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馆 23岁最年轻建筑遗产 天津设计天津造
西站主楼折衷主义德式风格 津浦铁路天津起点站
盐业银行旧址中国人自主设计 细节注重中国风
天津体育馆碟形水中体育建筑 承办世乒赛扬名
渤海大楼曾是最新高层 和平路“起点标志”
不久前,“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发布。天津西站主楼、天津西开教堂、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天津盐业银行旧址、天津体育馆、天津渤海大楼6处建筑入选。至此天津共有17处建筑遗产入选该名录。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四年时间里,自全国各地共遴选出298项建筑经典项目。
天津体育馆作为20世纪末期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当代建筑,备受关注。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刘景樑是当年该项目的工程设计副总指挥,他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当年,我们曾自豪地说:这是完全由我们天津本土建筑师设计、天津自己建设的。”聊到在体育馆举办的第43届世乒赛,刘景樑说,“飞碟”天津体育馆被誉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福地”。
依水而生和天塔“双碟”呼应
在天津建筑设计院的办公室里,刘景樑拿出一张大馆的经典照片,他感慨地说现在已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了:大馆建筑外檐采用银灰色金属屋面,配以乳白色外墙,置于绿色草坪和蔚蓝色人工湖的环抱之中。拍摄时,在蓝色的天空与映衬天空的人工湖之间,碟形天津体育馆与远处高耸入云的几乎同时期建成的电视发射塔遥相呼应。刘景樑说,如今,大馆前修建了很多建筑,这样的场景已经拍不到了。
1992年,为了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天津市政府提出建设有国际水平,以及体育竞技、杂技马术、音乐歌舞演出、展览会议等多功能的大型场馆。“当时选址就定在了宾水西道宁家房子这一片地区。”刘景樑介绍,体育馆和总体规划的当年待建的体育场和游泳馆构成了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馆就是体育中心建设的一期工程项目。”
天津体育馆由天津建筑设计院设计,从设计之初,体育馆就突出了与环境的关系。“‘水文化’是天津的特色文化之一。”刘景樑说,母亲河海河启迪这个城市各个时期设计者们对于建筑与“水”互动关系的认识,“于是,体育馆在设计中就突出了临水而建、依水而生的特点,塑造了独具天津特色的‘水中体育建筑’的城市景观。”这种水上体育建筑景观,至今在国内仍属罕见。
从建筑形态上来说,当时的体育馆大多是“方盒子”式的,在“表面”有着各种装饰。“我们设计,在外观上采用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的圆形‘碟式’造型。”刘景樑说,流动与飘逸寓于平滑柔和的曲线之中,颇具建筑艺术风韵,新颖别致,“其实当时,我们用铁丝做过几个模型供选择。”但碟形方案相当打眼,当即就被一锤定音确认通过。
有意思的是,在当时,世界上正掀起一股“UFO”飞碟探索热潮,而体育馆的造型,又恰恰在天津城市空间轮廓上与天塔形成了两个“飞碟”。“仿佛一个从天上飘然而落,一个从地面展翅欲飞。”刘景樑说,这样景观意境相当别致。
在200米室内跑道上摔了一跤
1995年,天津体育馆竣工后,刘景樑陪同同济大学罗小未教授参观天津体育馆,“她用两个字评价天津体育馆——简约。”当时,简约一词并未出现在对于建筑的评价中,罗教授的评价实际上是囊括了“整洁简单”的特色,而又不仅仅是停留在这四个字的表面意思,“她用两个字,评价出了天津体育馆的别致文化特色和不凡技术含量。”
天津体育馆由主馆、副馆、训练馆、体育宾馆四部分组成。主馆建筑面积24677 平方米,跨度108米,设有固定座席6 713 个,活动座席2378 个。刘景樑介绍,作为体育竞技场地,体育馆可用于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搭台体操、五人制足球等多种体育项目,“我们搭建了室内200米跑道田径场,这在当年填补我国体育建筑的一大空白,是我们第一座可供国际田径比赛的场馆。”刘景樑说,根据相关的国际设计规范要求,室内专业200米跑道是要有一定合理的倾斜坡度。“这涉及运动力学。普通人在这样的跑道上会很不适应。”刘景樑说,竣工后,自己跑了一回,“结果摔了一跤。”
体育馆直径为108米,屋檐悬挑13.5米,屋面直径达到135米,当年被称为国内体育建筑直径最大的圆形屋盖结构。“对如此庞大的屋面结构体系,我们进行了精细的计算研究和多方案的比选优化,采用了双层球形网壳新技术。”刘景樑说,屋盖的用钢量,仅为每平方米42公斤,体现了当代体育建筑高科技的时代精神。刘景樑说,屋盖无缝对接和排水
系统的设计,“让体育馆基本没有漏水问题。”同时,保温材料、吸声材料等合理计算布局,也满足了大空间对于温度、声音等物理环境的要求……国内外专家认为天津体育馆的屋盖设计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至今,仍然是一个高度!”
