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万寿岩:一处可以触摸远古的地方
“
“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大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保护历史和文化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摘自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工作纪实》
“
“人类起源的重要物证,人工建筑最早的实物遗存十分珍贵。”
——专家罗哲文
“这是一处十分难得的遗址,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更是一笔值得全人类共同呵护的文化遗产。”
“非常有意义的发现,你们有世界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研究机会,我祝愿你们的科考工作取得最好的成果。非常感谢你们将这一遗址展示给我们。”
“
“这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里的人视它为穿越时空的熠熠生辉的三明文化之光,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
——《万寿岩——三明旧石器遗址保护记》序
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亲笔题词
看完这些文字,
在你的心目中,
一定有这样一个印象:
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地方!
心中会产生走进它的欲望。
这个地方便是三明的万寿岩
如果不是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
它可能与散落在大地上的无数村落一样,
名不见经传。
可是,
因为有了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
让这个地方为世人瞩目。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
2019年9月底的一天,我来到了万寿岩。正值金秋时节,天朗气清,我乘车从三明市区出发往西而驶,车行在中低山地的莽莽林海之中,不时可见一片金色的稻田,不时又可见稻子收割后的旷野,不时还可以望见溪流。
又是一年秋来时!
1
大约30分钟,我们便到了岩前镇。当地的同志告诉我,岩前镇与万寿岩隔溪相望,当地村民视万寿岩为风水宝地,皆谓“家住岩之前”,便有了岩前这一地名。
当我们从镇边上的省道拐进一条小道,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块小盆地,一面连着山,三面环着溪。欣赏这景色,容易想起“看得见山望着见水”“青山绿水”等字眼。
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从高处俯瞰岩前地形,就像一张撒开的网。前人有“仙人撒网”之喻。这番比喻,让我想起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番景致。心里佩服古人类时代的先人们的智慧——在几万年前就选择了依山畔水,下河可捕鱼,上山可采果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生存之地。
透过车窗,可望见盆地中央有一山岳。这山岳就是我们此行想见的万寿岩,背靠层峦叠嶂的大山,面朝视野开阔的盆地,渔塘溪蜿蜒从面前流过。来之前,查了有关资料,资料记载:这是一座石灰山,海拔357米左右,相对高度175米,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山水环绕的地理小单元中。
2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万寿岩西坡岩脚。展现在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山洞,洞口朝西,考古工作者将这洞取名为船帆洞。往里望,洞口大而内窄,洞内十分宽敞,钟乳石低垂,尽管进行了考古挖掘,看上去还是那样天然,整洁中又有些荒芜。
凝视石洞,我想到了城堡、土楼、庄寨,它们属于建筑。而眼前所见到的这个石洞,不也是一个建筑吗?在旧石器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极不发达,建造技术也极其落后,洞穴就是他们的居所,宽大的洞穴冬暖夏凉,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猛兽袭击,是那个时代的理想栖息之地。尤其是眼前的山洞,周遭林木葱郁,气候宜人,采集和狩猎资源十分丰富。
从这个山洞中,我似乎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的聪慧,他们已经知道,选择安居之地的重要。
船帆洞内景
洞内经过遗址挖掘,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有关部门用木板铺设出一条栈道,供人们参观时行走。我们边走边看,发现洞的后部分布有许多小支洞。在大洞和小支洞的洞壁上,可见残留的胶结坚硬的钙板残迹。洞中钟乳石发育较好,洞口南侧有一处直径3米的钟乳石直插洞底。
洞里有一块孤立的石块。这块岩石,有一列标号,以此来标识遗址的文化层。遗址公园的负责同志介绍说,石铺地面之上的地层,共编了10个层面。其中,1-3层为宋元至近现代地层,第4层为间歇层,5到7层为旧石器时代感的文化层。这7个层面,将人类各个时期在洞内活动所形成的7个层次的堆积,全部保留了下来。其中第五层面被定性为上文化层,第7层被定性为下文化层。
