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贵州文化遗址寻踪》:繁华过后存残迹,威仪不再土司城

地处中国西南贵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

从中国第一个古彝王国的诞生

而建立起来的水西土司政权,

在宗法和世袭制度下

延续了一千四百多年的统治。

如今,

光洁的驿道石仍映照着万里西行的艰辛;

奢香夫人的惊人勇气和智慧仍在民间传扬。

硝烟远逝,历史犹存。

这块土地上的遗迹成为了一块

解读水西文化、研究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千岁衢古驿道

“我是生在广州,他也是在广州,我姐姐生在成都,妹妹生在武汉,都生在外头啊。我一直到大学毕业才第一次回家……”

贵阳城北一间普通的房屋里,已经92岁的安瑞琮戴着眼镜在翻看懒龙桥安氏的族谱,透过字里行间的描述,找寻他的家乡。

水西土司昂哲支系第93代后裔安瑞琮

乡关何处?安瑞琮追寻家乡的目光,落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城北郊云龙山麓下,那里不仅是安氏后人曾经生活的故乡,也是一千多年前水西文化传承教化的地方。

而让这个地方声名远播的却是源于一个智慧女子的统治。

记载奢香夫人的书籍之一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水西土司陇赞·霭翠与扯勒氏奢香成婚。

次年八月,霭翠被封为贵州宣慰使,奢香开始助夫佐政。

六年后,霭翠病逝,年仅23岁的奢香毅然承担重任,摄理贵州宣慰使一职。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38岁的奢香因操劳过度而病逝。皇帝朱元璋派遣专使吊祭,加封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同时敕建陵园、祠堂于洗马塘畔。

奢香博物馆(黎万钊 / 摄)

叠建在慕俄格城堡遗址之上的奢香博物馆,就凝聚着后人对奢香夫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观看视频

因为经过三次损毁,也经过三次简单修葺,奢香墓外观仍然比较崭新。

据奢香博物馆工作人员顾婷介绍,奢香夫人作为彝族上层人物,奢香墓的建造都是用到最大吉利数字9来修葺。

奢香墓

台阶9阶而上,墓是用9盘围石安砌,每一盘用大小不同的36块清料板石砌成的,因为36是9的四倍,9个板面雕刻的是不同形状的龙和虎。

千岁衢古驿道实物标本

而在奢香博物馆里展示出来的千岁衢古驿道实物标本、水西马石雕更是集中反映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水西马石雕

奢香博物馆工作人员顾婷说:“贵州这种地形只能靠水西马才能驮盐、驮茶叶、驮煤炭,不容易摔到山下面去。那个时候修的路呢,在半山腰上很多都是一米的一半,能够达到一米宽算是非常了不起的,相当于六百多年前的高速公路。”

千岁衢古驿道(彭佑林 / 摄)

泛舟河岸,蜿蜒前行,位于大方县高店乡白布河畔的千岁衢,是奢香夫人修建的龙场九驿当中金鸡驿的一段。

在依山而建,陡峭耸立的古驿道上,承载着六百年的荣光。

千岁衢古驿道上10公分深的马蹄

驿道上深浅不同的马蹄印迹,印证了当年商贾往来,马蹄声碎,行旅如织的繁荣景象。附近的村民至今仍然在这条古驿道上来往着。

附近的村民

“我们祖祖辈辈都走这条路,不但是我们这些人走,还有猪场、牛场、中坝都要走这里,甚至到纳雍。人也过了,马也过了,过了几百年以后呢,马就把这个地方踏成这个样子了。”80岁的游振勋从小就听家里的老人说着驿道的故事。

80岁老人游振勋

当年,奢香夫人亲率各部开置龙场、陆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毕节等九驿,全长约三百多公里。

千岁衢马帮(陈庆方 / 摄)

驿道的修建打开了贵州与四川云南湖南通道,把整个西南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对贵州的开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颇有戏剧性的是,龙场九驿沿途所修建的线路,竟然和今天贵毕公路的设计走向大致相同。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帮助,仅仅依靠人工开凿的古驿道,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方县彝学会副会长龙泽友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彝学会副会长龙泽友用通俗的几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彝族修路的时候就是用火把。比如说你在那个山上,我在这个山上,就在高山上点起火把,一路上看成一条线。记录下来之后,修的路就要直一点,弯道少一点。”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奢香夫人送儿子阿期陇弟进入京师太学求学。

阿期陇弟学成后,朱元璋特赐三品朝服和袭衣金带,并赐安姓,始名安的。从此,水西地区的彝族人也开始有了汉族姓氏。

水西土司昂哲支系第93代后裔安瑞琮深知“安”姓的意义:“为什么要姓安?奢香夫人也知道,就是要把西南地区安定,各民族要团结,要安邦定国。”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政权交替,而水西土司政权却安然无虞,跨越了上千年。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大方县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陈福来

大方县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陈福来认为,这和水西土司独特的宗法、则溪和职官制度有关。

水西政权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九扯九纵”和“十三则溪”,以宗法制来统领。

九扯九纵示意图

九扯九纵实质上是九个部门、九位主官来统治处理事务,都是由这个家族的核心人员来担任。而十三则溪也是以他们亲支的人去进行管理。

开九驿以通天下,化干戈而享太平

西安氏历代统治者始终注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奢香夫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能够从奢香夫人兴办汉学和奖励耕织的为民精神,讲政治、顾大局的爱国精神之中找到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痕迹。”陈福来认为,历经千年的锤炼,独特的水西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硝烟已逝,故地犹存。

如今,崎岖的古驿道早已被磨得光滑。在奢香陵园内的东南角,高五米的奢香夫人铜像安详矗立,静静地接受人们的凭吊。

“瑞兆传家远,慕德永流芳。忠贞孝义正,水西得识昌。”在懒龙桥安氏的族谱上,赫然写着这样的文字。

而萦绕在水西土司昂哲支系第93代后裔安瑞琮心中的,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乡愁:“有这样的一个祖先,我们是很骄傲的。所以我们不能辜负祖先,也要尽量的向她学习看齐,争取能够做得更好一点。希望我们国家民族团结,国强民富。”

记者:周香馨 佘义婷

编辑:佘婷婷

责编:李粒粒

Hash:01b99b29054fd6b5e570bff4dfe50b6d58012776

声明:此文由 贵州综合广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