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最后的状元府成大杂院 清代名师故居已拆光

资料图:位于鞭指巷9号院的陈冕状元府如今住着多户人家。

【记者探访】昔日“状元府”今成“大杂院”

“‘状元府’门口连个标志也没有,如果不是了解这段历史,很难知道济南还有这么个古迹。”市民王先生说,位于鞭指巷的陈冕状元府应该被尽快保护起来。

提起陈冕状元府,有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在济南贡院墙根街的一处文化墙上,记录着鞭指巷9、11号院落的历史:这绝不是一般人家的宅院,这就是清代状元陈冕的府第。在丁宝桢、马国翰等清代名师的故居相继拆除后,隐于鞭指巷中的陈冕状元府如今已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处清代名人故居了。

早在2013年10月,陈冕状元府就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近日记者探访鞭指巷发现,作为济南老城遗存最好的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在闹市中却显得有些“失落”:门前没有指示牌,如果不是门廊上标注了门牌号,很难在老巷中发现这座拥有过辉煌历史的状元府第。鞭指巷11号院门前,有居民在此晾晒起了衣服。走进院中,家居杂物随处可见,偌大的院子被住户“分割”成狭小的空间。9号院中,也难寻历史痕迹,院落空间多被住户挤占。

【市民建议】适当恢复陈冕状元府的原貌

2日上午,鞭指巷11号院内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便成了济南第一印染厂的职工宿舍,后来更多人在院里搭建住房。陈冕状元府也早已是“寻常百姓家”。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鞭指巷9号和11号的两个院落,前者为企管房,后者为省属公房。

《文物保护法》规定,使用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的单位,应当负责建筑物的保养和维修。而2004年第一印染厂破产后,该处房屋的修缮便成了难题。据附近居民称,不少人担心房子有安全隐患,相继搬离此院,现在还有七八家住户。

“陈冕状元府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我认为应当在不破坏建筑风貌的情况下,适当恢复其原貌。”市民张女士建议。

日前,市规划局发布的《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社会征求意见》中,提出“一纵、两横、多节点”的街区格局。其中,陈冕状元府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已被列其中。《意见》提出,保留和整治传统街巷中的小型公共空间,在不破坏街巷格局与风貌的前提下,结合建筑整治适当增加口袋公园,并配置与风貌协调的小品,丰富现有居民生活方式,增加居民交流空间。

Hash:f4f1dd00a7ea9a20b9eb996a38e197b095a4c0c2

声明:此文由 搜狐历史_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