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周边镇乡行之走进“祥瑞之乡”——祥符
陈世胜 资阳日报记者 李远雄 徐嘉欣
探索人文风情,展示特色产业。5月7日,资阳日报社、资阳广播电视台记者走进“周边镇乡行”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的第二站──雁江区祥符镇。
祥符镇位于雁江区西部,距城区28公里,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1.5公里,东临雁江镇,与迎接镇、临江镇接壤,西接眉山市的仁寿县老龙乡、甘泉乡,北与成都市的简阳市望水乡、雷家乡交界。这里山清水秀、“符寿源长”,基础设施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依托“三片两线”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成效,该镇进一步提升 “三瓜两椒一蔬菜”的品牌效应;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该镇大力发展小农经济,生态稻虾等特色优势产业突显;以“孝德文化大院”为主阵地,该镇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为全力建设“祥瑞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祥符镇党委书记严莲
祥符镇是个山清、水净、空气清新的地方,是临空经济承接区,全镇干部将紧扣“全面落地落实年”工作要求,主动投身到“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洪流中,为建设“符寿源长、祥瑞之乡”美丽怡然新祥符而努力奋斗!能成为这片土地的建设者,我很幸运。同时,我共享于今天伟大的发展成果,感恩于这片热土的人民,感恩于历届奋斗在祥符镇各项事业各领域的党政干部同仁们!我真诚祝愿这一方热土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打好产业发展基础
着力创响“资味”品牌
(恒胜家庭农场利用大棚种植提高果蔬种植经济效益。)
5月7日一大早,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祥符镇。行进途中,宽阔的水泥路蜿蜒延伸,沿途的绿色植被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苍翠。刚进入祥符镇小高村地界不久,记者便被一大群冒雨抢栽红薯的群众所吸引。
雨中,几名群众在种红薯地里剪红薯藤;不远处,10余名群众正在抢栽红薯。“大家在栽的时候,下面一定要留两节啊!”土埂上,小高村党支部书记童志超大声地招呼着。
“这里是我们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近年以来,我们狠抓产业引领,积极与省农科院进行专业技术合作,参与红薯高产试验。”据童志超介绍,该镇总投资460万元在天鹅山村打造鲜食红薯种植核心示范园区2000亩,并在小高村建设优质红薯育苗基地和高产红薯示范园23亩,示范园区种植的红薯与传统红薯相比,口感更细腻、香甜,更适合大众偏好。
通过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重点培育川薯6号、商薯19号、普薯32号等品种,种植的红薯产量由每亩5000斤增产至每亩8000斤,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益。
不仅如此,该镇的红薯还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线上线下实现订单销售, 2018年仅通过电商平台将祥符红薯销往重庆、贵州、东北三省等地,销售量达100万斤,创响了“资味”红薯品牌,实现人均增收500元。
“有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我们更要创响‘资味’品牌。”除了红薯种植,该镇积极围绕“三片两线”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成效,稳定发展“三瓜两椒一蔬菜”4.4万亩,进一步提升了祥符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但如此,该镇还深入探索“专合社+农场+”模式,发展注册农民专合社35个、家庭农场27个,积极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多元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恒胜家庭农场,是一家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家族式家庭农场。“我们养殖的猪也吃上了‘自助餐’,饿了自主取食,渴了自主饮水……”在恒胜家庭农场,46岁的冯超一脸自豪。标准化养殖场内,现存800余头膘肥体壮的育肥猪悠闲自得。
“我们的养殖场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分为三处修建:两个育肥猪场,一个繁殖猪场。”冯超介绍说,为有效解决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问题,他利用沼气池进行生猪排泄物干湿分离的办法为果蔬种植提供肥料。
截至目前,冯超堂兄弟三人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果蔬种植,其中大棚种植面积达20余亩。在大棚内,辣椒、苦瓜、茄子、黄瓜、西瓜等果蔬一应俱全。
“创建之初,我们对市场进行了专门的评估调查,按时令季节种植果蔬,其经济效益发挥不出优势。”为此,冯超利用大棚种植,通过提早或延迟上市,错开果蔬上市的高峰期,极大地提升了果蔬种植的经济效益。
在冯超的家庭农场里,常年有10名当地的残疾人在此务工。不仅如此,他还无偿或以成本价向周边群众提供果蔬秧苗,带动发展周边群众种植果蔬近4000亩。
依托养殖带动旅游
让群众足不出户挣到钱
今年37岁的王波是祥符镇团碑村人,也是祥符锦团小龙虾养殖协会的会长。10多年前,刚出校门的王波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身前往浙江、上海等地进厂务工,但收入并不可观,这使得他萌生了返乡发展的念头。
由于父母是当地的小龙虾收购商,返乡在做瓜果生意的王波也时不时地帮着父母打理生意。他发现小龙虾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致使土地撂荒多,他决定流转土地发展小龙虾养殖。
