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艺人用刻刀传承着中华文化

800多年前,汪氏先人因遭火灾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形成宏村雏形。在这程朱理学发祥地,汪氏家族注重教育和文化传承,乐善好施,日渐繁盛,并且购田置屋,修桥铺路,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南湖书院树人堂、三立堂、乐贤堂、承志堂祠堂、庙宇、书院、宅第相继修建。其中建于1855年前后的承志堂,具有民间故宫之称,其中的木雕,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有较高艺术价值。

40多年前,一群孩童在承志堂玩耍,这房子真大呀!木柱真多呀!还有那么多花花草草和人物,活灵活现地雕刻在木梁、木片、木窗上,真是漂亮!一个男孩子被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雕深深地吸引住了。

天晚了,小伙伴们都回家吃饭了,这个男孩却依然在承志堂里欣赏着精美的雕,直到父母找来。在家里,男孩问父母,承志堂里为何会有那么多木雕?为何雕刻得那么惟妙惟肖?做过石雕、木雕的父亲一时也回答不了,但讲出了一些木雕人物的故事。原来每一组木雕后面都有着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呀!男孩对木雕充满着神往。这个男孩名叫汪德洪,他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承志堂里一待就是很久,痴迷在木雕的世界里。

30多年前,汪德洪中学毕业,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在承志堂里揣摩木雕了!在承志堂里,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仔细端详,那些灵动的故事,不但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还能对人生以启迪。

他不断地临摹、绘画,还专门地向老艺人们学习,潜心摸索和研究,融众家之长。能过不断钻研,掌握了一定技巧,持之以恒,从未间断。他最喜欢承志堂里的“百子闹元宵”,这个木雕表现的是一百个童子在元宵节玩闹的情景,划旱船、舞龙灯、放鞭炮……中间的那个手拿桂花枝的孩童是主角,似乎激励着人们要力争上游,不断奋进,勇夺桂冠。汪德洪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刻苦钻研木雕技艺。他有一个梦想,自己也要刻一幅与仪门上一模一样的木雕。

几年前,汪德洪的终于如愿了,他用一年时间按1:1比例,雕刻出了与承志堂内完全可以乱真的“百子闹元宵”。他博采众长,风格独到,他的“八骏雄风”、“财富人生”、“福禄寿”、“百鸟朝凤”、“雕花樟木箱”、“大吉大利”、“徽娘教子”、“全家欢乐”等作品多次获得“金奖”、大奖。

汪德洪的木雕作品多以徽州传统建筑三雕为创作源泉,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技法,讲究镂空效果,风格古朴雅致,雕刻细腻生动,造型别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寓意平安吉祥,既保留了传统徽雕工艺特色与神韵,又发挥了个人独特的创意风格。他的根雕作品随型就势,俏色巧雕而成,实在难能可贵。

现在的汪德洪,已经成为了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木雕技艺黄山市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宏村,正孜孜不倦地用刻刀传承徽文化和中华传统的美好故事。

到宏村,别忘了去听听汪德洪与木雕的故事!(关注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

Hash:2cf60fe7ae77582e266555a509e11538bd15fdda

声明:此文由 南京黄飞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