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苑传奇四百年》连载九 • 上海墨厂的黄金时代

上海墨厂的黄金时代

对上海墨厂来说,最难忘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墨厂在厂名后又重新加上“徽歙曹素功”,这一时期,正是严冬过后迎来春天,文化园地更是百花争艳,反映强烈时代气息、题材丰富多彩的新墨,层出不穷。

1978年,墨厂完成了旧厂房的翻造新建,使用了七十多年的老闸北陈旧的矮平房,改建为四层正规厂房,车间里外旧貌换新颜。墨厂工人生产热情无比高涨,传统书画艺术重新焕发青春。而且当时笔墨需求急骤增长,甚至出现经常加班还供不应求的现象。传统产品恢复生产,让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曹素功得以展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尤其那时一批技艺高超的老技师,有的即将退休,有的退休后仍被返聘,尚能挥锤杵墨。他们奋力苦干,挥汗铸墨,为墨厂的复兴和再创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紧接着出现的“境外探亲热”、“出国热”又带来了“礼品热”。既价位适中,品位高雅,精巧便携,又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高工艺水平的墨品得到普遍的青睐,无论是出境的国人,还是来访的华侨、外宾,都将其作为馈赠礼品的首选。那段时间,曹素功的中高档墨品特别热销,个别品种甚至还要在友谊商店用“代汇券”购买。

上海墨厂更承担着光荣的出口任务,成为创汇的生力军。由此它也得到有关部门的“特殊照顾”,如制作高档墨品必需添加的金箔、冰片、麝香等珍贵辅料,在严格管控的情况下,获得特许使用权,并保证供应。例如“铁斋翁书画宝墨”,是日本著名书法家富冈铁斋在七十五岁时(1912年),亲自书写墨名绘制图案、委托“高岛屋商社”来沪向曹素功墨庄定制的。此墨由曹氏十一世孙曹叔琴督造、著名艺人胡国宾雕刻墨模,采用漆烟和入牛皮胶、麝香、梅片、金箔等中药香料,按易水古法制作。墨锭造型朴雅、质地精良,细润匀和,墨色黝黑,泛紫玉光,深得铁斋先生的赞许。因而,此后整整一百多年,此墨畅销始终常盛不衰。在上世纪末期,此墨年产万余斤,只供外销,是曹素功出口商品的主角。国内只有在友谊商店能见到它的身影,日本旅游团一来,客人都直奔文房四宝柜台抢购此墨。1980年,墨厂也被市政府外事办定为“对外参观涉外单位”;1985年、1988年曹素功还两次组织赴日本办展和制墨技艺表演。

作为曹素功海派制墨技艺的最大特色,是与海派书画大师合作,为海派文化服务。曹素功从进沪之初,就与海派书画开山辟路者赵之谦、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建立友谊,共同探索一条海派徽墨的发展道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化兴盛的顶峰时期,曾熙、李瑞清、王一亭等海派书画大师给予曹素功特别多的关怀和支持;此后虽受战乱的影响,但墨庄与众多海派大师和社会名流的合作从未间断过;新中国成立后,又有新的发展。海派书画孕育了海派笔墨,海派笔墨为海派书画增辉添彩,达到了书画界与笔墨业二者艺技相长、相得益彰的境地,实现了互勉共进、共兴同荣。

到了八九十年代,许多声誉卓著的名家,虽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劫后余生精神毅力格外顽强,书画艺术更臻完美,他们更珍视自己的艺术生命,与笔墨业交往更密。

上海墨厂为提高制墨质量和试制新品,经常登门拜访或邀请来厂试墨,作质量鉴定。从如今曹素功墨厂保存的档案资料,我们能看到当年参加活动时他们留下的签名、对墨品试用的书面意见、试墨的底稿、留赠的墨宝:有郭沫若、宋日昌、赵朴初、汪道涵等领导和专家外,还有许多老一辈书画大家沈迈士、朱屺瞻、王个簃、万籁鸣、许士骐、王蘧常、苏步青、申石伽、钱君匋、李善静、叶潞渊、苏渊雷、李天马、谢稚柳、唐云、应野平、吴青霞、胡铁生、关山月、启功、曹简楼、俞子才、任政、胡若思、邵洛羊、张守成、陈从周、胡问遂、凌涛、乔木、郁文华、程十发、单晓天、高式熊、陈佩秋、林学夫、黄胄、江南春、潘德熙、富华、林曦明等,当时他们都已年过花甲,有的更已是耄耋老人,依然非常热心,关心海派笔墨的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希望海派笔墨也同样再度焕发青春。而汪观清、韩和平、郑家声、张桂铭、龚继先、周慧珺、钱茂生、韩天衡、吴玉梅、杨正新、毛国伦、陈世中、周志高、唐秉耕、童衍方、方传鑫、刘一闻、苏士澍、车鹏飞、周杏生、张森等名家当时还值壮年,正处艺术发展、创作的旺盛时期。他们和老前辈一样,愿与曹素功在攀登艺术高峰中携手同行,再创海派文化的辉煌。

▲创新题材墨-中国画研究院

那时,上海墨厂(徽歙曹素功)与书画名家最主要的合作成果是定版墨,由这些名家提供书画佳作,经墨厂刻模制板,以当时最好的原材料制成高级油烟一○一书画墨。除了书画家个人,还有荣宝斋、朵云轩、西泠印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团体也在社庆等纪念活动时,特来定制纪念墨。“名家定制”成为海派制墨技艺中的最大特色。

▲曹素功重开十周年墨(王遽常,王高式熊题词)

1978年郭沫若在病重之际,依然执笔为上海墨厂定题书“光彩陆离”。1981年“中国画研究院”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次年副院长黄胄专程来沪,由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陪同来到上海墨厂,以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吴作人、肖淑芳、黄永玉、黄胄等人书画作品,为中国画研究院定制纪念套墨。还有,由朱屺瞻、唐云、沙孟海、关山月、王个簃、黄胄、程十发、刘海粟、谢稚柳、周汝昌、应野平、亚明、吕丁等十三位名家题字作画制作的“十二金钗套墨”;以王蘧常对联“素侪墨苑十六士,功在书林四百年”和高式熊篆书题词制作的“曹素功墨苑重开十周年”限量编号纪念墨,更在市场引起轰动,通宵排队争购……名家定版墨既是文房墨品之宝,也为这些名家在文化发展中留下极其宝贵的足迹。如今上海笔墨博物馆中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名人名墨”就是这一辉煌历史的见证。曹素功人把那段时间称作墨厂的“黄金期”,当年保存下来对这些名家定版墨就是他们精心打造的足赤纯金精品。

▲曹素功墨苑重开 汪道涵、苏步青剪彩

▲汪道涵试墨

金陵十二钗

Hash:189950bd11278edf4a7778c4dcfedf2b55c1c67f

声明:此文由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