2007年,开始零散流转土地的王波发现,即便是没放养虾苗,就光野生的小龙虾每年的收获就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经过几年的摸索,2013年,他流转土地40余亩开始成规模发展小龙虾养殖。整理田块、挖沟掏箱、下虾苗……王波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然而天不遂人愿,自己养殖的小龙虾出现大面积死亡,投入的20余万元亏损严重。
冷静下来的王波意识到,光靠复制别人的经验不行,养虾必须还得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养殖条件。经过不断地总结,他开始发展稻虾轮作的模式并再次走上创业之路。
“稻虾轮作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虾田的水质,养虾之后产生的粪便和蜕皮的虾壳还可以改善稻田的土壤。”在王波看来,稻虾轮作,不仅互不影响,而且还能大大提升稻田的价值空间。
实践证明,王波的努力没有白费,先期流转的40余亩虾田在第二年便喜获丰收。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2015年下半年,王波在当地带头成立团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并发展小龙虾养殖40余户,发展小龙虾养殖达500余亩。
为了促使小龙虾养殖成规模化发展,2016年,王波联系周边的小龙虾养殖大户成立祥符锦团小龙虾养殖协会,并鼓励专合社、家庭农场、散养户加入协会。短时间内,协会养殖规模就达到2000余亩,会员遍及周边市县(区)。
稻虾轮作的模式推广开来,王波并不满足。“依托小龙虾养殖,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从2017年5月开始,王波又开始了他的“莲虾共养”探索,引进九品香水莲花、睡莲等观赏荷花,用于观赏和制作莲花茶等产品,并逐步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如今,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王波自办的农家乐生意都非常红火。不仅如此,王波还专门提供农产品展示平台,鼓励村民把自家的土鸡、土鸭、大米等农特产品卖给游客。
“我是这个村的人,我对这个村有感情,扎根在这里发展,就是想帮助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对于今后的发展,王波也有自己的打算,“继续鼓励大家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把整村的氛围做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周边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挣到钱!”
弘扬尚德尽孝美德
为“祥瑞之乡”锦上添花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全镇产业发展,祥符镇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祥符镇坚持精神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文明风尚,为建设“祥瑞之乡”锦上添花。
祥符镇从2014年开始着手打造小高村、排桶村“孝德文化大院”,并以此为主阵地,大力弘扬村民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家风家训。5月7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小高村的孝德文化大院,此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大院入口处一块写着“孝德文化大院”字样的标志牌格外醒目。沿着水泥路进入大院,道路旁、房屋外墙上都巧妙设置了“孝德文化”宣传牌,与大院内的楼宇房屋、鲜花绿植相映成趣,散发着浓浓的孝德文化宣传氛围。
记者在一栋挂着“星级文明户”荣誉牌的楼房前停下了脚步,在这里,演绎着一个尚德尽孝的好故事。户主李永斌今年70岁,37年前妻子陈某某突发精神疾病。李永斌说,妻子发病后,不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还经常做些让他头疼的事,“她要乱跑,还要乱骂人,逮到哪个骂哪个。”尽管如此,李永斌对妻子始终不离不弃,毫无怨言,对年老的父母也孝顺有加。受长辈影响,李永斌4个儿女也十分孝顺,早早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现在李永斌的儿女都成家了,定居在资阳、成都等地,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都抢着接老两口去住。在家人的悉心照料陪伴下,陈某某的病情比前几年好多了。“大家都晓得李永斌的儿女孝顺,李永斌本人也很乐于助人,经常为别人介绍工作。”童志超告诉记者,同村的乡亲需要帮助,李永斌肯定是冲在前面的。在大院里,邻里关系十分和睦,孝道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
孝德文化大院仅仅是祥符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祥符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好村”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在全镇16个村(居)广泛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好风传家”“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和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2016年以来,祥符镇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00余户,并成功创建市级文明乡镇,把追求文明、建设文明的行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Hash:912e4e3082511bd5da4288011664501d649d981e
声明:此文由 资阳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