一面“风水宝地 人杰地灵”的锦旗
曾有很多人说,天津体育馆是为第43届世乒赛而专门修建的。刘景樑说,两者是顺理成章的“结缘”。
1992年9月25日,国际乒联执委会在东京通过决议,因当年南斯拉夫战火纷飞,1995年5月1日的第43届世乒赛改在天津举行。刘景樑说,1995年,天津体育馆落成之际,正值第43届世乒赛开幕。“在那一次大赛之前,中国乒乓球队已经连续三届让男团冠军旁落,其他几项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正有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势。”当年的中国乒乓球队从教练到队员,都决定利用主场之利,打个翻身仗。
在天津,在天津体育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乒乓球队一举创历史地囊括全部七项世界冠军,收获了大满贯的骄人战绩。“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员最初进入大馆,就特别兴奋。最后获得全面胜利,咱们的‘飞碟’体育馆被球队一致认为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福地’。”刘景樑说,天津体育馆收获了一面“风水宝地 人杰地灵”的锦旗,“当时,从国际乒联主席到参赛各国官员,都对天津体育馆给予高度评价。”
回想当年,刘景樑说,1994年9月时,有法国新闻媒体在天津采访后说,中国不可能如期举办第43届世乒赛。但在转年的赛期中,法国电视二台记者到了天津,亲眼目睹了风格独具的天津体育馆后,赞不绝口地表示,一定要通过报道告诉法国人民,天津是一个了不起的城市。“比赛期间,有美国记者在采访天津建院总建筑师时问:这座体育馆是中国人设计的吗?有没有外国人参与设计?有没有从外国回来的留学生参加设计?”回答是:“这座体育馆完全是我们天津本土建筑师设计的,天津自己建设的。”
第43届世乒赛之后,天津体育馆先后成功承办了国际、洲际及国内大型比赛,其中包括:1999年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亚洲女排/男排锦标赛、中日韩室内田径锦标赛、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等,去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还在天津体育馆观看了中俄少年冰球比赛。
除此之外,天津体育馆还是第7—9届中国天津出口商品交易会、庆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以及国内外明星演唱会的举办之地,为繁荣天津经济、突出天津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地位、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做了贡献。
刘景樑介绍,凭借弘扬传承天津水文化的环境景观、有特色的一馆多能空间的合理有效整合,以及各专业高新技术含量的特质,天津体育馆斩获了一系列大奖:1997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天津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中国建筑学会(60年)建筑创作大奖以及建国60年建筑创新设计大奖,“我认为,当时世乒赛的大满贯加上国家最高的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这8块金牌为天津体育馆这座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最年轻的项目,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升了作为体育建筑遗产的核心价值。”
现状迎冬奥会 综合提升
刘景樑说,天津体育馆在比赛场地适应性、看台功能、比赛氛围和文艺演出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功能提升。
“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我国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冬奥会冰上赛事,目前馆内正在进行全面提升改善。”通过科学适度的技术手段,更加彰显了环保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特色,不断焕发“一馆多能”的活力和凸显可持续发展的魅力。
西开教堂原是苇子地 砖头天津定做 玻璃法国运来
俯视西开教堂 西开教堂旧影西开教堂无疑是和平区滨江道商业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古罗曼式建筑吸引游人驻足观赏拍摄。早在1991年,西开教堂就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工程”。西开教堂有着众多名字,味增爵堂、圣约瑟堂、西开教堂、法国教堂等,教堂在修建时,卷入了著名的“老西开事件”。
名字和建成年代说法不一
西开教堂曾有着众多名字,味增爵堂、圣约瑟堂、西开总堂、西开教堂、老西开教堂、法国教堂……近90岁高龄的高景云老人介绍,这些名字其实都有道理,味增爵堂、圣约瑟堂、西开总堂是从教会习惯来说,法国教堂是指归属法国人这一方面来说,而西开教堂、老西开教堂的叫法则是根据天津本地风俗习惯以地名称呼来说,过去还有望海楼教堂、小白楼教堂、西于庄教堂等。
对于修建时间也有各种说法,大部分说法是1912年开始修建,但在西开教堂墙体上有一块石碑写着“一九一七年建,一九八零年重修”的字样。实际上,1912年法租界购买了老西开地区一片苇子坑,教堂于1913年8月开始修建,到1916年6月建成,为什么会写着1917年建成呢?
