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00年仍保存完好的古驿道,竟是韶关通往京城最早最长的一条
秋天总是容易让人产生怀旧情绪,
看腻了优雅的山山水水,
或许那保存着旧时记忆的风景,
更能令人沉醉。
古风、诗意、郊游,
在古驿道的秋天里,
不仅藏着绝美风景,
更有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在驿道里
一车一马一书信
把路途漫漫变成快马加鞭的想念
古驿道知多少
承担着
公文传递、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等功能,
包括了官道和民间古道,
是古代地区之间
与官与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南粤古驿道起源于秦汉年间,到如今已走过2000多个春秋,把中原一批又一批南迁客迎进南粤大地,把一批又一批贬官谪臣拥入岭南的怀抱,把一波又一波中原先进思想、技术、文化带入当时比较荒凉落后的南蛮远地,留下许多流传民间、广为传播、脍炙人口的传说和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古驿道的功能发生着变化,但从中衍生而来的内涵却繁盛着后来人的情怀和生活。
下面快来跟着小编的脚步
迢迢西京路,一道通南北
▲西京古道大桥镇古民居
驿道之最
西京古驿道是中原文化进入岭南的最早古驿道,有史记载以来岭南通往京城的最早、最长的一条古道。
驿道之光
在广东省域层面从属于粤北秦汉古道,乳源段为西京古道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兴盛一时;从意义上来讲,西京古道是一条反映了岭南军事文化、宦游文化、商贸文化和广东历史变迁的文明之路;今天我们通过“重溯”这段路,仿佛可重现当年繁华盛世,重返到那个历史时空。
走进西京古驿道
要说这条“西京路”,也即当年的古都京城来到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西京”,东汉、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指今陕西省的西安市;五代晋至北宋的“西京”,是指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也就是说,古代乳源所谓的“西京古道”,是指当时当地直达京城的道路。这最遥远的追溯要从秦始皇的年代说起。
那是秦始皇二十九年,50万大军远征南粤,而其中一支15万人的分队则奉命下岭南,这一军令之下,便“踩踏”出了这“西京古道”的雏形。有了这次大规模的军事“演练”,直至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桂阳太守卫飒在这条原路的基础上,凿山通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填洼铺石,开凿了一条自今清远英德浛洸经韶关乳源至湖南宜章,乃至当时京都长安的道路,这条大道就是西京古道。
自秦汉起至今,西京古道已存在了2000多年,至今默默地隐于大山之中,沿途阡陌交错、村落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今民居,汇合成一曲水墨国画,不争春之俏也不畏冬之寒,一切都按部就班地生存着,仿佛就等着我们今天的“返程”。
我们在“返程”西京古道时发现,西京古驿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含有古亭、古村、古桥和古驿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目前乳源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主要有猴子岭段、五里桥段、梯云岭段和腊岭段。
▲西京古道沿途古桥
这乳源境内的路段,都是西京古道上尤为险要的片段,有碑记载:“西北地最广而险,自县城逾腊岭过风门五十里许而上梯云之山,又四十里许至通济桥村,其望壁立直上,崎岖最难行者,则俗所乎猴子岭也,行者常苦其险且峻”。
猴子岭
▲西京古道猴子岭。许化鹏/摄
猴子岭,当地人称之为“猴子额”,意即猴子的前额,山岭险峻,山坡陡峭壁立。当年猴子“前额”之险峻,非一般文字所能描绘。而如今的猴子岭段古驿道,多少变得温柔一些,如果适逢春季来到,当地会有成片的油菜花等候着,远方的山峦、花海前后的村舍,身边则多有泉水的叮咚声作伴,倒是一派平和的景象。
五里桥段
▲观澜书院门牌
走下猴子岭,便进入五里桥段古驿道,在这里,青石板设阶,溪流常伴,更有人烟。老屋、流水、人家,石拱桥、观澜书院,大家都在岁月里静默着,只有这些古老的、古朴的说着一些关于沧桑的往事,客家人聚居的标志性之围屋,当地人信仰崇拜之观音、舜帝,像是暗藏在这幅山水画中的某种暗示,指引着“返程古道”的方向。
梯云岭
▲翻越梯云岭的一段古道 。黎旭阳/摄影
“梯云岭”,古人称为“万仞梯云之山”,望文生义便能猜度出其路况险峻之几分来。梯云岭段位于南水湖北侧,全长2.72公里,这一路段既是乳源南北的分界岭,又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区,即古代所谓的“扼要之区”。梯云岭段是古代文人进京做官或应试,被贬文人南下任职或流放走过的古道,其中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被贬潮州就途经此段。
云梯祠
