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舍烟山|雾敛朝天雨脚残,青山献出旧峰峦…

视频更精彩,使劲往下拉!

江南宜兴清水秀,人杰地灵。

宜兴的山属天目山余脉,

迄今有名称的山共计400余座,

虽不能与五岳同日而语,

但宜兴的山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太湖流域享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

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到此游览......

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是徐舍镇西南的一座山,

它有着一个让人浮想翩翩的名字——烟山。

烟山海拔173.6米,

绵延5千米,层峦叠嶂。

山脚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福源寺。

穿过寺庙,有一条上山的小路。

台阶两边是茂密的小竹林,

爬过这一段狭长的石阶,

就到了半山腰,这里杂草存生,

真是一派山林野趣。

丁国峰老师是徐舍人,

对烟山非常熟悉。

《鲸塘镇志》副主编 丁国锋

这里所有山头统称为烟山,主峰称为紫云山,南面有瘌痢山,仙人山等,西面有大小金山,北面有一个比较独立的山头,叫锅底山。

据说,古时候,

烟山山顶终年烟雾缥缈,

紫气氤氲,

所以称为烟山,又称紫云山

而烟山的来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

传说姜太公封神后云游经过,发现有条乌鱼精在作怪,把这里变成泽国,他就把乌鱼精钓了上来,扔进了大油锅里炸。

乌鱼精一个打挺把油锅弄翻了,向北面逃,姜太公捡起地上的锅子,把乌鱼精扣在了里面。

从此这里变成了鱼米之乡。后世就将姜太公坐的石头称为姜太公钓鱼石。油锅打翻,火一腾起来,人们就看到山上烟雾缭绕,所以称之为烟山。而这个锅子,就是锅底山。

姜太公来此钓鱼

完全是传说了,

但山腰确实是有一块大的岩石,

三丈多,十分平坦。

宋代咸淳《毗陵志》载:

紫云山上渔矶,临深谷,

千百年来,

这里的地形地貌,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说三国孙坚(孙权的父亲)也曾在这垂钓明朝前,每到汛期水涨了,很多陆地就被淹掉了。

由于水位下降,

烟山的半山腰再也钓不到到鱼了。

点开视频看报道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古时烟山顶上总是雾气升腾,

犹如仙境

清代马班有《烟山晚晴》一诗为赞,

“雾敛朝天雨脚残,青山献出旧峰峦”。

原来在烟山的半山腰,一年四季都有云雾环绕,这里夏天容易发生阵雨,称为烟山阵,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值得庆幸的是,

一些重要的古文化遗存被保留了下来。

在烟山北面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

当时考古专家推断,

烟山一带是上古人类集居之地。

也是古代高规格的墓群遗址。

烟山原来有三个主峰,从南面到北面,每个山头上都有一座战国墓。

烟山脚下的胜山水库东侧,

曾有墓葬神道。

神道的规格、气势,

南京六朝诸皇陵相仿。

清代吴骞写的《桃溪客语》上写徐溥的爷爷就葬在紫云山麓,边上还有吴国太的墓。

烟山自古就是旅游名胜,

“紫云烟寺”、

“五里三寺一阁一庵”,

烟雨苍茫中,

寺里钟声清远而浑厚......

一个是福源寺,一个碧云寺,一个叫栖云寺还有一个庵,在锅子山底下,还有一个阁,叫栖云阁。

清代诗人马班云:

“眼前一片催诗意,疑在王维画里看”。

清代名士马佩璜作诗:

“古寺隐山隈,游人竹外来,

野花遍地放,老桂傍檐开”。

现仅存一座重建的福源寺。

除了这些景致,

古代的烟山还有一座近云台。

故名思义,

伸手就可以够到天边的云彩。

烟山,

古时是交通要道,

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岳飞抗金的指挥部就在山下的碧云寺。

传说明代时,

朝廷命人到这里采石,

运到南京修筑城墙。

上世纪七十年代,

烟山被大量开采,曾致富一方。

如今,

烟山已限制开采,

复耕复绿,

生态得到恢复,

烟山古景有望重现啦!

节目版权归宜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整理编辑 | 一只呆欢

Hash:d80e06f523c9951498eb9d31dedd98032f2252b8

声明:此文由 阳羡茶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