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火神庙是哪个?带你去见识一下

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旁有一座火神庙,全称为“敕建火德真君庙”,又俗称“什刹海火神庙”,位于地安门外大街路西、万宁桥西北侧、什刹海东岸,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这座火神庙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

什么是火神庙

道教有祭祀“五星七曜”的说法。“五星”指的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加上日、月,合称“七曜”。火神是代表五行中“南方火”的神祇,其代表星宿是荧惑星。

道教《灵宝经》说:

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仪。二仪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各守一方。五方异气,各守一子。青帝之子,甲乙受之,天真木德之九气。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气。白帝之子,庚辛受之,天真金德之七气。黑帝之子,壬癸受之,天真水德之五气。黄帝之子,戊己受之,天真土德之一气。自一气生真一,真一因土出。故万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而生也。

道教《云笈七签》说,五星各有名号:

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澜,字清凝。

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

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

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真君),名启咺,字积原。

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道教供奉的火神和历史人物的联系有不同说法,有一种说法是燧人氏,因为燧人氏发明的火;还有一种说法是炎帝,炎帝和黄帝一样是我们民族的祖先,炎帝主要在南方楚地活动,所以代表南方;还有一种说法是炎帝之孙祝融,以祝融为火神的说法较为普遍。

历史上人们建火神庙多半是基于对火的畏惧,因为过去的建筑多为木结构,极易遭受火灾。对火的恐惧体现到对火神的祭拜上,建火神庙是希望得到火神庇佑,免除火灾的肆虐。

人们为了躲避火灾,除了拜火神之外,也拜玄天上帝。在道教中,名为“真武”的玄天上帝是来自北方的神明,北方属“水”,五行中“水”可克“火”。有的专门修建玄帝观供奉玄帝,有的在火神庙中供奉玄帝。什刹海火神庙就供奉玄天上帝。

北京有多处火神庙。据记载,民国初年,北京城内有火神庙17处。现在保存下来、规模较完整的有什刹海火神庙、琉璃厂火神庙、花市火神庙等,其中,什刹海火神庙无疑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

什刹海火神庙为历代皇家看重

什刹海火神庙建于唐代贞观六年(632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比同期所建的法源寺还要早3年。北京作为都城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可谓“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历史上在北京什刹海一带有“九庵一庙”的说法,“一庙”说的就是火神庙。但在元代之前,火神庙规模很小,殿顶都是灰瓦,远看与普通民房没有太大差别。

元代将都城建在今天北京什刹海一带。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开始营造大都城的时候,有龟蛇出现在今西直门外的高梁河上,群臣解释说,这是真武神光临,真武神为水,其德惟水,水能胜火,宋朝亡定了。忽必烈大喜,下令将什刹海边的真武庙整修、扩建。

当时忽必烈为解决京城粮食问题,听取郭守敬的建议,下令开凿从通州到什刹海的通惠河,将通过京杭大运河从南方运到通州的粮食直接用船运到什刹海,解决了京城几十万人的吃粮问题。火神庙紧挨着的万宁桥就是通惠河与什刹海的连接处,也是大运河运河道的始点。这里有元代大运河进入什刹海的最后一道水闸,现在万宁桥下还保留有当时石制的水闸遗存。也正是在万宁桥上,忽必烈看到运河中漕运船只来来往往的繁荣景象,为这条新开通的运河起了“通惠河”的名称,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里连接着元代皇宫北门,是皇帝出入皇宫的必经之地,所以万宁桥又被称为“天桥”。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桥面用块石铺砌,中间微拱,两侧建有汉白玉石护栏,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20世纪50年代,石桥面铺设沥青。这里留有精美的元代雕刻:石桥的东西石拱券上方各有一石雕螭状吸水兽。桥两侧石砌护岸,四边各有一只鹿角分水兽,趴在岸沿边对视着桥孔。分水兽长1.77米,宽0.9米,高约0.57米,头顶有一对鹿角,瘪嘴翘鼻圆眼,四爪张开抓在花球上,浑身是大片鳞甲,还有一条粗壮的尾巴。四只分水兽姿态不一,桥东的两只趴在岸沿上,头伸出岸沿边,形成伏岸望水的姿势;桥西的两只将头外伸,两只有吸盘的爪抓着垂直的岸边墙面,身体一侧挂在岸沿外。这种保持原貌的元代石雕已十分少见,是现存元代石雕的精品。火神庙建在这不同凡响的桥旁,建在不同凡响的运河水闸旁,可见火神庙也有不同凡响的规格。