沿着“云梯石级”拾级而上,还会发现一座简易的“云梯祠”,这是当地人为了怀念韩愈而修建,至今仍有村民日月守护着这座庙宇。古祠存在的年代久远,至今能找到的记载有限,但明代《修造云梯祠碑记》中写道:“云梯胜境,乳地名区,青山耸翠,绿水清流。缅石壁之残碑,依稀可认,思韩公之古庙,相像如存。”这为我们今天的阅读提供了最精准的证据。
古道风物知多少
古道风物之凉亭
昔日的西京古道上是“五里一亭,十里一驿”;如今走在芳草萋萋的古驿道上,除了光滑的石板、坑坑洼洼的石阶,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凉亭”。
▲西京古道上的心韩亭
我们固有思维里的“亭”都是指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但是古驿道中的“亭”则具备更丰富的内涵和功能,物质上的实用、精神上的实用兼而有之。首先凉亭是让长途跋涉的行者纳凉避寒,或歇脚避雨;因此,古道上的凉亭也不如园林中的“亭”通透,是拥有“风火山墙”,又有如石牌坊一般的,较大规模的建筑;或如马头墙房屋式的造型。
凉亭还具备“驿站”的功能,以前多数凉茶旁边都有“茶亭”,或小的客栈之类。如猴子岭的心韩亭,乌鹑岭的“官止亭”至今存有“施茶”的石碑。
古道人物之韩愈
西京古道,来往名家无数,至今让当地人崇拜不已的当属“韩文公”韩愈。如上文所述,现在古道上还留有“云梯祠”,为韩文公所建。
乳源人对韩愈的敬仰之情,并不逊色于潮州人对韩愈的感情,尤其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当地一度兴起崇韩热潮”。韩愈治理潮州8个月,“潮州江山都改姓韩”。而韩愈只是路径乳源古道之蓝关亭,当地人便为他建设古祠,还留下诸多以其命名的道路、凉亭。
据说,民间有不少关于韩愈过“蓝关”的传说,又把天顶壳对面的一座山命名为“文公山”;传说中当时马不能行,下马途步,韩愈一只鞋丢失于雪地。当地人民景仰这位“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清官,将其丢失的鞋拾之立冢礼拜,即今之“文公墓”,至今古迹尚存。白牛坪路段也被称为“文公路”,清代建的猴子岭亭和白牛坪原红云镇政府所在地的凉亭也因崇拜韩愈,而分别命名为“心韩亭”和“仰止亭”。
古道风物之荔枝
“古道运荔枝,一颗永流传。”最早将岭南佳果“荔枝”当成贡品,上贡给朝廷的是南越王赵佗。但当时路途遥远,如何给荔枝保鲜,又是如何运送出去?至今成谜,也一时无解。但,荔枝北上,的确是史上有之。
《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有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把广东的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列为贡品,每年定期要岭南各地向朝廷进贡。可见,自南岭开辟了西京古道之后,便成为进贡荔枝、传递官书的重要通道。专家们已经为荔枝描绘了一幅“运送图”:岭南荔枝,可以溯北江抵达英德,走北江栈道运至乳源,沿武水道湖南临武,再沿湘江北上直抵长安。
茂名人高力士出现在唐玄宗身边,据说他不时将故乡的荔枝“安利”给杨贵妃,令此地荔枝名动京城,辉煌了整个水果界。史载,当年高州老百姓发明了用“竹筒保鲜”的方法,将大麻竹砍下为数段,凿孔将荔枝放进去,再密封,既可远运又可保其鲜艳。于是,京城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红尘滚滚的古驿道,正是从此经过?
古道风物之粤盐
其实,荔枝只是西京古驿道上的“点缀”,跟咱老百姓们息息相关的自然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之贸易,才是繁盛古驿道的根本。
一代代的岭南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风霜的经商之路,而与广东毗邻的湖南、江西商人就用铁、棉织品和粮食沿古道走到岭南换回食盐,这古道成了粤湘赣三地老百姓的“生命线”。据专家考证,这“铁盐古道”也成为民间“走私盐”的一条艰辛的山路,也成为民间的“古商道”。到了清朝时期,乐昌设立“盐埠”,委托盐商经销。
有了生意上的来往,也慢慢汇聚了人气,商道两边逐渐有了人居的村落;密集的客家民居和村落,悄然兴起的墟场集市,随着发展起来的是“旅游业”,商家、过客需要的邮铺、客栈、公馆,甚至还出现了传播文化知识的书院。这古道上小小的大桥村,在清乾隆年间,就建有3间书院,分别叫“石溪书院”、“步蝉书院”和“观澜书院”,至今尚存“观澜书院”。
西京古道推荐游览路线
Day 1:红豆杉森林公园→西京古道五里桥段→大桥镇古民居→通济桥→观澜书院→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Day 2:云门寺 → 朱德祖居地 → 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 广东大峡谷
岁月匆匆而过
像从驿道奔驰而过的马
今日你若是走在这西京古道上
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感受古风古韵
在驿道上开启不一样的秋日之旅吧~
来源 | 广东旅游
封面 | 蔡明清/摄
点西京古道,体验不一样的古风之旅~
Hash:ff3da01f9a1e6b724e45fa7c2d3e7dd844f69bcd
声明:此文由 韶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