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朝廷工部权限多大 京城的“五大厂”可以见证

古代封建王朝的朝廷“六部”,其职责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开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大部分并入其中。

从明代开始,“六部”为朝廷内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年)模仿明制也开设六部。清朝六部顺序略有改变,分为户部、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这六部基本掌握了国家各个领域各方面的最高管理权。

初期,满清皇家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设立了满洲、蒙古及汉承政、参政、启心郎、额哲库等官。

到了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朝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在传统“六部”之外增设新衙门之始。光绪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警部。

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又宣布将户部改称度支部,兵部改称陆军部,工部与新设之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原来的理藩院改称理藩部,刑部改称法部,另增设民政部、邮传部。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

至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清朝成立责任内阁。随后责任内阁颁布了官制,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六月,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传承千百年的“六部’之制,遂被变革分解。

明清时期的“六部”,个个都凝聚诸多历史故事,难以一文赘述。

仅就管辖内容比较枯燥的工部来说,也不乏人们感兴趣的往事。

史料记载中,工部在明清两代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生产及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而且还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明清工部下设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四司,除四司外,清代增设有制造库,掌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器等;节慎库,掌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明清时期,工部除了在全国各地的制造厂坊外,在北京城内外设有著名的五大厂,即崇文门外的神木厂,朝阳门外的大木厂,以及城东城南的琉璃厂、黑窑厂和城内的台基厂。

这久历岁月风雨的“五大厂”,许多老北京都能讲出一二三,有的厂名已经作为地名传承至今。

五大厂中的“神木厂”和“大木厂”。据说是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准备迁都在北京的时,为了营建皇宫,需要运来大量的木料。选中的木料是四川产的金丝楠木,从四川运到北京加工的楠木,要有存放的地方,朝廷就下令建了一个神木厂、一个大木厂。

都是木厂为什么还分成两个地方呢?原来是为了大小分类。直径不足两米的放在大木厂,直径三米以上的就是神木了,存放在神木厂。据传神木厂位于北京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面,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

五大厂中的“琉璃厂”。看名字就可知道是烧制琉璃瓦的工厂。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用料巨增,因而扩大了官窑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年)修建了皇城外城后,原来的琉璃厂地址变为城区,琉璃厂被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在京城可是人所尽知,一直沿用至今。

(琉璃厂 老北京最著名的文化街)

再说说“黑窑厂”。从厂名谁都能看出是烧砖的地方。

也是明永乐年间为迁都,而在北京大规模造宫殿、筑城墙。工部衙门为此设立了五座烧制砖瓦的窑厂,黑窑厂是其中之一。因为烧制出的成品皆呈灰黑色,有别于其它彩釉、琉璃,故叫黑窑。而大小开条砖、斧刃砖,又叫黑砖,久而久之就有了黑窑厂之称。

“黑窑厂”位于北京宣武区陶然亭公园北门附近。据说陶然亭公园里的湖就是当初为了烧砖挖土而形成的,因为那里的土粘性好,烧出的砖质量上佳。

从明永乐至清康熙的281年间,黑窑厂北部的土山,几乎全被挖平,成为一片广阔的平川,遂形成现在的黑窑厂街。

这里面“台基厂”的名字常被误解,因为光看名字还真不知道是生产什么产品的厂子。据史料记载,“台基厂”曾是皇宫堆集新柴芦苇的地方,因为柴怕潮湿,就在存放柴草的下面砌了一个大高台阶,来防止柴草受潮,久而久之就被叫做“台基厂”了。

据记载,清康熙三十三年(1674年),朝廷下令只保留和平门外琉璃厂,其余四厂一度均被撤销。

此外,北京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厂还有存放专供皇宫用木炭的“红萝厂”、营造盔甲、铳炮、弓、矢、火药的“盔甲厂”等。

Hash:400c4d0a521da08898ca30402d46b5bf5b893d44

声明:此文由 年代回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