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老北京的自来水 | 微课堂

首博讲解员吴玲玲:

北京正式使用自来水,是宣统元年腊月-即公元1909年。到今天108年了。

1908年4月18日,清朝农工商部的大臣溥颋和杨士琦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为了方便故宫灭火,请求批准承办京师自来水,对于消防、卫生关系最重要,并奏请由周学熙来主持自来水事务”。十天不到,即获得了慈禧的批准。4月28日,溥颋再上奏折,说明公司的规划:一,名字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二,性质为招商集股的官府监督的商办的企业,今天就是国企了;三,专招华人股份,每股十元,共三十万股,总额为三百万元。很快得到了慈禧的同意。

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水源取自孙河,水厂地址在东直门,在主要街道铺主管道,是金属管道。(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终于将所有管道铺设完毕。全长二十万米。总共安装480多个水龙头,差不多每430米长的水管有一个龙头。)抽水机从德国进口。几个胡同之间设一个公共水站,由水夫看管水龙头,在街旁、胡同内的公用水龙头由雇用的水夫看管。水夫须领取营业执照,持证上岗。有的胡同是把自来水灌进水车,然后送到各家用户。

从宣统二年二月初十(1910年3月20日)起,北京城的水龙头中流出第一股自来水,北京城又向近代文明跨进了一步。京师自来水公司正式向北京市民卖水。市民向公司购买“水筹”,就是水票。凭水票到有水龙头的地方买水。每张水票合0.25枚铜元,可以买一挑水,每票一张取水一百磅,相当于90斤水(1磅=9两 100磅=90斤水)。还有一种特别水票,水价比照普通定价八折出售,这是专为清扫道路用水而设的水,也就是今天的中水。

1910年自来水供水初期,不少北京居民对这种经水厂消毒加工的饮用水,心存疑虑,把它叫做“洋胰子水”。老北京人管肥皂叫胰子,洋胰子就是化学制剂的消毒水。为此当时的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城《爱国报》刊登白话文,宣传有关的科学知识,水从井水变成自来水需要科学的检测,使用是安全卫生的,并且号召市民购买自来水的水票。无论何处的水龙头,都可以交票取水。

十年后,到了1920年北京有自来水龙头在家内的用户不到2000户,1949年有不到3000户。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一份1920年的自来水估价单。自来水估价单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北京地区中等以上人家的生活实况。电灯、电话、自来水设施,已在官宦、商人等中等人家使用了。这带有时代特征的票据不仅是当时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记录,而且反映了当时市政设施、电信等行业已经向近代管理运营模式迈进。自来水估价单是收取水费的通知与凭证,水价是按照井水价格估算的。那时尽管有了“自来水”,但不是将水管接到自己家里,主要还要靠从自来水的主管道的水龙头接水,再用送水车送到用户的水缸里。这和井窝子送水好像没多大变化,其实不然,这在用水制度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了。

从1910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开始供水,到1949年乃至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北京城只有水厂一座,水源井29口,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管线长度364公里。北京城一直沿用集中供水方式。(1949年后称“公用水站”),这也是北京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自来水供水方式。这种水管子挺粗,龙头上的阀门很大,一拧龙头出水快水量大。那个年月,在胡同居住的百姓吃水用水全凭街巷里这种公用的水管子,而扁担、水桶、水缸也是每家每户生活的必备之物。

京城里百姓们靠胡同里公用水管子吃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才逐渐结束。北京内城才把自来水龙头接进每家每户,胡同的公用水管子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使饮用水真正成为“自来水”。

北京建城3000年,建都800年。北京的地下水随着城市的扩容, 人口的大量增加,水就成了制约北京城发展的因素之一了。不管今天自水来的多轻松多自由,我们都得珍惜水资源,因为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Hash:14eb5f54b3e5bf49cfc759b9f2df2b441d8f54a7

声明:此文由 文艺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