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长征路上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10)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红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上看到长征遗留在当地最多的,就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墓,而且,每一座红军墓都伴有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

庾家河红军烈士墓

陕西丹凤县庾家河镇(原属洛南县)处于洛南、商县、商南县的接合部,当年红二十五军在此与追敌进行了一场血战——庾家河战斗。

当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和第四十二师在卢氏和洛南夹击红二十五军的打算落空后,判断红二十五军会取道庾家河向龙驹寨(今丹凤县城)进发,遂决定取捷径追击。

红二十五军到达庾家河宿营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由于过度疲劳,在东山坳口的红军哨兵没有及时发现敌人,敌一个团得以抢占了东山坳口的有利地形,向红二十五军军部和中共鄂豫皖省委驻地庾家河街发起进攻。红二十五军手枪团迅速进入前沿阵地,一面拼命阻击敌人,一面派人向军部报告。此时,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中止,领导人立即指挥部队进行反击。副军长徐海东首先率领二二三团跑步出发顶住冲过来的敌人,军长程子华、军政委吴焕先分别率二二四团、二二五团跑步抢占坳口南北两侧高地。

徐海东指挥所带团向敌发动猛烈冲锋夺回了东山拗口,占据了东山拗口两侧高地的其他两个团也协助徐海东所带团将敌三六〇团击溃。随之,国民党六十师之后续部队两个团相继赶到,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越来越激烈。

激战中,徐海东头部负伤,程子华双手也随即受伤,吴焕先一人指挥全军战斗,全军指战员殊死奋战,二二四团团长叶光宏一条腿被打断,干部们也大多轻伤在身,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经过20多次的反复冲杀,红二十五军终于顶住了敌人进攻,迫使气焰嚣张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师于黄昏时分撤出战斗,向卢氏方向退去。

庾家河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连续追堵,为创建鄂豫陕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这次战斗,不足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自身伤亡较大,军长、副军长负重伤(后来两位军领导只能在担架上行军,并落下了终身残疾),机枪子弹和手榴弹几乎告罄,还打坏了多挺机枪,许多在长征出发前被俘而参加红军的东北军机枪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军部司号员下颚被打穿不能吹号,就利用一个小庙作掩护,接连投出10多个手榴弹,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最后壮烈牺牲。

如今,在庾家河烈士陵园里,一座圆形大墓和几排方形墓棺整齐排列着。

(庾家河红军烈士墓群)

圆形大墓前的“庾家河佚名烈士墓碑文简介”,是对庾家河战斗的简要介绍——1934年12月9日,红二十五军进驻庾家河街宿营,10日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改鄂豫皖省委为省委,研究创建新根据地问题。会议正在进行之时,部队在七里荫山梁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第六十师三六〇团、三五五团、三五七团发生激战,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到黄昏时分终于将敌人打垮。战斗共毙伤敌人800余名,红军亦伤亡200余名,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庾家河战斗的胜利,使红军粉碎了20余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转移,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军事的和政治的基础。

另外在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里,也修建了“庾家河战斗佚名烈士墓”。

(丹凤县革命烈士陵园庾家河红军烈士墓)

南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湖北十堰郧西(今郧阳区)南化塘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北通陕之商洛,东接豫之南阳,山岭连绵,地势险要,是鄂西北入陕进豫之门户,也是著名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及其后的红七十四师、游击队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在这里战斗。

南化塘有革命烈士陵园,于1987年扩建陵园,陵园中竖立着徐向前元帅1987年2月题写“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的纪念碑。

(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

原中原军区司令员、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87年6月为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的碑文,碑文记载了南化塘的革命历史:“一九三二年年十一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征,途经南化塘时,全体指战员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与敌军进行了英勇激战,冲破敌人的堵截,胜利转入川陕,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向西北实行战略转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开创了包括南化塘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新组建的红七十四师和游击队,从一九三五年七月至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坚持了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积极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四六年六月,中原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进行了中原突围,于七月十七日进抵南化塘时,遭到了埋伏在此地和玉皇山一带的敌军胡宗南部队的阻击。我军与敌军展开了顽强搏斗和竭力鏖战,摧垮了敌人防线,突出重围。随后,一部转入陕北,大部进到陕南和当地游击队会合。经南化塘激战,中原突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南化塘作为革命老区当之无愧!