“西开教堂不是天津最早的教堂,但它和望海楼教堂,在天津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高景云说,西开教堂属于法国人,但和法租界隔着一条墙子河。从资料显示来看,1938年,教堂动工后,法租界工部局就以保护教堂的名义,派安南籍(越南)巡捕驻守,并一步步企图扩张租界面积,进而事件逐渐升级。高景云说,1916年,教堂竣工,强行将教堂门前的路改名为法国公道,派安南(越南)兵把守,从而引发了天津大规模抗议活动。到后来,法租界内全体华人工人大罢工,法租界陷入瘫痪。“当时法国正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1916年底,法国政府电令驻华公使尽快结束老西开事件。”1917年,西开教堂开放。现在只能理解为,教堂落成后没有立即投入使用,“老西开事件”平息后才开放。民国故事会主讲人、城市作家徐凤文说,民国时期《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中有一句话:“法租界、老西开,法国领事真屌歪”,这句话基本可以概括当时对于“老西开事件”的看法了。
教堂医院学校和温泉井
“教堂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是向东北45°。”高景云说,从滨江道那头的交通饭店可以直接看到教堂,“这也是当时天津沿着海河修建建筑的‘惯例’。”
当时选择这一片苇子地,一是和法租界相邻,二是便宜。“地基用的是海河的河泥,用锅炉打了几百根地基桩子。”高景云说,当时外墙砖头就是在天津定做的,一些玻璃、地砖则从法国运来,“现在还能零星看到当年的几片地砖。”按照教堂修建管理,穹顶必须是石料的,“但一战期间法国也是捉襟见肘,于是‘偷工减料’用木头代替,这让法国工程师看到后非常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墙体用红黄两色缸砖砌筑,三个穹顶塔楼圆顶呈“品”字形。堂内为三通廊式,大厅可容纳1500人活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古罗曼式建筑。高景云说,最初教堂塔楼表面是用铜片,阳光照耀下,黄色金灿灿的。
徐凤文介绍,围绕西开教堂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汇集教堂、修道院、学校医院的综合社区。营口道上原中心妇产科医院的前身就是原来的西开天主教医院,其中部分是医院附设的育幼院和仁爱护士学校使用。旁边就是西开中学,西开中学的前身是在紫竹林附近的“培德小学”,1913年,在西开教堂西侧建造新校区并增设了高小,改称“私立老西开初高等小学校”。1916年增设初中部,改名“私立老西开初级中学”。1951年,西开中学并入法汉学校,转年为国家接收,成为天津二十一中学,结束了57年的教会学校历史。
据天津文史研究学者侯福志介绍,1935年,法租界工部局决定在老西开教堂附近(今宝鸡道2号景阳里小区)开凿地下水井。经过8个月施工,1936年5月竣工。意想不到的是,这眼井依靠地层自身压力能自流,当时井深861米,出水温度为34℃。“老西开自流井是有史料记载以来天津第一眼自流温泉井。”
1980年,西开教堂重修。“当时很多丢失的物件根本没有地方去淘换。”高景云说,令人意外是,在教堂内的一间屋子里,居然发现了尘封已久的各种原件,“包括大蜡台在内,好多都是原件复原。”包括穹顶十字架也在院里发现了。“现在教堂铁门那里有个石墩,那是原来教堂祭台上的‘华盖’原件。”高景云觉得这样随意放在那里很可惜。
现状曾为拍摄地 提升改造中
西开教堂还一度被影视剧取景,徐克导演电影《黄飞鸿》系列,曾在这里取景。
如今,西开教堂已经成为天津一道亮丽、时尚的城市风景线,徐凤文说:“每到年底,这里已经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地方。置身滨江道蜂拥的人流,无论朝着津塔方向还是南京路、老西开方向,随时转身或抬头,都能看到这座气势非凡的古罗曼式教堂。”2015年,西开教堂周边地区开始逐步进行提升改造,这里将成为布局合理、景色宜人、生态宜居,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新亮点。
渤海大楼天津早期“现代高层” 与劝业场系“父子楼”
渤海大楼旧影 渤海大楼“说渤海大楼,还得从劝业场说起。”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尚克强看来,这栋建筑的创建和劝业场的建立直接相关,“都是当时天津著名工商业者高星桥高家的产业。”而这座颇具家族性质的建筑,实际上更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反映——正因为天津城市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商业、外贸、金融等繁荣,吸引各地商户来住,也成就了渤海大楼当年的兴盛。
是为了与惠中饭店对抗
高星桥在1928年建成的劝业场商业大厦,全国闻名一时,最初很热闹,不过有段时间营业效果不是很理想,“当时劝业场是把里面的商铺出租,出租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卫生、取暖、消防、管理等。”高星桥在劝业场对面建了交通饭店,年收入可观、稳定,一度比劝业场收入还高。
