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堂的今日:探访北大各个地标的前世今生

文/宋君玮

现在的北大校园,1952年之前是燕京大学的校址。1898年到1952年这半个多世纪,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一直在景山附近的沙滩地区。老北大现存的教学建筑主要有:一院、分科大学、二院、四院、地质学馆、图书馆孑民堂等。按照它们在北大历史上的时间先后,我逐一对它们进行了探访。

院中这栋带有西洋式风格的建筑被一些书籍介绍为蔡元培校长的办公室

这栋建筑曾是数学系教学楼

照片中是原和硕和嘉公主府,它的大门就是老北大二院的大门

由于地处军委政治部大院无法进入,我只能在门口拍摄一张

二院——公主府校区为何不从一院开始介绍,往下看你就知道了。今天沙滩后街55号院就是昔日老北大二院的校址所在,这里也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旧址。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位于沙滩后街已闲置多年的“和硕和嘉公主府”划拨为校舍。和硕和嘉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55号院现由华育宾馆、人教社、居民住家共同占用。

德外校区今天的黄寺军委政治部大院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老北大德外校区)旧址。

《求是》杂志社无法进入,我仅在西门入口拍摄一张

一院——汉花园校区老北大一院位于如今的汉花园一带,其代表建筑是红楼。1918年北大红楼建成后,汉花园校区便逐渐取代公主府校区成为北京大学的核心校区。这也就是为什么公主府校区虽然在成立时间上早于汉花园校区,但却被称为北大二院的原因。如今的《求是》杂志社内,有一栋建筑是原北大图书馆。

在《求是》杂志社的一街之隔,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院使用的建筑,是原北大地质学馆。地质学馆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共同设计,建成后,北大地质系便从公主府校区迁至于此。松公府在1930年被北大全部买下后。1947年,北京大学为纪念蔡元培先生,特意将原松公府西路建筑中的一个院落以蔡元培先生的号——“孑民”命名。“孑民堂”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十分完好。四院、五院——国会校区宣武门新华社内有一栋建筑,之前是老北大四院。抗战胜利后,北大将宣武门国会街内原北平大学法学院的校舍接收,这就是北大第四院和第五院。如今,位于新华社院内的众议院旧址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议院无建筑保留。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在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大图书馆新馆和北大地质学馆距离很近

这就是当年的国会旧址

责任编辑:曹晓晨 陈美希

Hash:cc848a37326470dac78360ac4603263dc18cf35f

声明:此文由 《大学生》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