明成祖朱棣特别崇奉真武大帝,他在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中鼓吹有北方真神相助,是替天行道。朱棣当了皇帝后,加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他下令在万宁桥边的原火神庙址上营造皇家道观真武庙,并由官方祭祀。另外明代宫中时常失火,也使皇家重视祭拜火神。据记载,自从紫禁城建好后,大大小小的火害不计其数。永乐年间,紫禁城刚建好没多久,三大殿就遭火灾,被烧成了灰烬。万历年间更是火灾不断,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据史料记载,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三大殿又遭火灾,这次大火还波及了后三宫。面对无情的火灾,皇家特别重视祭拜火神,将火神庙改为敕建,也就是成为皇家寺庙。在皇家的带动下,火神庙香火盛极一时。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了表示皇室对火德真君的崇敬,万历皇帝下旨将庙宇所用的普通灰瓦改成了蓝、绿色的琉璃瓦。然而就在鼎盛之时,皇家火神庙着火了,皇极殿被烧毁,一时间震惊朝野。万历皇帝大惊失色,他认为神庙自毁是不祥之兆,立即下令修复被烧毁的殿宇,同时举办隆重的消灾道场。天启年间,皇帝醉心于木工,宦官魏忠贤专政,政治更加黑暗,社会愈发动荡,惹得“天怒人怨”。天启六年(1626年),什刹海火神庙与王恭厂(约在今天西城区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同时起火,据说庙内“火球腾空而起,声震天宇”,紧接着王恭厂方向传来爆炸声,方圆数平方公里的万余间房屋尽数夷为平地,死亡1万余人,受伤2万余人。人们纷纷说,这是上天对“天朝”的惩戒。天启大爆炸的第二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17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景山,明亡。

在清代,什刹海火神庙同样是皇家寺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对什刹海火神庙进行了重修,皇室特许将其山门及后殿顶改为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使得庙宇增添了皇家气派。据史载,光绪帝大婚前,皇宫里的一场大火把太和门和东西配殿都烧光了。太和门是举行大婚典礼的重要场所之一,突然被大火烧毁,皇宫上下都极为震惊,认为是上天在示警,于是慈禧太后亲赴什刹海火神庙敬香,祈求平安。慈禧太后这次拜过火神庙后,便经常去什刹海畔的火神庙祭祀,顺便看看民间的市井风情。有一次,她在火神庙中祭祀,飘来阵阵香味,她一问,知是对面福兴居的灌肠,便在庙中品尝了灌肠,从此,福兴居的灌肠红火一时。

什刹海火神庙是重要文物遗迹

什刹海火神庙占地并不很大,但布局严谨、精巧。整个建筑群包括三进院落。最南端为山门,单檐歇山顶,门上悬挂着赤字金匾“敕建火德真君庙”,表明它由皇室拨款修建的尊崇地位。

第一进为“荧惑宝殿”,即火祖殿。此殿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火神爷。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题匾及对联。

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

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美至极,十分罕见。

第二进为“万寿景命宝阁”,即玉皇阁,明代称皇极殿,是座五间二层硬山顶阁楼,明万历御题“万岁景灵阁”,清乾隆改题“万寿景命宝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原来二层阁上供奉玉皇大帝,一层供奉真武大帝。真武大帝亦称玄天上帝,是北方大神,也是水神。

“万寿景命宝阁”前有一尊大铁香炉,看似普通,却来历非凡,是乾隆年间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冯七十四敬献给火神庙的。这尊香炉100多年前流失,后为荷兰驻华大使馆收藏。2011年5月10日,荷兰政府将香炉归还中国,安放于火神庙中。这成为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的一个见证,也是一段佳话。

第三进为“斗姆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妙统辰枢”。这一进现在还没有开放。此外,东路还有慈航殿,西路有三官大殿、财神殿等。

值得一说的是,火神庙内有一个月老殿,吸引了无数信众前来。月老,又称月下老人,在道教里是天庭的一位上仙。在民间传说中,他是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是媒神。清人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中说,月老“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月老持两件法宝,其一为婚姻簿,簿中定下世人之婚姻安排;其二为红线,用以连接有姻缘的男女。什刹海火神庙素有“拜火神中状元,拜月老得良缘”的美誉。

什刹海火神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是一座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址。

原题:《北京什刹海火神庙观览记》

作者:刚星莎

编辑:李凤

Hash:a7624d40cb1e0426b3211fa61746ba78676dfa4c

声明:此文由 中国旅游报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