“他这时候也琢磨是不是还能有其他的门路赚钱。”尚克强说,高星桥的儿子高渤海17岁在新学书院读书时就非常喜欢看戏,劝业场楼上的天华景戏院他是常客,后来跟着一个江师父学戏,“江师父建议他不如成立一个戏班子。”正好当时他父亲高星桥又想扩大自己的事业,就给了高渤海1万大洋,“他把天华景包下来,1930年初请来当时天津非常有名的演员赵美英唱戏,轰动一时。”此时天华景每月开支160块大洋,收入能达到千元左右,不到一年这个戏园子就赚了5万块钱。“1931年高渤海又请很多名角排演《西游记》,从上海请来海派京剧演员,演出都是带布景的场景,吸引不少青年观众,那一年获利21万。”
因此当上海人来津在劝业场正门对面盖起惠中饭店时,高星桥一方面感到这和自己的交通饭店有点冤家对头,一方面看到儿子的吸金能力,就建议儿子也盖一座大楼,和惠中饭店对抗,在业务上相争。“高渤海虽然年轻,但是挺有头脑,渤海大楼选址是有讲究的。”尚克强分析,当时和平路是有轨电车道,正好从渤海大楼那个角拐到赤峰道再一直开到海河边,五六个路口的交叉地,从地势上讲很有利。
建成后的渤海大楼在当时并不算很豪华,虽比不上交通饭店内的设施,不过比较实用,特别针对外地到津经商的长期住户,“临时流动客人也有一些,但主要还是这种长期的,有点类似他们在津的办事处了。住在这个地方,交通方便,适于搞商业活动,而且和东站、码头也都不远。按照现在标准说,属于公寓式,每套房子水暖、家具、电话都很齐全,那会儿交通饭店招不下的客人有些也会迁到渤海大楼。”
“大德祥改祥记”的源头
曾有句和渤海大楼相关的歇后语,天津大学副教授张威一直印象深刻,“很多老天津卫应该熟悉,原来渤海大楼把角门脸底商最早开了一个糕点店叫‘大德祥’,当时天津不是有句歇后语‘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吗。”
在这种趣闻轶事的背后,尚克强认为渤海大楼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天津城市发展的体现和证明。当时渤海大楼盖房一开始高家拨了4万,“后来陆续又有一些跟进投资。”从劝业场到交通饭店再到渤海大楼,可以说,高氏家族在当时占据了天津市中心的制高点。“整个市中心的主要景观都改了——到1936年,这段时间天津市的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正式在劝业场地区形成,说明当时天津城市经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这是天津城市繁荣的一个标志,也代表了天津城市在全国的地位。”渤海大楼从表面看说的是高氏家族的发展,事实上更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反映,“如果没有天津城市的蓬勃发展,不可能有那么多有财力的商户来住,也就没有他们家族的成功,当然不能孤立来看。”
如果说劝业场是折中主义的法国风格建筑,那么当时的渤海大楼已初见现代派建筑风格端倪,“那会儿已成为天津市区的一个地标。”张威说,甚至渤海大楼所在那条街的原有店铺也都很有特点,“紧挨着它的就是盛锡福,周遭多是卖日常高端生活用品的店面,还有理发店、照相馆、乐器行……为那个时候的时尚人群服务。”
现状连锁酒店 延续使用功能
走过半个世纪,经过1976年强烈地震、经过几次修缮的渤海大楼从外观整体来看基本完好无损,作为天津市早期现代高层建筑杰作之一,现作为连锁酒店仍在使用,“虽然无法再体现当年的那种高端价值,好在还是延续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吧。”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盔顶“帽子”造型 洋气的文化符号
工商学院主楼旧址现照(天津大学提供) 工商学院主楼老照片(天津大学提供)天津工商学院既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六所教会大学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三所天主教大学之一、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华创办的两所大学之一。仿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盔顶造型深入人心,应该说已经成为天津的一个文化符号。
天大建筑学院前身之一
“这块地是当时天主教法国耶稣会买下来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威一直关注工商学院旧址的研究和修缮工作,“耶稣会在中国办了两所大学,一所是上海的震旦大学,另一所就是天津工商学院,这也是天津历史上唯一的一座教会大学。作为当时的对外开放口岸之一,天津外国人多,上层人士也多,西方人希望通过办大学的方式来培养具备西方现代知识的中国人才。”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1922 年还在学校里建了一个博物馆,也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北疆博物院。“世界上第一座近代博物馆、1685年建成开放的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就诞生于牛津大学。不仅有展厅,还有研究室、教室、报告厅,将收藏、研究和教育融为一体。这也成为现在欧美大学博物馆的通行模式。”北疆博物院原址经过整修已于三年前重新对外开放,也成了天津市重要的文博场馆之一。
