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写进永州人血脉的诗和远方

红网时刻9月17日讯(记者 李俊杰 张兴诚 成文杰)“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将于9月18日至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千年等一回的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石刻拓片将亮相国博

观潮君在想,无论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还是写在竹木简上,抑或是落在纸上,书写者恐怕都不曾奢望过那些文字能够不朽,能够传之久远。但有的书写者却不是这样——他们从一开始就祈盼过永恒,也坚信着永恒,他们就是那些摩崖石刻的书写者。

在永州境内,就约有50处摩崖石刻景观,其中的祁阳浯溪碑林江华华岩零陵朝阳岩等7处摩崖石刻景观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景观内拥有摩崖石刻2000余方,数量为国内第一,其中包括元结、黄庭坚米芾、周敦颐等名人的真迹。

永州是国内少有的摩崖石刻集中之地。但,为什么是永州?为什么是在永州集中了如此多的摩崖石刻?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名人真迹刻在这里的山水之间?这些摩崖石刻又为永州带来了什么呢?

观潮君带你一探究竟。

为何是永州?

提到永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中学课本里柳宗元那篇《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是的,就是这个永州。唐朝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的《永州八记》铸就了中国山水游记散文的巅峰,也让永州这座古城名扬天下。

永州,古称零陵,潇、湘二水汇合于此,因此又有“潇湘”的雅称。这里是荆楚至岭南的水路要道,是湘桂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水清山秀、风景极佳,江岸多奇岩青石,最宜镌刻,迁客骚人无不钟情于此。这些都为永州形成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的摩崖石刻群奠定了基础。

永州摩崖石刻最重要的开辟者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其在永州所作诗文,“有十九铭一颂,多予上石。”今湖南永州境内阳华岩、朝阳岩、浯溪等摩崖石刻,均为元结开辟。元结撰文、颜真卿挥毫抄清的《大唐中兴颂》,镌刻于永州的浯溪崖壁。因“文”“字”“石”奇绝,被后世称为摩崖“三绝”。这些呈现文人志士对于民族振兴矢志不渝追求的石刻,使永州摩崖石刻与家国之情紧密相连。

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集聚效应。有了开辟者,就会有更多的后来人。

两宋时期,永州名曰楚南,实邻五岭,是贬逐官吏的重要场所。流寓的名臣,有邢恕、范纯仁、黄庭坚、邹浩、汪藻、苏轼苏辙兄弟、范祖禹范冲父子、张浚张栻父子、杨万里杨长孺父子、胡安定胡寅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贬谪者寄情山水,创作出众多名篇佳作,并先后将其镌刻在峭壁之上。

宋朝以来,以摩崖石刻为研究重心的金石学,一直是重要的学术前沿。到了清代、民国,金石名家传承不绝。王昶、瞿中溶、宗霈、宗绩辰、陆增祥、何绍基、杨翰、刘沛、叶昌炽、柯昌泗等,都曾探访永州,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构成了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史。

永州的摩崖石刻,由点而线,由线而面,是一种成体系的存在。永州摩崖石刻丰富的诗刻、记文、题刻、榜书,足以弥补纸本文献的不足,堪称“石头上的书法博物馆”。

据统计,全国现存北宋诗刻共计344种,湖南省就有64种,居全国第一位,占总数的22%,而这64种又全部在永州,由此可见永州摩崖石刻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这是永州人的骄傲,也是永州人的底气。

从石刻到旅游到诗和远方

摩崖石刻群,都是处于景色秀美的自然景区,遗留众多的文人墨客诗文,丰厚而珍贵,既是永州深厚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展示永州深厚文化的一面旗帜,已成为永州旅游文化的亮点,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打卡摩崖石刻所在地。

“永州的旅游资源远不止于此。”不少游客对观潮君表达了类似感受。据了解,永州已将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确定为全市重大战略性工作,充分发掘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着力推动“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18年6月首期开街的零陵古城,3年来游客接待量超过1800万人次,目前已引入商家2000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00个。零陵古城也获得了“千年潇湘第一城”“湖南区域旅游示范区”等美誉。

永州道县是一个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老区,是湖南省红色文化重点县,入选国家“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县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道县90%的乡镇,留存旧址达39处以上。这些资源,为道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丰富的生态资源也为永州带来了海量游客。“十三五”期间,永州市以15个国省级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实现森林生态旅游收入210亿元,年均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山水旅游,而是更加注重旅游中的文化元素。永州摩崖石刻所在地,恰恰大都是山水绝佳之处,而永州山水绝佳之处又恰恰大都是摩崖石刻所在地,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水乳交融的旅游目的地,并不多见。

站在时间长河的两端,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两个端口,我们虽然不能望见彼此,却能够通过这些石刻这些拓片,感受到那穿越千百年而来的诗意——他们是写给我们看的,而我们恰好看到了,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体验。

在与古人进行心与心交流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样的体验中,找寻到了根植于民族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

翻开永州这本大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我们说现在我们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孕育而来,是中华民族继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丰厚滋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植根的文化沃土。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如果缺失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信从哪里来?就从对文化的触摸中来,从对文化的阅读中来,从与文化穿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中来。

有人说,在湖南,张家界是一幅画,而永州则是一本书。领略湖南的山川俊美,一定要去张家界的画里,但要读懂湖南的人杰地灵,一定要翻阅永州这本书。摩崖石刻作为这本书的精彩篇章,自古以来就是学术研究的前沿,其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文学、史学、哲学、书法、文献学、文物考古学等。用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张京华的话说就是,“永州摩崖石刻丰富的诗刻、记文、题刻、榜书,足以弥补纸本文献的不足,堪称‘石刻上的文学史’。”

人们从书中找寻诗意,也从书中找寻远方。从时间的长河来看,当下正在走进历史书写者的“诗意”;而那些已然走进历史的书写,比如摩崖石刻,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正是今天的“远方”。

永州,正是一本既写在书中,也写在大地上,既写在历史中,也写在当下的诗意之书。

观潮君注意到,2019年5月13日,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永州摩崖石刻展览、研究和保护的一个新平台。博物馆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前后投资约3000万元,是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保护、研究,以及传拓体验于一体的摩崖石刻拓片专题博物馆。

不管是专题博物馆,还是即将亮相国博的这个拓片展,为我们提供的,正是一个关于“石头上的诗和远方”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在永州这部大书里,写在过去,也写在未来,写在永州的山水之间,写在永州人的美好生活里。

来源:红网

作者:李俊杰 张兴诚 成文杰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9/17/10175230.html

Hash:3d326c914b8927e635267ab0f70de67e8b42c5c8

声明:此文由 红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