今保存完好。游览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无外乎奢华,精细,高大等等吧。类似的大院在各地我也去过一些。进到大院,一切想象都得到了验证。大院最早的主人是清代二品官张镒,他做的比我想象的还好还周全:这是中西合璧的北方民居建筑范本,四周的高大院墙上的垛口和女儿墙昭示了建筑的时代特征和主人的防御心理——动乱年代这里完全可以作为一座居高临下的坚固堡垒,易守而难攻。如此奢华讲究的清代官家宅院恐怕是建筑学家最喜欢的,游人观后涌起的也许不外乎是赞叹或是艳羡。一行人阅罢豪宅,让我们发出惊叹的却并非建筑规划设计学或经济学、美学、民俗学等原因,更不是院子里展出的庆贺新春内容书画作品或是一个入驻此处的民间组织的名家题字牌匾等等——这里竟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革命文化历史遗存!大院里相关内容介绍或是图片很少,只在门口有惜墨如金的那么两句话,着实令人感到遗憾,感到不解渴。我们感叹,这惜墨如金的也许才是这座古代建筑存在的最大价值。
让我们回到1948年11月20日,即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发起平津战役决定后第三天。为顺利接管天津这座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政府长期盘踞经营,当时就已经拥有200万人口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局:“请黄克诚以尽快速度结束工作,率干部随东北野战军南下,黄并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当时,47岁的黄克诚正在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冀察热辽军区政治委员任上,接到中央指示,他火速率一批干部入关,其中包括由周恩来和陈云从沈阳抽调的三十多名干部。入关后,黄克诚被中央任命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黄敬为市委第一副书记、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天津市市长,黄火青任第二副书记(后人称为“三黄治津”)。办公地址就设在这个张家大院。
随后,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石门市委、渤海区党委、冀鲁豫区党委等部门抽调的干部共7400余人,此外还有之前为保存力量从天津撤到胜芳的地下党员;各区党委党校和大学学生及少数工人积极分子集结胜芳,进行接管天津的各项准备工作。就是在两年前,(1947年)这个院子还曾经住过一位威名赫赫的解放军将领——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孙毅,他在张家大院指挥了历时七天七夜歼敌2300名威震冀中的胜芳保卫战——国民党军七个团对胜芳的猖狂进攻被挫败,冀中军分区以实际行动有效策应了晋察冀解放军发动的正太战役。这一次,黄克诚是为接管天津而来。胜芳因为规模较大,经济基础较好、距离天津前线的距离合适,水陆交通便捷、又有胜芳保卫战所奠定的坚实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幸运的成为此次重要集训的最佳选择,历史把这个光荣交给了胜芳,胜芳稳稳的接住了。
从大院引出的电话线通向周围大范围的民居里,各个方面的接收单位被分配到不同的老乡家。7400人啊,即使每户住上十几名干部,也要六七百老乡家支持,小村还真揽不下这个大活儿。相关命令从张家大院源源不断发出。据说接受天津后,黄克诚经常是左右两只耳朵同时听电话,回答来自各方面的请示,这个情景让人联想起转盘子这个杂技节目。在胜芳,在张家大院,200万天津人民的生活,天津的党政军民学工商交通水务金融乃至与天津租界的关系,残余的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活动,反动会道门的诋毁和他们对不明真相群众的煽动都是黄克诚必须要认真考虑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天津地下党组织转来的密信不时被送进张家大院;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黄克诚等同志寄予了厚望,在北平香山密切关注着胜芳方面传来的消息,——这真是一场大考。
如果说留给陈云接收沈阳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4天——他在开往沈阳的列车上火速召集4000名接管沈阳干部是火上房的话,黄克诚显然是带着沈阳经验有备而来,——前后算起来,他接管天津的准备时间是54天,但工作更复杂更艰苦。这一次不仅要把城市接下来,而且要接的好。
我们可以想象,胜芳镇里住满了身着黄绿色军服的解放军干部、教师以及商人模样的人,他们不少人戴着眼镜,上衣兜里插着钢笔。他们身上满是征尘和硝烟气味,很多人从未去过天津这个大城市,好多人熟悉的是乡村斗争,是堡垒户和游击战,他们绝大多数缺乏与城市打交道的经历和经验。他们按照未来的分工集中在不同的院落里,听东北赶来的30名同志介绍接收沈阳的经验教训——在这方面他们就算是专家和学者。大家埋头学习《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纲要》、《关于接管工作中几个原则间题的决定》,背诵《接交注意事项》、《移交守则》、《军管人员入城纪律》,《入城须知》等接管政策。为警示所有参训干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必修课——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李自成牛金星等农民领袖胜利打进北京后因为骄傲与腐化导致迅速失败的教训,文章发表那年正是李自成起义失败三百周年——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全党学习这部著作,以便中国共产党人跳出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议论未来时提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农家院落升起了袅袅柴烟,老乡们把炕尽量烧的暖一些,这些天津未来管理者几乎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寒冷,他们在奋力学习。不时有背着公文包挎着步枪的解放军通讯员从张家大院跑进跑出,传达接管委员会的指示。黄克诚同志正在大院的办公室里伏案疾书,桌上的文件足有半尺,桌上的电话摆成一排。隔壁参谋们尽量把摇动电话机手柄的动作放轻缓,接打电话通话的音量尽量被压低。
1948年12月干训班结束那天。黄克诚健步走进设在张家大院里的接管天津高级干部会议现场。他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接管天津的任务与方针》。这篇文章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指示精神,吸收沈阳接管经验,结合天津接收工作实际,成为接管工作的行动指南。
1949年1月14日,天津攻坚战打响,与此同时,黄克诚与黄敬率领接管天津的7400余名干部向东进入天津城下的战役指挥部所在地杨柳青,战役总指挥刘亚楼同志已经在那里等候。就像接力赛一样,这就是交接棒的一瞬间——接管工作已经箭在弦上!