“天津近代有三所著名大学,官办的北洋大学,私立的南开大学,再有就是这所由教会办的工商学院。”张威解释,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北大、北洋、南开等华北地区很多名校纷纷迁到大后方,“北洋大学迁到西北,南开大学迁到西南。”而当时北平、天津有些因环境所迫无法跟着外迁又不甘心任职敌伪高校的教授,如侯仁之、齐思和、翁独健、袁贤能、张华伦等人便来到天津工商学院,也使得这座学校的整个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名望也随之鹊起。
抗战胜利之后天津工商学院改组为私立津沽大学,1951 年改称国立津沽大学,于转年被取消。“经院系调整,整个学科合并或调走,基本上这座学校就被拆分了,校舍留下作为河北大学使用。”张威特别谈及,如果从学术传承上来讲,河北大学继承了一部分原来天津工商学院的传统,因此天津工商学院虽已不复存在,但也没算完全消失。“当时天津工商学院是被拆成了三部分,工学院给了天大,财经学院给了南开,文学院基本留了下来,变为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就是在这个师范学院基础上扩建的。”
河北大学于1970 年迁到保定,四年后天津外国语学院(现天津外国语大学)在此接续办学,“不过说起来,工商学院和外国语大学的联系相对是比较弱的,毕竟它是从秦皇岛迁过来的,只是使用了这块地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倒是和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颇有渊源,“天大建筑学院两个前身之一便是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我们2017年搞院庆80周年活动,就是按照1937年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创立时间算起的。”
主楼的盔顶没少被效仿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天津工商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发展规划、管理机构等各方面直接引进以法国为主的教育模式,“除了本身的大学,还有附中、附小,由高到低发展起来的一整套教育系统,主要是受法国大学区制的影响。”
天津市实验中学的前身就是工商学院附中,校园内逸夫楼的造型和工商学院主楼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工商学院主楼屋顶中部为法国孟莎式盔顶,盔顶前后各嵌有一座巨大的圆钟,除了外国语大学自身,包括马场道校区的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滨海校区的主楼都沿用这种盔顶的形式,外国语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四十一中,它的主楼也有些工商学院主楼的影子,甚至是不沾边的河东区危改广场也用了这种‘帽子’造型,都说明这座建筑的艺术价值,对津城建筑包括天津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用张威的话说,仿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正中盔顶—大钟造型不只是学校主体建筑的标志,也奠定了其后津沽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建筑风貌,“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应该说已成为天津的一个文化符号。”
现状主楼再修缮 做展览会议等用途
这片所在地一直作为校园使用, 主楼始终是整个工商学院旧址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作为教会学校,主楼内西侧还有一座小礼拜堂,“一般人不太知道,当时也只对校内师生开放。后来这个礼拜堂被改造成学术报告厅。”张威介绍,这次准备修缮时将其拆出,“毕竟是这座教学楼的一个特点。”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在结构上还有一些特点,尤其是主楼地下室用了一些砖拱楼板,“这种建筑技术在中国目前就在哈尔滨和咱们天津见到过。”包括主楼屋顶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件组合而成的桁架,“差不多是目前天津民用建筑中唯一见到的,还是有很高的工程技术价值的。” 说起来,工商学院主楼内还有个与众不同之处——受当时条件所限楼里没有卫生间,“接下来的改造也准备在楼内不太碍事的地方考虑把装配式的整体卫生间放进去。”
将近100年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总体保护得不错,“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做过修缮,没什么太大破坏,现在就是时间长了有漏雨的情况。”目前主楼不再作为主要教学楼使用,多用于科研。“校方准备今年彻底修缮一下,现在正在搬空腾地。希望将来能作为校史的展览、高端培训、会议、学术交流等用途。毕竟老建筑合理利用也是保护的一种手段。”