他的介绍给我一个印象:在这个洞里,一万年前至少有二批人进洞活动过。第一批人在洞中营筑了一个石铺的活动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出于某种原因而迁徙异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石铺地面遗址已被深埋于自然冲击的泥沙之下,这时有另一批人进洞活动。更直接地说,这两个文化层说明了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两个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一个“U”字型的排水沟,将洞穴的生活废水排出洞穴,算是最早的水利工程
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至今只有几千年,而这个山洞,属于旧石器时代,有着万年以上的历史。在洞内,已经出现了“属古代人工石铺地面”。
公园的负责人特地领着我们看了两处,其中一处是洞内的排水沟槽,从沟槽的痕迹上明显可以看出经过修凿加工。另一处便是石铺地面,已揭露的大约12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凸”字形,石块的铺设较随意凌乱。他介绍说,石铺地面所用的石料,全部都是一些大小不一、磨圆度中等的灰岩角砾,其中也夹杂着几块河滩砾石。从地质常识上讲,溶洞本身会产生灰岩角砾,但绝不会产生河滩砾石。
铺地面石
这些河滩砾石的出现,只能说明是人类携带进来的。种种迹象表明,石铺地面是当时在船帆洞里的主人为改造自身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意铺设的。
他还给我们讲了在考古挖掘中的一个故事:1999年10月18日下午,沉闷的工地突然有人激动地叫起来:“哇!这颗牙好大!”“这是一颗巨貘的牙齿!”“对!它是一万多年前就灭绝的物种”这颗巨貘的牙齿的发现,终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年代超过了1万年,而且有遗迹,有文化遗物,有动物化石。
文物专家罗哲文曾风趣地说:“万寿岩遗址的史前人工石铺地面,堪称史上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充分显示了远古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毫不过分地说,《人类建筑史》就得从万寿岩写起。”先生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是一个山洞,更是一处建筑,是远古时代人类居住的建筑。
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内出土的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
环顾山洞的四周,越看,越感到它的深邃,阳光照射着洞穴,加上灯光的照射,洞壁色彩斑斓,壁面凹凸,给人强烈的沧桑感。
其实,万寿岩遗址洞穴不止这一处,它还有碧云洞、灵峰洞、龙井洞……公园负责人告诉我们,帆船洞中的一个小洞可以通往龙井洞和灵峰洞。
我在心中琢磨着: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是生活在各自的洞里呢?还是四个洞的人成为一个共同的家园?这四个洞里的人是否相互交往?
3
从船帆洞出来,我们又去了博物馆,这些万寿岩挖掘出来的文物深深吸引了我。在这里,我看到了帆船洞遗址上文化层出土的石制品,下文化层出土的近400件,上文化层近80件。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石器只是经过简单的打制或作粗略的打磨,显得粗糙,但它有力地证实了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就开始制造和使用简陋的木石等工具,从事采集、狩猎及捕鱼等生产劳动。
万寿岩遗址博物馆
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了公园的一位专家:万寿岩的远古人类与我们今天的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他说,古人类与现代人类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那时的人类与现代人类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万寿岩遗址,让我们了解了旧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了解了人类进化的历程。
走出万寿岩,站在那片开阔的盆地上,我又一次回望那座山岳。离山岳不远的地方,庆祝丰收节的活动正在进行,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渔塘溪水潺潺而流,水流得那样和缓,水又是那样清澈。我想,从古到今,可以与万寿岩古人类直接联系起来的,除了这座山,恐怕只有这条溪了,它也许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是这样流着,随着岁月流着,不舍昼夜,直到今天。它见证过古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进化,更守护着今人的生活。
当然,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到那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也是一种传承。这里的村民从中原迁徙入闽,初居建州浦城,又迁居邵武,其中一支又迁徙定居岩前,在这里建设了属于他们的家园,一代又一代地守望,繁衍生息。
万寿岩,
这是一处可以
洞察远古、触摸远古、
与远古对话的地方。
(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政协福建省三明市委员会编写的《万寿岩——三明旧石器遗址保护记》。)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文:筱陈 图:周志鸿)
Hash:9604f504e1260b8ae8b53ea40a173a3c70d23d40
声明:此文由 聚焦三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