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道西南小街 (七):赵堂子胡同
北京胡同多,路口也多,随处可见丁字路口和十字路口,但是同一个地方有多个路口并不多见。德胜门外有个“五路通”,据说从前那有一座小庙,庙周围有五条相互连通的小路,所以叫五路通。就现存的地理实体而言,朝内南小街赵堂子胡同东口大概是北京独一无二的“五路通”了。这是一个五条道路的交汇点,西南是阳照胡同,西北是赵堂子胡同,正东是后赵家楼,正南是宝珠子胡同,正北是宝盖胡同,民间有个好听的名字称它“五路通祥”。
赵堂子胡同在东堂子胡同对过,中间隔着朝内南小街。“堂子”是古时候妓院的旧称,流行于江南。北京的妓院也有“南班”、“北班”之分,上档次的妓院多为南班,南班妓女主要来源江南,不仅有色,而且有才,顶级妓院“清吟小班”清一色吴侬软语,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无所不能,名妓小凤仙、赛金花均出自南班。北班的妓女大多是黄河以北的女子,相貌虽好,但文化素养差些,档次相对低级。明代的北京,东堂子、西堂子、上堂子、下堂子等诸多“堂子”是妓院集中之地,赵堂子指向则更加具体。这是老话,清朝以后,前门外八大胡同取代了堂子,堂子成为民居,胡同名称不过延用而已。
赵堂子胡同200多米长,28个门牌,最为外人熟知的是东口3号北洋政府要员朱启钤故居,最让老街坊津津乐道的是西口15号诗人臧克家旧居。
在微信看到一个视频,是赵堂子胡同老街坊团聚的镜头。虽说胡同拆了,老街坊们各有各的事业和家庭,但一声召唤便聚起来实在让人羡慕,也感动邻里间这份情义。
赵堂子胡同西口南侧是块凹进去的空场,俗称“小大院儿”。小大院儿的出现是胡同形成过程中随房就势的结果,赵堂子胡同北邻的盛芳胡同也有小大院儿,“院儿”里三个街门,每次路过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赵堂子胡同小大院儿四个院子十几户人家,加起来大大小小十多个孩子,男孩子弹球、搧三角、推铁环、抽“汉奸”;女孩子跳皮筋、“跳间”、欻拐,小大院儿是他们快乐的天堂,直到几十年以后满头华发的发小们相聚,还津津有味地回忆童年乐事。
胡同北侧15号如意门四合院是诗人臧克家的家。1962年诗人一家搬进赵堂子胡同,直到1995年搬离,三十多年时光里和胡同邻里结下不解之缘,一些孩子还得到过老人的关爱和帮助。2004年臧老溘然长逝,老街坊们组成吊唁团,到八宝山送臧老最后一程,他们献的花篮摆放在老人身边,寄托着无尽的思念。
赵堂子胡同东口,坐北朝南的3号大院是北洋政府要员朱启钤故居,建国后房产归属外交部。上中学时,一次和朋友路过赵堂子,他执意拉我进3号逛逛,声称这儿是他的“故居”。
文革开始后外交部大批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留守北京的一部分子女被外交部集中在东交民巷30号六国饭店统一管理,那时叫反帝路30号外交部招待所。六国饭店是1905年由英法美德日俄合资在北京御河路(正义路)和东江米巷(东交民巷)交叉处建造的北京最高级洋楼,也是上层社会达官显贵聚会场所。建国后六国饭店成为外交部招待所,1988年一场大火烧得片瓦不存,重建后改为“华风宾馆”,规模大大缩小,也失去了当年的庄严和气派。
3号大院的主人朱启钤在民国初期当过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兼任京师市政督办,是北京旧城改造的第一人。为缓解北京交通, 1915年拆除前门瓮城,在正阳门两侧各开辟两个门洞,铺设宽马路,使本来拥堵不堪的前门变成通衢大道。接着拆除千步廊,打通了东西长安街和府右街、南长街和北长街、南池子和北池子,开通了京城东西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开始了北京由皇城向城市的转变。袁世凯死后朱启钤辞官经营实业,创办煤炭和轮船等公司,1930年成立专门研究古代建筑的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在社内任职。此时,朱启钤买下赵堂子胡同3号(老门牌2号),并亲自设计督建。
赵堂子胡同3号广亮大门,正中一条游廊式通道贯穿南北,游廊东西两侧各有4个独立院落,与传统四合院格局不同的是西侧院子没有东厢房,东侧院子没有西厢房,各院落由中间通道串连起来,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这种反传统的四合院建造模式和四合院插建洋楼,是流行于民国初期的建筑时尚,东总布胡同10号原中华书局、22号原作家协会、弘通观胡同4号和甲4号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周自齐私宅都是传统四合院经过改造插建洋楼的典范,但是赵堂子胡同3号这种式样的四合院却是极其少见。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与朱启钤家一墙之隔的西邻王克敏纠集一帮汉奸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伙同日本人企图利用朱启钤的声望,让他担任北平市市长,遭到拒绝以后,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以征用房屋为名,强迫朱启钤一家搬出了赵堂子胡同3号。抗战胜利朱宅被国民党接收,11战区司令孙连仲住在北总布胡同2号,赵堂子胡同3号成了他的司令部。新中国成立,朱启钤将宅院献给国家,成为外交部宿舍。
赵堂子胡同3号朱启钤故居西邻外贸部宿舍,一栋建于七十年代的六层住宅楼房。现门牌5号的外贸部宿舍实际占用了老门牌3号和4号二个院子,3号是“中国十大汉奸”之一王克敏私宅,4号是英国剑桥医学博士吴赉熙故居。