天津西站选址时曾请詹天佑会同勘察
天津西站老照片很多天津人喜欢称呼原天津西站的候车楼为“小红楼”。1910年12月14日,天津西站落成启用,至此天津东北西三大火车站格局形成。天津红桥区文保所副所长王冬介绍说:“天津西站主楼是中国铁路枢纽站中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的德式建筑,既是铁路发展史的见证,也是百年前中国屈辱史的见证。”
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
始建于1908年,1910年竣工落成启用,是津浦铁路线的起点站,也是当时该路最大的车站。王冬告诉记者,而动议修建西站主楼的历史却在19世纪末。
“1898年9月,英、德资本集团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由中国出钱在中国修建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王冬说,清政府迫于压力,于1899年5月与德国签订了借款草约,又于1908年签订了借款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是年6月30日,津浦铁路在天津举行开工典礼,宣统二年(1910)12月14日,西站落成启用。
津浦铁路在天津起点站的选址,王冬告诉记者,据说因为督办铁路大臣吕海寰派出的调查员报送的一份材料:“河北赵家场后有空地二顷有余,地势平坦,既无庐舍,又无坟墓,堪为建设总站之用。”据市档案馆记载,自庚子之乱后,河北大街以及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已形如死水,若将赵家场后面的土地开发利用,建成车站,旧时繁华必然会逐渐恢复。于是,铁路施工的方向就逐渐向赵家场方向倾斜。王冬说,《交通史路政编》记载清宣统三十四年,津浦铁路局设立伊始,选址问题就一直难以确定,同年五月还请工程参议詹天佑到津会同勘察,基本选定“由京奉新站过新开河北顺土城至隄头,过北运河”。
图纸和材料均来自德国
天津西站并不属于当时的德租界,却是地道的德式风貌建筑,王冬说,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西洋文化的一种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开阔胸怀,这对于研究天津历史都是难得的史料。
现存主楼是一座具有典型折衷主义风格的德式新古典主义建筑,其设计图纸和建筑材料据称均来自德国。有一种说法是,设计师为德国人德姆尼勒。建筑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带半地下室,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屋面采用红瓦多坡屋顶,开设老虎窗。因主体颜色为红色,所以被习惯称之为小红楼。建筑室内中部区域为开敞式候车厅大厅。尽管整体为西洋风格,但是细节处的诸如寿星、仙鹤、龙嘴等地道中国图案,完全是中西合璧的典范。王冬说,建筑目前保存基本完整,对研究百年前国外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设计都有极重要的科研价值。
王冬介绍,初期天津西站只是津浦线上的一个中间小站,站场只有三股半道,两个站台,一座天桥,一座德式站舍,一个只有五股货物线的货场,一条煤球厂专用线,行车闭塞方式为电气路签,信号为壁板式信号。民国时期,天津西站的设备比较落后。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天津西站见证很多天津历史事件:“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天津西站广场曾是天津学生举行集会和游行的重要场地。7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正是突破西站大丰桥防线,会师金汤桥,解放了天津。天津解放后,经过40多年的不断扩建,成为一等直属站,是连接华北、华东地区的铁路枢纽。作为从北京到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线的必经之处,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国家领导人南下视察时,均在天津西站停留视察。天津西站主楼在天津西站改造前,为软席候车室。
现状曾原址迁移 现为国保单位
原西站主楼原址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站前街1号,2008年因天津西站的改扩建工程,实施整体迁移异地保护工程,将文物建筑自原址向南迁移135米,向东迁移40米至现址。当时西站主站楼建筑总重量约为5500吨。平移过程中要跨越地铁一号线的人行通道,平移路线中沿途管线复杂。
此次施工首先对二楼大厅等薄弱环节采用轻型桁架加固增加整体性、提高空间刚度,对拱券部分进行砖砌封堵。其次制作了下滑轨道,其中北南向11组,东西向8组。下滑轨道采用条形混凝土基础,其中跨地铁通道部分采用筏板式基础。然后对房屋进行托换施工,采用夹墙梁和抬墙梁等方式将房屋托换至托盘梁系上。最后进行墙体切割,将房屋的荷载转换至下滑梁上,缓慢行走一个半月才达到如今的位置,还用到98个千斤顶将整体抬升了2.5米。
