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的这个地方,向世界彰显中华文明起源!
凌家滩遗址于1987年发掘至今已30周年,为进一步推进凌家滩遗址发掘的深入研究,促进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12月2日至3日,含山凌家滩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合肥隆重召开。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厅、省政府参事室、省文物局、马鞍山市政府、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主办,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旅委和含山县政府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省文史研究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等专家学者和来自北京、辽宁、吉林等多个省市的科研机构和文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多所高校专家学者等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分为开幕式及主题发言、现场考察调研凌家滩遗址、研讨发言等议程。
“凌家滩遗址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史证。凌家滩是安徽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向世界彰显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向世界发声,让世界了解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
“我认为凌家滩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要把凌家滩等中国文明放在世界的范围内,让中国考古走向世界,放到世界文明共同体中。”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宋健说。
“以前对凌家滩我们提出的是起源文化,这次专家提出要从世界的范围、大的概念重新对凌家滩审视定义,这为将来凌家滩考古研究和保护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邓峰说。
现场感受远古文明
12月2日下午,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乘车前往凌家滩遗址进行现场考察调研。
“这是87年1号墓,3件站姿玉人就在这里发现,跟29号墓坐姿玉人不一样。中国新石器时代一共发掘8件玉人,凌家滩一共发掘6件,红山发掘1件,还有1件在私人收藏家手中。”专家学者在凌家滩墓葬祭祀区考察时,当时在这里负责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向大家介绍情况,“这是07年23号墓,当时玉猪就放在墓口上,发掘时刚露出玉猪尾部的地方,我认为是玉籽料,当挖出洗干净后,并经动物学家鉴定,确认是野公猪,獠牙比较大,颈部比较短,都是特征。”以前5次发掘的经历,在张敬国的脑海中历历在目,每次到凌家滩来,他都显得非常激动。
张敬国说:“这片大型墓地位于整个遗址的最高处,以数百平米的石筑祭坛为核心,共发掘出68座墓葬,从发掘的情况看,反应了5500年左右时社会阶层的一个分化,贫富分化的一个变化,特别是玉器是处于当时技术水平非常发达的水平,对研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凌家滩遗址
在凌家滩研学旅行基地,各专家学者们依次参观了凌家滩文明探源展馆、凌家滩4D影院、凌家滩考古工作站等,观看了介绍凌家滩遗址的宣传片。随后,专家学者们来到凌家滩正在配合防洪三期工程进行的抢救性发掘现场。在大港河以东、裕溪河后河以北大堤沿线正在发掘的两个探方中,整片红烧土在挖开的泥土中清晰可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卫红介绍说:“目前正在发掘内容主要为凌家滩内环壕和红烧土集中区两部分,而这一带都是红烧土比较密集的区域,越往北红烧土越多,这里离河很近,还不断有水在底下涌出,每隔一段时间要用水泵抽水,虽然条件艰难,但期待能有新的发现。”
保护建设齐头并进
近年来,含山县围绕凌家滩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古文明”为主题,建设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该县先后完成《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修编,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修建性详规》等10个专项规划编制。目前,凌家滩遗址防洪、墓葬——祭祀区保护展示、安全技防、环境整治等4个国家文保项目顺利推进,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项目已全面启动。
▲凌家滩遗址
含山县政府与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凌家滩工作站”和“长江流域(皖江)文明起源研究基地”,引进高层次考古专业人才,推动凌家滩文化研究持久化、常态化。
为加快遗址保护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该县投资4亿余元,建设了凌家滩文化村、玉龙水岸等3个安置小区、892套安置房,总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对遗址区域内的6个村庄、498户村民进行了拆迁安置。同时,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长约4.3公里的“玉鹰大道”,畅通遗址内外连接;投入约9000万元,将穿越遗址的原长海路向西调整至遗址控制带以外区域建设;投资5000余万元,对遗址区域的电力、通信、供水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该县还投入3000余万元对遗址保护区内的粮站大仓进行综合改造,建成的凌家滩研学旅行基地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此外,该县还在遗址东约4公里处,争取设立了商合杭高铁含山站,为今后扩大对外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凌家滩出土的石钺
含山县县长田昕说:“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加快凌家滩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讲好凌家滩故事,叫响凌家滩品牌,为大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发掘探源踏上新程
凌家滩遗址总面积160多万平方米,距今5300至5800年,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先后进行了10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玉龙、玉鹰、玉龟、玉版等大量精美玉器1000余件,考古还发现了祭坛、住址、多重环壕、大面积红烧土等建筑遗存。先后被列入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规划。
在研讨会发言环节中,20多位专家学者从凌家滩聚落考古、出土玉器无损分析、遗址动物考古学研究、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交流互动的玉学观察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凌家滩的研究进行了交流探讨,让与会者全面了解凌家滩遗址发掘30年来的成果,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凌家滩出土的玉勺
凌家滩遗址发掘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卫红教授介绍,自2008年以来,遗址发掘队以皖江流域为背景选择 4个区域进行调查,其中以凌家滩所在的裕溪河流域为主线,涉及周边约500平方公里范围。通过拉网式调查法,发现其他的一些聚落很小,约为1-4万平方米,而凌家滩聚落最大,约为140万平方米,这批聚落多数与凌家滩最早时期大体上同时开始,但在凌家滩最辉煌时它们已多数衰落,这批聚落是以凌家滩为中心的。凌家滩是当时裕溪河流域唯一超大型聚落,是晚期周边小聚落聚变的结果,有效控制范围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
▲凌家滩出土的玉人(故宫博物院藏)
▲凌家滩出土的玉鹰
目前,凌家滩遗址已完成区域系统调查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勘探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发现田王、钱墩、王坛等凌家滩周边遗址点20余处,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同时,对韦岗遗址、凌家滩核心区防洪工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陶色、胎质多姿多彩的新石器时期陶器、石器,丰富了遗址文化内涵。吴卫红说:“探寻凌家滩古人世界的目标还有很多,如农业、饲养、生产工具、饮食种类等很多情况需要我们去了解,凌家滩中心形成的背景、过程和控制范围等则是更大的课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我们会持续努力,探寻凌家滩更多未解的秘密。”
Hash:e1e1582d8e7563994e67dc5269102880a704b78a
声明:此文由 马鞍山智慧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