赵堂子胡同老门牌3号是座带后院和偏院的二进四合院,记得还有一个后门能通到北边的盛芳胡同。王克敏在北京有几处房产无从得知,但3号院是抗战后他通往死亡的最后一站。建国后3号院作为敌产没收充公,后来成为外贸部宿舍。
王克敏原籍浙江,前清举人,当过清廷直隶观察使,按照清朝官制应该官居四品,相当于厅局级干部,北洋政府时期,一度当过财政总长和中国银行总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克敏见风使舵投靠日本充当汉奸,出任日军扶植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后来合并到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担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务总署督办、中央政治委员等要职,彻头彻尾沦为华北第一大汉奸。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统局到北平惩处汉奸,王克敏被捕。王克敏知道罪责难逃,被捕不久便在炮局监狱服毒自杀了。戴笠得知消息非常恼火,下令将在医院躲避风头原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大汉奸王揖唐抓了起来,“华北第一奸”的名号落在了他的头上,1948年经南京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说起来王揖唐和王克敏还是翁婿关系。1920年为争夺北京的统治权爆发直皖战争,王揖唐在皖系为官,王克敏是直系要员,战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战败告终。为缓和关系,王揖唐把自己小老婆在妓院认养的干女儿嫁给王克敏当小老婆,比王克敏还小一岁的王揖唐反倒成了老丈杆子。两家虽然联姻,但翁婿间的明争暗斗从未间断,抗战开始双双沦为汉奸,抗战结束又双双死于非命。
10岁那年看过一本书《九颗红心向祖国》,讲述1965年我国9名从事新闻和贸易工作的同志被巴西当局非法逮捕而坚贞不屈的事迹。以后得知九人当中的王耀庭住在赵堂子胡同4号外贸部宿舍,他的儿子还是我同校的同学。后来,在了解赵堂子胡同过程中,意外得知这座宅院曾经是京城有名的“吴家花园”。
吴家花园的主人吴赉熙是出生于新加坡的华侨,17岁获得英国女王奖学金留学剑桥大学,14年来攻读并取得文史法理工等7个学位,最后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后回到中国。
吴赉熙定居北京后热衷于社会活动和文物鉴赏,新交旧识各界人物,在遂安伯胡同29号创办南洋华侨俱乐部,成为华侨领袖;在煤渣胡同2号创办北京第一份英文报纸《Peking Daily News》。在考古学,史学方面吴赉熙成就卓著,是当时国内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1951年去世前向国家捐献五百多件甲级文物。
吴赉熙不仅热衷古玩字画,对花草种植如醉如痴,尤其酷爱月季。1912年回国时携带许多珍贵的月季花种,上世纪三十年代买下赵堂子胡同4号四合院,拆除部分房屋,将院子改造建成为月季花园,栽培了200多品种的上千株月季花,是京城名声远扬的吴家花园。吴家花园高朋满座,包括胡适、徐志摩、陈嘉庚、林语堂、邻居朱启钤一家,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美国军调部将军史迪威都是吴家常客。每到月季盛开,高朋雅士花丛中赏花品茗,吴赉熙身着长衫拉小提琴助兴,悠扬的琴声在古老的胡同回荡,此情此景想起来也令人陶醉。
日本占领北平后,吴家东邻的汉奸王克敏也曾拉拢吴赉熙为日伪政权服务,吴赉熙不仅托病不出,还将十八岁的儿子吴炳琳送往抗日前线,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吴炳琳经历了战火和生死考验,参加了1945年炸毁平汉铁路黄河大桥,阻断日军运输武器弹药人员的重大行动。抗战胜利后,吴炳琳考入辅仁大学,从此结束军旅生涯,建国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却没有继续居住赵堂子胡同。
1951年吴赉熙去世前将全部月季花托付给以后有“月季夫人”之称的蒋恩钿女士后放心归去,赵堂子胡同4号由吴家后人变卖,后与3号院打通同为外贸部宿舍。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专业毕业的江南女子蒋恩钿没辜负吴赉熙老先生重托,全身心投入月季的栽培和研究,不仅将月季花移植家中,还和北京园林局合作陆续在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和人民大会堂开辟月季花圃,并被聘为顾问,培育三千多个月季品种,将吴赉熙钟爱的月季花发扬光大,陈毅元帅称她为“月季夫人”。
朝内南小街改造,赵堂子胡同老房子荡然无存,仅余受到文物保护的朱启钤故居,但是胡同走向没有改变,赵堂子胡同依然存在于北京市版图上。每次去南小街,我还会拐进赵堂子,在“五路通祥”,随便选择一条走过,去感受胡同带
敬请各位老街坊关注近期将推送的:小街老街坊 三皮 撰写的说东道西南小街系列之八:《外交部街》
Hash:9042e08382c125ff44211ce3715b86fd7de6304c
声明:此文由 皇城根儿胡同串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