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天津卫——赤峰道上的天津电报总局

中国首条出现电报线路是 1871 年,由英国、俄国及丹麦敷设,从香港上海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由于清政府的反对,电缆被禁止在上海登陆。后来丹麦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将线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在 6 月 3 日起开始收发电报。

其实早在1863年,英、法公使就向清廷建议引入电报,结果可想而知,直接被拒。但上海的英国利富洋行老板雷诺为了做生意,不惜一搏。1865年,雷诺出资一万两白银,花了一个月,在浦东黄浦江口拉了一条电报线,长21公里,光电线杆就立了227根。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就这样诞生了。很快,消息传到了新任上海道台丁日昌的耳中。雷诺并未在意:自己有英国背景,事已至此,谁敢追究?可惜他遇上的是丁日昌。丁日昌是洋务派官员,熟悉洋务,人送绰号“丁鬼奴”,最擅长收拾“洋鬼子”。听闻洋人私设电报线,丁日昌起初大怒,但很快冷静下来,于是,他心生一计。他派人告诉附近居民,说这条电报线吸人魂魄、坏人风水,暗示官府早就看不顺眼,闹点儿事也不会追究。恰好,当地有一人得病暴死。早有怨气的居民怒火喷发,暴力拆迁,一夜之间就把227根电线杆拔掉,各自扛回家去了。雷诺听闻此事,暴跳如雷,又无可奈何。

1871年,丹麦大北电信公司将电线从吴淞口顺着黄浦江直接架进了上海水域。清朝官员来查,大北公司振振有词,这是海线,没有违反在陆地上架线的规定。这场官司打了许久都没结果。1873年,大北公司借口海线经常被过往船只碰断,又架设了一条16公里长的旱线。先例一开,其他外国公司纷纷效仿。为了抵制西方侵略者在中国领土架设电线的企图,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正式提出自行敷设电线。

1879年(光绪五年),沙皇俄国强占伊犁,并派军舰进入我国领海。为沟通军情,清政府派李鸿章多次与在我国开设电报局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交涉,由中国出钱,委托其修建大沽炮台、北塘炮台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电报线路。在天津鱼雷学堂教习贝德思的协助下,这条长约四十英里的电报线路5月间开始使用,这是中国大陆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1880年9月16日(农历八月中旬),初尝新技术甜头的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以电报有利防务、便利通信为由,奏请铺设天津至上海的陆路电线,以使南北声息相通,所需费用则由北洋军饷筹垫。在李鸿章为首的一批大臣的努力下,慈禧太后经不起“忽悠”,终于恩准,由国家经营电报业,这是慈禧为数不多的英明决策之一。

在那个龙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地址为老城厢东门内大街45号杨家大院。10月,又在天津设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任命盛宣怀为总办,还成立了北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人博尔森和克利钦生为教师,委托大北电报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为建设津沪电报线路作准备,并计划在大沽口、紫竹林以及苏州、上海等地设立分局,以郑观应为上海电报分局总办。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北洋电报学堂在天津城东门外扒头街设校址,于1880年10月6日开学,雇用了一批聘期为一年的丹麦大北电信公司的技师担任教习,教授“电学与发报技术”,训练管报生。所有毕业生都将拨往各地电报分局工作,不胜任工作的毕业生被送回学堂补习。1881年底,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竣工,在11月津沪线完工前,天津电报总局正式命名为中国电报总局。接着电报局计划再架一条上海到广州的电报线,并在苏州与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相连,这就急需管报生。为此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批准电报学堂续办一年,建议除在校的32名学生外,再招熟习英文的学生四五十名。

初计划于1883年后停办,但因电讯技术人才缺口太大,遂于1886年9月,北洋电报学堂又在法租界紫竹林(今吉林承德道一带)建校舍,广聘师资,除丹麦人璞尔生、克里钦生教授技术课外,尚有英法教员及京师同文馆出身那三等人加盟,师资阵容可谓强大。至1900年,该校教职工全由中国人担当。光绪三十年(1904),该校变迁为天津自立电报学堂。北洋电报学堂所在的紫竹林确切位置,从1888年《天津城至紫竹林图》可以看到,它位于水师营路(今赤峰道)紫竹林兵营旧址的西侧,今赤峰道11号、13-15号位置,目前由于已经被拆毁重建,已经看不到了。

1883 年后,津沪电报总局迁往上海,天津又设立了北洋官电总局,统辖天津、河北和东三省的电报线路。朝廷与英商大东公司、丹麦大北公司联合组建了天津电报局,地址在法租界紫竹林红楼

接着天津无线电报局在法租界设立,报房在法租界沙大夫路吉祥里(今山东路),收发处和管理机关设在法租界窦总领事路(今长春道),担负国内无线通报,还可通过上海国际电台与国外通报。1908年,电报总局改为官办,隶属邮传部,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事业。1911年,上海电政局移至北京,为电政总局,原上海电政局改称上海电报分局。

1924年,天津电报总局迁到法租界霞飞路,为三层砖混结构带地下室,为简化形式古典建筑。该建筑设计于1923年,1924年建成,在现在的花园路4号,赤峰道65号至69号。电报局为工商、金融等行业提供了便利,也传递军事情报,当时天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情报中心。天津电报总局旧址现为天津市邮政管理局办公楼。

1983年,最高点达85米的天津国营电报大楼落成,在南京路上显得无比宏伟。住在鞍山道附近的人们,每天都会听到《东方红》的整点报时声。2001年,中国电信取消了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传统电报渐渐走入历史

Hash:5854fd8ea1831d06d2612251d6c810633d98752a

声明:此文由 讲故事的翁老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