可惜,我们到达南化塘时,烈士陵园里没有人,无法询问烈士墓在哪里。

游击师师长叶宗让墓

湖北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是当年中共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驻地,陕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建立,这里也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召开第二十次会议的地点。

在二天门村中有一幢新楼房,就是建在原来苏维埃政府的地基上的,新楼房后面是梯田,在田坎上,有墓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鄂陕六路游击师首任师长叶宗让之墓”。

(二天门六路游击师师长叶宗让之墓)

先说明一下游击师——中共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为了创立鄂豫陕边苏区和建立地方武装,鄂豫陕省委于1935年2月在郧西县关防二天门组建了第六路游击师,叶宗让(叶忠让)、肖大喜担任师长、副师长,400余名新战士参军。同时,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还决定建立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曾辖第三、四、五、六、七、九路游击师)。第六路游击师主要活动在丁家坪和一、二、三天门一带,以及潘家河,佛爷庙等地。

叶宗让师长的墓前几年修缮过,墓前还摆放着祭奠品。二天门村党支部贾支书说,叶宗让师长当年就牺牲在离墓地不远的田坎上。游击师师长牺牲在离乡苏维埃政府如此近的地方,可见当年的斗争多么艰巨!

红二十五军是在长征路上首先创建苏区(根据地)的队伍,自1934年底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建起的苏维埃政权达到47个乡级(包括山阳县九甲湾、地王庙、龙潭乡、杨地乡、郧西县大、小新川、虎坪乡,旬阳县圣驾河、公馆河、洛河、桐木沟、小河口等乡,柞水县云蒙、地王庙等乡)及104个村苏维埃政权,形成地跨镇、柞、山、郧、旬、宁陕6县,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10多万的苏区。

红军老祖墓

西安康市旬阳县红军乡原名叫做丰积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叫做红军人民公社、红军乡,缘于此地有一座“红军老祖墓”。红军乡由此成为全国唯一被命名为“红军”的行政乡镇。

(红军老祖墓)

红军乡位于陕南安康市旬阳县东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的潘家河上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等在这里八进八出,浴血奋战,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老祖墓在旬阳红军纪念园内的九龙山下碾子沟,墓中安葬着红七十四师的两位“红军老祖”(红军烈士)——第六路游击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二班尚班长。

红七十四师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0月组建的。中共陕南特委及红七十四师与第六路游击师会合,在寻找第五、七路游击师途中,经过郧西县庙川郭家沟时被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和郧西县三区队乡练发觉,尾追至九龙山佛爷庙后山梁与第六路游击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带领的二班14名战士发生激战。红军毙敌2人、伤敌数人,但高指导员和尚班长也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有说是两人被敌围困后跳崖)。在当地农民帮助下,红军烈士的遗体被掩埋于碾子沟。红军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高指导员懂医术,他为当地老百姓问诊治病,还曾经用嘴为一位老人吸淤排毒,深得百姓敬重,被尊称为“医官”。第二年春节,曾协助红军掩埋烈士的曹有伸等人自发行动,为烈士垒起坟台,还把自己儿子“拜寄”给两位红军烈士,更名为“红孩儿”,称两烈士为“红爷爷”,在家里堂屋供奉红军烈士牌位,每逢年节如同祭祖一般去红军墓上烧香挂纸,培土栽树。自此,民间开始就有了“红军老祖”的传说,认为“老祖”能够赐福保平安、驱邪避灾。

百姓祭奠“红军老祖”的事越来越流传,导致国民党地方政府在1939年张贴布告予以禁止,但收效甚微。林家坪的林振荣长腿疮,久治不愈,祈求“红军老祖”果然不治得愈!为还愿报恩,他于1946年农历八月联合几户村民,以“红军老祖香火会”的名义为红军烈士修葺坟丘,构筑拜台,立“民国得道八路军故医官之墓”墓碑。从此,“红军老祖显应”越传越远,前来红军墓烧香许愿、祈求保佑的人,远至几百里外的鄂豫陕三省民众。

有些神奇的是,国民党当局曾三次派人前来毁红军老祖墓,不料,第一次因带队头目突然肚子痛,毁墓未遂,第二次因头痛……,第三次因腿痛……,结果三次毁墓未逞。红军老祖墓始终得群众信仰!

