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丨龙王庙情缘

乡愁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 听着雷佳声情并茂演唱的那首美妙无比的《乡愁》,那优美的旋律,那饱含深情的歌词,顷刻间把我的心带回了亲爱的故乡

我的故乡有一条南北向的大河,叫蟠龙河。深情而清澈的水总在我心里流,无论我走到哪里,也不会把她忘记,因为她不仅赐予我宝贵的生命,给我浓浓、深深的母爱,给我匀称、健壮的体魄。还给我幸福、美好的童年,给我神话般的想象,给我传奇色彩的故事。

沈树玉老师专程拜访钱佩兰夫妇画的草图

在蟠龙河南北有二个镇,蟠龙镇和浜镇,二镇相距二公里。二镇中间有个地方叫龙王庙,靠着河的东岸。我出生离龙王庙不足百米的沈家。从小我就知道,人人叫这个地方龙王庙,但心里纳闷:怎么从来没见过庙的迹象,既没有庙宇,又无佛像菩萨。只记得小时候常到空荡荡的庙场上玩滑滑梯、跷跷板。

时光流逝,岁月蹉跎。随着时代的发展,尽有的庙场也没了,滑梯、跷跷板早就不见了。 现在连龙王庙这名字也只有少数50岁开外的人叫了,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了,小孩子更一无所知了。昔日的龙王庙彻底被遗忘了!

可是,龙王庙的那些传奇故事还流传在乡间,还深深印在老人们的心里!

我喜欢刨根究底,我要把我的纳闷弄清楚,我要把龙王庙的历经沧桑故事讲给后人听,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永远记着龙王庙人的美丽故事,永远记着龙王庙的兴衰史。

近期我走访、咨询了解放前住在龙王庙最近的前辈,84岁的钱佩兰夫妇,终于有了眉目。

钱佩兰夫妇

原来: 解放前,庙在蟠龙河河东,和在(通向杨家庙沙沟河)横河的河南。庙占地二亩半见方,有房屋五间,三间向南,二间向东。屋内供着大小不一的菩萨,香火很旺,龙王庙由此得名。庙定期开庙会,出会(把菩萨抬出来)四邻八舍纷纷赶来祈福、讨平安、看热闹。

庙的东边有宽阔的庙沟,庙沟里的水供养着蟠龙河东西二岸百姓的生活。那时蟠龙河没现在那么长,到通沙沟河的横河就断了。后来渐渐开通到弯港,再北就是长江。(解放后几经围垦,加上长江泥沙沉积才成现在的样子)那时每年秋冬季节,弯港北的咸水,倒流进来,百姓稀缺淡水。龙王庙旁蟠龙河二岸的百姓就到庙沟里取淡水用。做豆腐的杨师傅也到庙沟里取水做豆腐。另外,庙沟里长了好多水草,庙旁人家常拿白土布去庙沟里漂白(把白土布放在庙沟水草上,在阳光照射下,光合作用布变白)漂白的土布就像商店里卖的白洋布,可做蚊帐,新郎官的内衣裤,很受大家欢迎。1938年3月,日本鬼子占领了崇明,在㠀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鬼子一夜之间把龙王庙毁为平地,他们把砖、瓦、泥屑,运到河西岸,铺在蟠龙镇到浜镇的烂泥路上,便于鬼子走路,运输。龙王庙就此没了踪影!

龙王庙的庙宇虽然荡然无存了,但是他的故事,他给大家的恩赐,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深深印在人们的心里,永远挥之不去!

龙王庙的河西,靠岸的地方有三间屋,其中二间朝东,一间朝南,与朝南屋并齐岸边有间很大的凉棚。那朝东的二间屋,我祖父安装了几辆弹花车,方便人家弹棉花;那朝南的一间我祖父卖油、盐、酱、醋和自家酿造的老白酒;凉棚用来方便顾客、行人停息,尤其是夏天东邻西舍纳凉、谈三海经。在弹花车房南边,还有间杨师傅豆腐店。豆腐店有个标记,就是在屋角上竖一根杆子,杆子上有一布条,如果布条升起,就表示今天有豆腐卖,相反就没有卖。这小店经营了很多年,直到1931年日寇入侵中国,1938年3月占领崇明。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崇总”领导、共产党员沈鼎法在龙王庙小店里办了小学,以此掩护地下党活动。从此,那里成为共产党地下活动的重要据点。1949年后为了纪念在解放前夕牺牲的沈鼎法烈士,那小学改叫为大同小学。

听完老前辈钱佩兰夫妇讲的龙王庙故事,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百感交集。原来龙王庙深藏着这么多生动的故事。难怪,我小时听妈妈说过,奶奶为了给伯伯通风报信,被东洋人捉到浜镇小学关起来,后爷爷用一面粉袋银元,才赎了回来。当时我懵懵懂懂,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还真有这么回事。

我很幸运,幸运能找到那知情者——老前辈夫妇!庆幸他们还清楚地记得有关龙王庙的来龙去脉,风风雨雨!

我突然觉得:我应该赶快把这故事讲给我的后代听,讲给那些关心家乡的人们听,让大家记得龙王庙与百姓的情缘,记得龙王庙被日寇玷污的仇恨,记得那抗日先烈战斗在家乡的故事,记得······

我故乡的——龙王庙!

来源丨心语

Hash:3c0bdbcd4e7ed88a3d0b0e173d0e61e2c19b1964

声明:此文由 上海1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