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地名中的红色印迹
地名,是鲜活且广泛的文化符号,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传承。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是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符号,也是一段艰苦卓绝、峥嵘岁月的记忆。
历史上的庆阳“北控胡羌,南辖关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接宁夏的环县,山峁连绵不断,史称“实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东靠陕北的合水,“原阜盘旋,沟涧辐辏”,与峰峦起伏、绵延400千米的子午岭林区浑然相连,成为天然屏障;南邻关陕的正宁、宁县,史载“联络关陇,襟带邠岐,川谷高深,地形险固”;西当六盘山的镇原县,“襟带秦凉,拥为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重要的战略地位,险要的地理形势,使庆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长期的战争环境中,庆阳人民勇于反抗的意识得到陶冶和磨炼,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根植于这块古老而深厚的黄土地。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1935年,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地域辽阔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庆阳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展示了其光辉的一页。
宁县太昌镇,北宋时为永昌镇,金代设大昌镇,属定平县。清代中期至民国中期,为太昌镇。1925年,西北早期共产党员、甘肃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孝锡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组织成立太昌青年社。这是甘肃成立最早的进步青年革命团体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陇东播撒革命火种的开端。1926年创建中共邠宁支部(旧址位于今宁县太昌镇肖家村),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太白,山清水秀,有“小江南”之称,以古时建有“太白金星”庙而得名。今天,这里有合水县太白镇太白村。1930年10月,刘志丹在此搞“兵运”活动,缴获陇东民团人马及枪支,史称“太白收枪”,亦称太白起义。这是刘志丹、习仲勋在陇东开展“兵运”工作期间创建红军的第一次尝试,揭开了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序幕,打响了共产党人在陇东地区反抗国民党军阀的第一枪,在陇东老区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寺村,是今正宁县永和镇辖村,位于正宁县四条塬之一的永和塬,东至陕西省宜君县石底镇,西至于家庄, 南至湫头镇,北至石家湾子,所属地域包括正宁五顷塬、西渠、龙咀子、孟家河、南邑、湫头、新庄子、于家庄等一大片村镇。方圆一百多华里。这里属于山塬地区,林木丛生,地形起伏,沟壑纵横,人口稀疏,经济条件较差,文化落后的地区。民国时期,永和塬有湫头、永和两镇,只有在永和镇所辖的寺村设立集市,名头响亮,所以那时人们把永和塬称作寺村塬。寺村塬,因寺村塬革命委员会而享誉陕甘革命历史史册。1932年3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县寺村塬建立寺村塬革命委员会,这是谢子长、刘志丹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创建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在中共陕甘边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开辟了陕甘边区红色政权建设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一次重要有益的尝试。
包家寨这个地名,不仅中国地图上没有坐标,更是一个再小不过的山梢原峁。坐落于今合水县蒿咀铺乡东南的张举塬村后塬自然村塬边沟畔,是个极少有人涉足的地方。历史回到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特委、陕甘工农民主政府、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包家寨子召开党政军干部联席会议,史称“包家寨会议”。会议确定了立足西北实际,走井冈山道路,坚持武装割据的路线,是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危难时刻挽救了陕甘边区的党和红军,是西北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做出了改编部队、建立南梁根据地等三项重大决定,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是陕甘边革命斗争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在西北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称赞包家寨会议的决策为“狡兔三窟”之策。
南梁,位于子午岭林区深处葫芦河发源地的各支流川道,包括平定川、马店川、玉皇庙川、林锦庙川、豹子川、大凤川、二将川、白马庙川等方圆几百里的林区地带。因位于桥山山脉的大梁山南麓,而得名南梁。这里是陇东华池、合水和陕北志丹、甘泉四县的交界地段。荔园堡,是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庆州知府蔡挺为抵御西夏所修筑的堡子。南梁,是位于陕甘两省交界的梢林之中的一个村镇,也是一个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的红色地名。南梁,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地名,但近代史上这里发生的故事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南梁的有名源于一块红色根据地的创建。1933年11月,包家寨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进入南梁,先后在荔园堡、阎洼子、赵家沟门一带肃清小股国民党军和地方发动武装。到1934年2月,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红色区域扩展到保安、甘泉、富县、庆阳、合水、宁县、正宁、旬邑、淳化、耀县等14个县的大部分地区。2月25日,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园堡老爷庙召开陕甘边区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苏维埃政府。选举习仲勋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为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7日,适逢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全体与会代表、工农红军、游击队及群众3000多人,在荔园堡集会,庆祝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在大西北撑起了一块明亮的天空。
193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今属宕昌县),获得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消息,遂做出以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长征落脚点的战略决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给了先后七易落脚点的中央红军一个明确的方向。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红军落脚点陕甘革命根据地。
说起中央红军落脚点吴起镇,就得说中央红军达到吴起镇时吴起镇归属问题,吴起镇时属甘肃庆阳县辖县。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庆阳吴堡川设立赤安县,吴起镇为赤安县苏维埃政府第六区。1937年10月赤安县撤销,吴起区划归华池县。1942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置吴旗县,隶属三边分区。1949年边区政府撤销吴旗县制。吴起镇归华池县管辖。1950年恢复吴旗县;2005年更名为吴起县。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甘根据地赤安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吴起镇。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正式宣告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曲子,是河水曲折之意,因地处环江之畔,故以河水得名。今为环县曲子镇,位于环县、庆城、华池三县交界处,素有“环县南大门”之称。1936年6月1日,红军西征解放曲子,是红军西征解放的第一个县城,是中央红军在陇东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陇东革命老解放区“老三县”之一。
河连湾,以沿小河地形得名,是环县洪德镇的一个村庄,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有民谚说:“提起洪德城,天下都有名;一人把住关,万将难通行。”1936年7月至1937年4月,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河连湾,周恩来、彭德怀等在此研究部署山城堡战役。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多次来到河连湾,他在《西行漫记》中多次提及的“神奇的小山村”,就是环县洪德镇河连湾村。
山城,本名仙城,清乾隆《环县志》载:“在县北一百三十里,西有毡山岭,绰约如仙子,因以名城……仙讹作山。”山城古城背靠海拔1600多米的山城梁,这里地形复杂,川塬相交,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寨众多,北通河套,南系关陇,历来为兵家要塞。明成化年间,戍边名将马文升为防止元后裔瓦剌部的侵扰,在这里构筑一座城堡,取名“山城堡”,以此梁为依托,构成了一个防御屏障。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之后向环县山城堡进军,蒋介石调集十几个师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陕甘交界地区。在敌人重兵包围中,红军处境极度艰难。11月17日,红军在山城堡北部萌城、甜水堡痛击胡宗南部,取得了对胡宗南部作战的第一次胜利。红军主力部队迅速向山城堡方向转移。11月21日14时许,红军对山城堡敌军形成包围态势,经一昼夜激战,22日上午战役结束。山城堡战役以红军的大获全胜而结束,给国民党胡宗南部以沉重打击。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万里长征中最后一仗,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作为历史伟大转折中的一场战斗,此战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其重大的作用,被载入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永远启迪和激励后人。
地名因历史而闻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习仲勋、刘伯承、李富春、谢觉哉、蔡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先后在庆阳这片热土上工作和战斗过,留下了环县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华池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为全国、甘肃省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庆阳境内红色革命遗址有240多处,新中国成立后,庆阳相继在这些红色遗址上建立起博物馆、纪念馆,树立起纪念碑等,讲述着在这块黄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
(作者:王宏权)
Hash:a1f9a65a396febb497abb3d9977f5d492637bfc8
声明:此文由 陇东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