如今,红军老祖墓周边扩建成了红军纪念园,包括景区牌楼大门、纪念碑、多组浮雕、纪念馆、展览馆、纪念亭、群雕像、老祖墓、祭祀广场、纪念墙等。展览馆设有4个专题展室,收集了红军标语、革命歌谣、红军遗物等弥足珍贵的百余件革命文物

袁家沟口红二十五军烈士墓

红二十五军当年在陕西山阳县小河口镇袁家沟口进行了一场伏击战,此战成为红二十五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的第二个重大胜利(第一个重大胜利是之前奔袭鄂豫陕三省交界重镇荆紫关的战斗),狠狠打击了国民党蒋军、陕军和地方武装的嚣张气焰,也打消了蒋介石三个月消灭红军的计划,同时有力地保护了镇柞苏区这块中心地带的红色政权。

村旁的山坡上,是“袁家沟口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我们爬上三百多级台阶,进入陵园,园内有二十多座无名红军烈士墓,是在袁家沟口伏击战中牺牲的,于2008年立碑,大多是无名烈士。

(袁家沟口红二十五军烈士墓)

这里是一个两面高山中间有一条路的山沟,长10余里。当年红二十五军伏击陕军警一旅的部署是:副军长徐海东率二二三团隐蔽在袁家沟北面山坡丛林里,军长程子华率二二五团一、二营隐蔽在南面山坡丛林里,第三营在沟口堵击,调第三、四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入口处隐蔽,断敌退路。

《袁家沟口伏击战简介》中介绍,7月1日,陕警一旅进入袁家沟口伏击区,2日中午红二十五军全面出击,全歼警备一旅,毙伤旅长以下300余人,俘旅长谭嗣桐以下1400余人,红二十五军和游击师仅伤亡百余。袁家沟口伏击战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军民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的第二个重大胜利。

(军政委)吴焕先烈士墓

我们专程来到甘肃平凉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吴焕先烈士墓就在村东面的东宝盒子山脚下。新中国成立后,吴焕先烈士墓经过两次扩建,已成为四周栏杆护卫的墓冢了,墓碑上是李先念的题字。

(吴焕先烈士墓)

吴焕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军政委,是红二十五军的军魂人物!他在泾川的汭河边反击敌军突袭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在我的心目中,吴焕先是长征路上牺牲的最高级别领导人(而不是仅仅看他的职务)!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进至泾川县城以西10余里的四坡村附近(今王村镇掌曲村),下到河道里向南徒涉汭河。部队刚过河一多半,因大雨滂沱、河水突涨,渡河行动迟缓,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的第二二三团被迟滞于北岸。国民党军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一〇四旅马开基二〇八团趁红军渡汭河遇阻,半渡而击!在这危急关头,红二十五军领导立刻命令尚未渡河的二二三团一、二营全部投入战斗。而吴焕先观察战场情况后,率领军部直属的交通队和学兵连一百五六十人(并非主力),抄一条隐蔽小路,一鼓作气地从河边奔上塬顶占领了制高点,恰好插入敌人的尾部,从侧后向敌人发起了攻击,迅即打乱了敌人的队形。由于吴焕先身先士卒及果断的组织,使得二二三团争得时间,组织起重机枪火力压制并向敌人发起反击。经过激战,国民党军千余人几乎被全歼,其团长马开基被击毙。不幸的是,当吴焕先率队冲上塬顶后,胸部中弹,被抬到掌曲村中一座土楼(今称为“红军楼”)里,伤重不治而牺牲。

(吴焕先牺牲地点“红军楼”)

当日傍晚,徐海东等军部领导人和战士们抬着吴焕先政委的遗体,渡过汭河,停放在汭河川郑家沟农民郑克昌家的上厅房,徐海东亲手为吴政委擦洗血迹,将一件军大衣盖在他的身上,用白布裹了他的身体,买了一口柏木棺材,安葬在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

红军走后,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派人掘开吴焕先墓,撬开棺盖,把烈士遗体扒了出来,将烈士身上裹着的几匹白洋布一抢而光,随后将烈士遗体扔到泾川县城一座破庙里示众,还拍下邀功请赏的照片。由此,如今的吴焕先墓中没有烈士遗骨。

新中国成立后,在红军原先安葬吴焕先的郑家沟村东宝盒子山脚下,重新建起吴焕先墓。2015年我们到达时,不仅吴焕先墓今非昔比,而且墓区扩大,如今墓区边上的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已经建成。

