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最美非遗故事展播⑳一部老戏激活一个古村

徽州最美非遗故事展播⑳

01

一部老戏激活一个古村

2019年12月8日,祁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在马山叶氏宗祠叙伦堂举行了“徽州马山村目连戏展示馆”“徽州马山村目连戏传习基地”开馆仪式,标志着目连戏“唱在马山”正由自发行动走向自觉行动、民间意愿转向官方意志,而安徽摄影家协会挂牌“1826摄影俱乐部摄影创作基地”、黄山学院文学院挂牌“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基地”,则完全是一部老戏激活一个古村的结果。

马山,古称石林,村名的更改源自一个神奇的传说,说的是傅罗卜的白马飞入马山的叙伦堂,留下个清晰的蹄印,从此村中开始流传罗卜救母的故事,并产生了目连戏。于是族人改“石林”为“马山”,希望叶氏子孙像傅罗卜一样孝敬父母、善待邻里,有叙伦堂享堂中柱楹联为证:“石似马形千古芳名不泯,林深山秀万年瑞气常新”。这是一副嵌字联,上下联中嵌入了“石林”和“马山”古今两个村名。之后,马山便有了目连戏班,开启新生活:农忙季节忙农事,闲暇时候则学唱目连戏,而村风也大为好转,知感恩、守孝道蔚然成风,一时成为佳话。

据倪群和陈琪合著的《祁门目连戏》记载:“自清光绪年间开始,马山班传承谱系清晰,代不乏人。”如此算来,马山目连戏班已传承了一百三四十年了,是祁门县有声望的四大班社之一,可谓久负盛名。

据史书记载,马山班有过几次惊世骇俗的表现:1933年,马山班在本县环砂村“做目连五夜”,从农历十月初七开始,连续演戏到十一日结束,除了郑之珍的《劝善文》三本外,还演了《梁武帝》《西游记》,充分展示出戏班的硬实力。1944年底,马山班在石台县占大乡演出中,尽情展示了惊险刺激的“盘彩”“爬坎”等武场表演,引起轰动。1956年,马山班参加祁门县在历口区举办的传统剧目汇演,演出的目连戏《苦竹林》,荣获了传统剧目一等奖。1957年,石台丁香戏班恳请马山班教唱目连戏,还请来本乡艺人李殿章教唱京剧,学会了《空城计》《辕门斩子》《打渔杀家》等多本传统京剧,所以,马山班的这代演员既会“打目连”,还能唱京剧。1963年春节,马山班还冒着风险,在村里唱了一天戏,则将目连戏与京剧混编在一起,唱一段目连戏,再唱一段京剧,体验了“目京”联唱的奇妙,好好过了一把戏瘾。

改革开放后,马山班焕发出新的生机,尽管班中一批老艺人如演傅萝卜的叶善怀、演傅相的叶炳旺、演益利的叶有龙、演刘氏的叶继资、演金奴的叶仁茂,以及演大花的叶贞习都能登台演出,但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已迫在眉睫。1990年,马山班招收了20来位年轻村民学戏,其中接近一半为女性,叶有龙、叶善怀、叶仁茂等老艺人破除“传男不传女”等陈规陋习,悉心传授技艺。1994年,渚口乡方家坞叶氏宗祠重修竣工后,特地请马山班前去“破台”。马山班组织38人的大班子,在方家坞演了两天三夜,白天演京剧和黄梅戏,晚上则打目连,这是马山班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对外演出,风靡一时,引起业内外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多方的大力支持,抢占了先机,步入了快车道。

2002年,马山班改组为剧团,专门排练目连戏,叶养林任团长,叶佛犬任副团长。有了组织体系的马山剧团,更加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始由乡间走进大众视野:为配合在黄山召开的“戏曲·民俗·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年的12月11日,马山剧团演出了《上寿》《讲经》《苦竹林》《劫富》《忆子》《回家》六出目连戏,被全程录像,于2003年初到研讨会上播放,受到90余位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他们分别来自加拿大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和国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还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到会采访,经报道,马山剧团声名远扬。2004年,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来屯溪现场直播,马山剧团应邀到场表演目连戏,通过国际频道“走”出了国门。2006年,参加了首届“国际祁门红茶节”的民俗表演;同年,历口镇盛情邀请,到目连戏故事发源地环砂村演出。2007年,参加了第二届“国际祁门红茶节”的民俗表演。