王冬介绍,西站小红楼在1997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特殊保护等级),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西站副中心的永久历史地标。
天津盐业银行旧址中国人设计 西式造型中蕴藏中国风
盐业银行旧址老照片 沈理源 盐业银行旧址现照(田滨摄)盐业银行由民族资本家集资创办于1915年,曾任长芦盐务史的北洋政府财政部参政张镇芳任总经理,总行设在北京。现存天津盐业银行旧址1925年由华信工程司建筑师沈理源设计。这幢大楼是天津唯一载入《弗莱彻建筑史》的近代建筑。
从专事盐务银行演变为普通商业银行
建成于1928年的天津盐业银行大楼,坐落于当时天津法租界的水师营路(今和平区赤峰道12号),“属于‘国保’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公布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曾因当时政府用盐业税收投资和自北洋政府开始的民国政要人物的入股而颇具实力,在中国近代四大私营银行:盐业、金城、中南、大陆这“北四行”列首位。最初盐业银行属于专事盐务的银行,后来逐渐演变为普通商业银行。盐业银行总行最初设在北京,1928年迁到天津。
张威提到,围绕盐业银行还有个“传说中”的金编钟故事。
在乾隆八十岁万寿节的贺礼中,最为不同凡响的国之重器,是16只金编钟,是各省督军、巡抚,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重金铸造而成的寿礼。而溥仪大婚抵押给盐业总行的,正是这16只金编钟,以及玉器、瓷器,还有清朝八个皇太后、五个皇后的几百件金器珍宝。当时抵押金编钟和部分玉器、瓷器,就抵押借贷达40万大洋。
“北洋军阀混战,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为安全起见,有一说是北京盐业银行决定将金编钟和一批文物珍宝转移到北京东交民巷一处不为人知的外商银行仓库,张威曾在资料中看到,应该是转移到了天津法国租界内的盐业银行天津分行保管,被密藏在银行地下库房的夹层暗室里。”
后来为了保护金编钟,还曾做过转运。当时的盐业银行天津分行经理陈亦侯将金编钟转移到北四行储蓄会(现工商银行天津解放北路支行)地下的一个小库房内,转天还从开滦矿务局买了几吨煤末,堆在小库门口,关照人们不要随便动,让金编钟免于被发现而保护了下来,1949年天津解放后,交还国家,陈列于故宫博物院中。
设计师是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
解放北路当时很多银行大楼都很吸睛,而盐业银行这样一座由中国自己的建筑师设计的具有折衷主义风格的大型建筑,在当时外国银行相对密集的银行街,还是很突出的存在。张威表示,盐业银行的设计者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沈理源,他本身自己开事务所,从意大利留学回来,“与此同时,他还是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
沈理源当时在天津设计过不少知名建筑,比如劝业场旁边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也是出自他手。“沈理源的设计手法比较多,中式西式兼有。”盐业银行就整体造型来看就是一座西式银行大楼,如果注意细节,能发现它在纹样等细部又使用了中国元素,“毕竟盐业银行不是外资银行。”
现状还留有老家具 延续银行使用功能
盐业银行内部颇具特色,营业大厅的大理石柜台做得十分漂亮,上有天顶画,地下室有保管库,楼内楼梯间有两三个彩色玻璃窗,“楼上办公的装修也比较好,都是木地板、木制护墙板等,到现在还保留着不少原有的老式家具,包括电灯,灯泡是新的,灯罩都是老的。
当然也有遗憾——原来沿着赤峰道路边有一些铁栏杆,后来因为道路拓宽都被拆掉了。”
盐业银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使用,延续了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张威坦言,相对保护得也还比较好。
“整座大楼受到旁边施工影响有些开裂,有条件的话还应再修。我们普通人现在去那里办银行业务或存取钱,只能在大厅里看一看,毕竟现在还是作为银行在营业,有很多安保上的要求,保管库、办公室、金库……很多都没法拿出来展示。当然现在营业厅和历史上的营业厅也有变化,比方说柜台上的防弹玻璃、电子显示屏等这都是以前没有的,不再是当初的室内效果气氛,所以即便是仍在对外开放使用,但通常不会被当成一个旅游景点。”
国宝建筑年龄不是门槛 天津877幢保护前列
“这是国家一个保护的新类型。”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刘景樑参与了三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评选,4年时间里,自全国各地共遴选出298项建筑经典项目。他讲述评选的标准时也提到,天津目前共计877幢风貌建筑,在业内广受好评,“在我看来,不能只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进行提升和利用,使其文化遗产价值惠及当今社会。”天津大学几位专家学者也表示,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其实是为了让今人对这些建筑的价值做出重新的认识。