1月15日15时许,13万国民党军被歼,守将陈长捷等29名将级军官被俘,天津解放。一小时后,黄克诚冒着尚未散尽的硝烟,在周围不时响起的零落枪声中,率领军管会干部进入市区的四面八方,在地下党组织配合下,开始对天津进行全面接管。从文安县苏桥镇印刷的第一张安民告示贴上街头。在胜芳张家大院干训期间成立的天津日报社、新华社天津分社已经开动宣传机器,人民终于听到了共产党解放军的声音。这一天已是腊月十七。
下面是接管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充分验证了胜芳集训工作扎实有效:
解放当天下午六点,冀北电力公司天津分公司所属的两个发电所和一个变电所开始发电,天津自来水厂和济安自来水公司开始向市民供水,次日,天津第一发电厂复工,全市供电恢复;第三天,电车开始通行;第四天,公共汽车大部恢复通车;第五天,各医院相继开业;第六天,天津市菜市场全部开业,粮食、蔬菜源源入市,市贸易公司粮油部开始配售面粉,一般物价渐趋稳定;人民银行公布兑换金圆券比价,天津分行通告优待兑换办法,金融稳定;邮局开始营业,电话大部分可用;第七天,市区供水全面恢复;第八天,七条有轨电车通车,第十天,各路公共汽车全线通车;正月初六,全市公立、私立大、中、小学相继开学;正月初八,已有350余所各类学校正式复课;正月十一,南开大学正式复课。
为了使广大市民过好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军管会颁布《暂时工资发放办法》。各工厂、邮政、电信、铁路及技术机关,1月份工资折成人民券发给,采取现金与实物按比例形式配给,广大市民深受感动,热烈欢迎。
至1949年2月中旬,军管会共接管国民党天津市政府及所属机关、单位737个(机关、医院316处,工厂115个,仓库165处,大专院校7所,中学12所,小学122所)。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天津工商业陆续开工复业,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稳定,城市功能迅速恢复。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天津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创造了我党在城市接管工作中的“天津方式”。
天津的解放与顺利接收再一次有力的证明,从长征和抗日血与火的斗争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不仅有能力通过武力战胜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善于学习的共产党人更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城市,给那里的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生活。北平、南京、上海等尚未解放的大城市中的人民受到极大鼓舞,人民热切的盼望着共产党解放军到来。不久,北平和平解放……
天津的接收工作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1949年5月,毛主席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召见黄克诚,对天津的工作大加赞赏。会见结束后毛主席用两个炒菜一个汤,外加上一碟霉豆腐的“盛宴”款待黄克诚——这无疑是个殊荣,对于黄克诚来说也是第一次。不久,黄克诚与程潜被中央派往湖南,因为那里解放在即。
张家大院,见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征途中不断学习进步的那段辉煌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也许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张家大院因为顽强战斗七天七夜的胜芳保卫战而不凡,更会因为震撼世界的平津战役而不凡,在张家大院里发生的革命事迹,将成为胜芳、成为霸州、成为廊坊乃至河北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记住胜芳,记住张家大院!
走出张家大院,向右一转,走上武庙前街,震天的锣鼓声中,我们随着身着鲜艳服装的43道花会向前走去,密集的人潮如绚烂的河流一般缓缓翻腾着欢乐的浪花向文昌阁进发,南面的大牌楼已经赫然在目,转过牌楼,阳面“护国庇民”四个大字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我的眼中却恍惚出现了胜芳人民欢送解放军开赴前线的壮美画面,中亭河上胜芳人民为军管会安排的船队也正在蓄势待发……
作者简介:孙东振,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廊坊市诗词协会会员,固安东湖书画院副院长,方城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与评论,有很多作品公开发表。(来自京畿学堂)
Hash:515c524c06708d36a5cfadde43d61fca415a7aa0
声明:此文由 堂二里服务平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