2010年,马山剧团完成了新一轮新老交替,实现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班中有团长2人,主要演员10来人,还有跑猖25人,乐队6人,共计40多人,角色齐全,有些角色有3到4名演员,成为安徽省内保存和传承最好的目连戏班,并不辱使命,每次皆能出色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演出任务:2011年9月12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目连戏,掌声如潮;2015年12月4日,在上海徐汇龙文化艺术馆里与其他地区及大洋彼岸的团队PK,用徽州民间文化与行为艺术进行大碰撞,毫不逊色;2017年10月26日,参加了浙江乌镇国际戏曲节的展演,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尊重;同年11月30日,参加“中国梦万里行香港文化之旅”文艺演出,大获成功;2018年元月19日,到北京戏曲学院献演,深受欢迎;此外,还有这年2月14日,参加在歙县安梅村举行的首届徽州乡村文化节暨徽州研学第一村(徽州文化博物馆群)项目启动仪式的国家非遗传承节目的演出;11月8日至9日,参加安徽省非遗专项资金扶持成果汇报展演,等等。显然,祁门县外出演唱目连戏,总由马山剧团来担纲,无意之中,马山剧团成了祁门县目连戏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借此机会,还得大书特书具有里程碑般意义的两件事情:一是2018年5月,马山剧团创新演出机制,将目连戏产业化,与黄山天旺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全年演出合约,组成“旺农徽班”剧团,用徽文化旅游促销山区农产品,将徽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捆绑发展,在徽州目连戏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是这年8月24日至25日,马山剧团参加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目连戏展演”(安排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此次演出汇集了徽州目连戏、浙江绍剧、新昌调腔、泉州提线木偶戏、福建莆仙戏、四川川剧、湖南祁剧、江西弋阳腔等八个剧种,精选十二出折子戏,集中展示了各地目连戏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神韵,是一次目连戏多声腔多剧种的集萃展演,也是中国目连戏的艺术盛会。而马山剧团是“农民戏班”的唯一代表,演了《上寿》这出戏。他们以明亮高亢的唱腔和本色质朴的表演,再现了傅罗卜新春佳节设酒宴为父母贺寿,祈愿椿萱并茂、百福骈臻的景象,这般原生态的表演赢来众口交赞。

一个千年的古村庄与一个千年的老剧种,和谐共生,并肩走到台前,疲惫至极也不知谢幕,用代代相传延续了百多年的绝唱,马山剧团就象百年老字号的名店一样,闪耀着荣誉的光芒。人与戏,戏与村,融为一体,村以戏为荣,人以戏为乐,无论社会如何演变,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马山剧团一直坚守着,不为别的,只为守望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座精神家园……

02

注释:

1.盘彩:在两根木杆之间用3丈6尺长的布交织在一起,人就像一只大蜘蛛,在布条上不停翻跟斗,并且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风险高,回报也大,演出前要签下生死状,盘彩时用的杉木、杆头上挂着的铜钱、布匹,祭祀用的整鸡、猪头,通通要归演员所有。如果摔死,杉木和白布就用做棺木和裹尸布了。

爬坎:竖根3丈6尺高的杉树在空场上,由一人在树杪玩扯旗、躺尸、童子拜观音等高难度功作,表演完后倒身而下,没有任何保护性措施,也是险象环生的,一旦失误,就会命丧黄泉。

2.破台:也叫开台,是一种带有巫傩性质的习俗,以驱赶凶神恶煞,祈求神灵保佑地方平安和演出顺利。新戏台落成或首次登台演戏没有破台的,便不能在其中做红白喜事。

END

来源: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叶赟

编辑:焦 莹 视觉设计:孔 媛

初审:程 薇 终审:陈卫光

Hash:c0d797f21ee6884c9e6eb6852d0ea3be3be02dab

声明:此文由 黄山文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