三方面考量建筑遗产
刘景樑大师参与出席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评选及发布,他告诉记者,4年时间里,自全国各地共遴选出298项建筑经典项目,成为国家遗产保护的新类型。
“一般我们会从三个方面去考量。”刘大师介绍,第一,是从项目年代及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进行考量;第二,人物、事件和建筑的关系,比如知名人物的故居等;第三,著名建筑师的作品。“通过专家组的评选,公正部门进行公正,然后正式对外公布。”刘景樑大师说,全国范围内保存的20世纪建筑很多,但是随着各种情况,消失的也很多,所以确立保护名录相当重要。
2016年,刘景樑大师出席“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发布会,他介绍,当时发布现场主办方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发布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建议书》征求意见稿,“六条建议中提到了对于20世纪建筑遗产的认识,及保护的紧迫性。”其中提到20世纪建筑遗产乃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节点,应敬畏遗产、守护地域特色,以全新理念作保护与更新之时代行动;法制建设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研讨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是重中之重,给予每一个与会者很深刻的印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郑颖曾围绕天津近现代建筑做过相关研究:“我们以前常认为一座建筑历史悠久,它就比较有价值或者说遗产价值就比较高,会被视为重要遗产。现在大家会把历史的时间线再往前推或是说向我们生活的年代拉近。”20世纪距离现在已比较近,从这个角度说,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其实是为了让今人对这些建筑的价值做出重新的认识。
“通常大家理解的文物都有一个年代的要求,实际上,从文物法的角度来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年代限定。”张威解释,一座建筑从建成到被确定为“国宝”,最短的时间是3年,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鸟巢’这种标志性特别强的建筑,虽然建成仅十年,将来也是不太会轻易被改造或拆除。如果将它们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就可以保证原来建筑师的设计思想、结构做法,甚至是颜色、材料将不能被轻易改变,这对建筑作品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张威认为,公布20世纪建筑遗产的一个重要意义是给一些没有文物身份的建筑一个保护依据。
让老建筑“活”起来
“我们现在很多盖了三十五十年的房子就拆了,那以后就不会有一百年以上的房子,所以一定要从现在就留下,才会有五十年以上乃至百年以上的房子。”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范围会越来越大,用郑颖的话说,大家可能会趋向于认为很多建筑都属于城市遗产的一部分,所有的遗产都要用相同的视角去对待,“只不过并非所有的遗产都需要保护,因为每个遗产的价值不同。有的建筑遗产价值非常高,甚至它周围的片区都要进行保护,有些建筑价值并不在于外观,可能更在于它和城市街道、路角的关系,这会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成为依据、标准,用遗产的眼光判断现有的环境,这又是城市角度层面的探讨了。”
话题回到天津本地,刘大师介绍,天津目前已经确定了6批历史风貌建筑,共计877幢、126万平方米。“分为一般保护、重点保护和特殊保护,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条例。这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这877幢风貌建筑不是束之高阁的“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根据相关条例,进行提升和利用相结合,按照修缮、验收等严格步骤,进行合理化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天津大部分风貌建筑和建筑群都是20世纪建筑的杰出代表,让这些建筑遗产‘活’起来,也体现了城市之魂的勃勃生命力。”
新报记者 单炜炜 吴非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Hash:f26f84570caf518cc4c3407fdad33c06e270e24f
声明:此文由 新报星期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