三岔红军烈士墓

甘肃镇原县三岔镇,是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当年在此与陕甘红军派出的接应人员接上头的地点。中央红军进入镇原境后,沿途打下了虎存州、孟维常、陈学礼等6处地主豪绅庄堡,还消灭了盘踞在三岔的民团,活捉了团长白嘉惠。1935年10月10日,为了阻止尾追之敌,干部团一个连迂回到三岔镇西面的塔儿洼(红军曾经标示为“塌儿坬”),利用一个狭长崾岘的有利地形设伏,将敌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一部截击在崾岘里,毙伤其300余人。这是继红二十五军在汭河歼敌第三十五师一个团后,该师再一次遭受红军沉重打击。因为这些战斗,红军在三岔镇境内亦有牺牲。1954年3月,当地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从方圆数十里搬迁红军烈士遗骨,集中安葬于老爷山下。2006年,镇原县委组织部、党史办和三岔镇党委、政府又筹措资金10万余元,在老爷山下红军墓地的基础上,建成了三岔革命烈士陵园。

(三岔革命烈士陵园)

三岔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红军长征三岔纪念馆西北300米处的老爷山半坡上。烈士陵园占地2700平方米,分为烈士墓地和纪念碑两部分。可惜我们到达时,三岔革命烈士陵园的栅栏门关闭着,未能进入陵园祭奠红军烈士们。

毛振华烈士墓

甘肃庆阳环县洪德乡河连湾,是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北上由此去往陕北边界的地点,我们重走长征路到此,不仅要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去往陕北的吴起镇,还有一个心愿——找到毛振华烈士墓。

我们重走长征路,不知多少次见到、听到“毛振华”这个名字!突破乌江时率先过江、隐蔽接敌出奇兵的是他,夺取腊子口的英雄一连连长是他,强渡湘江、四渡赤水、两克遵义、飞夺泸定桥等战斗都有他的身影!可以说,他几乎经历了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生死攸关的所有重要战斗!他是红星奖章的获得者(红星报以《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为题,报道了毛振华荣获红星奖章的事迹),我们尊他为全军无冕战斗英雄。不幸的是,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前,1935年10月14日,毛振华率领一连(陕甘支队一纵队四大队一连,即原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一连)攻打国民党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守备营据守的河连湾庙岗子土围子和工事,他身先士卒登上土围子进行爆破,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此时离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终点吴起镇只剩下5天时间了!红星奖章获得者、共和国未来的将星陨落在了河连湾。

毛振华的牺牲,不仅震动了一纵队四大队(红四团),也震动了陕甘支队全军上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反复叮咛一定要安葬好毛振华烈士。二、三纵队领导人叶剑英、彭雪峰等也先后到毛振华墓前默哀告别。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1985年徒步重走长征路时,红四团的老政委杨成武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经过河连湾,代我去看看毛连长,当年我们在他的墓前竖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毛振华同志之墓”。当时大家都很难受,我和彭雪枫、李富春等同志都脱帽致哀很长时间。

但由于时间太紧,罗开富在河连湾没有找到毛振华的墓。后来,大连日报一位同志重走长征路到此,也没有找到毛振华的墓。而那时环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也不知道英雄连长毛振华牺牲在此。

我们到此,同样关注红军英雄毛振华的墓地在哪里。在河连湾的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里的展板上,我们看到了关于毛振华牺牲的相关内容。在“虎胆英雄毛振华”的题目下还有一幅墓地照片和简介。

(毛振华烈士之墓的老照片)

我们找对了知情人——管理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的陈希祥,他有着“甘肃省庆阳市中共党史研究会会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庆阳分会会员”“庆阳市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等诸多头衔,果然,他知道英雄毛振华的安葬地。但是,当他领我们来到河连湾的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院墙的西侧,指着一排民宅院子说:“毛振华的安葬地原来就在那里。”我们才知,毛振华烈士墓竟然被平了,还盖上了民房!(思考再三,我决定,还是不把这排民房的照片放上来吧。)

我们一行老兵,此时能够做的,只是大声斥责这种令人心痛的行径!自我安慰的,仅仅是庆幸毛振华烈士墓留下了老照片。

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反复叮咛一定要安葬好毛振华烈士。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毛振华烈士墓最终没有保存下来!长征遗迹遗址和旧址,都是不可再造的,但愿这类毁坏不再发生!

(待续)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一路上所看到的红军墓,不过是牺牲在长征路上数万红军英烈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我们记叙这些红军墓的图文,是远不足以表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想尽我们微薄之力,以我们所能给出的图文,向长征路上的红军烈士们致敬

我们重走长征路,把一路的寻访都写在了《重走长征路》套书里。特此留下作者之一大龙(田竞)的手机号码13691585224、13391750217,另有邮箱dragon_52@126.com,欢迎关注此书的人和为此书建言的人联系。

(长按此二维码即可关注)

Hash:aab61b2fcb3fa04e3e74288e469b18b26e1998b7

声明:此文由 重走长征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