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植物园不仅有奇花异草,还藏有名人光顾的米其林一星餐厅

如今的植物园,已不单纯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通过它来收集和展示活植物及标本,采用迁地保护、育种等手段保护资源植物,尤其是那些珍稀濒危物种。故而,植物园也被称之为植物界的“诺亚方舟”。

目前,国际上知名的植物园收集的植物,邱园有3.5万种,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有3万种,纽约植物园有2.5万种。而在国内,每年有1-5座甚至更多的植物园正在兴建中。

那么,国外的植物园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尤其是极负盛名的新加坡植物园(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它蕴藏了怎样的景观和奥秘呢?

钢筋混泥土里的柔软角落

建于1859年的新加坡植物园,位于克伦尼路,占地74公顷,公园最南端距最北端约2.5公里。它是新加坡首个被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全世界首个得到这份殊荣的热带园林,也是第三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植物园。另外两个获此殊荣的是,伦敦皇家植物园(即邱园Kew Gardens)和意大利帕多瓦植物园

新加坡植物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22年,博物学家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福康宁的政府山(Government Hill)上建立的“植物学实验园”。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用驳船码头的土地,向商人胡亚基换来22.4公顷位于东陵的土地,并授予农业园艺学会来打造植物园。

1876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把从亚马孙流域获得的橡胶树种子育苗后带到新加坡植物园,该植物园研发了相关技术,再在东南亚、南亚的一些殖民地进行种植,这一尝试最终影响了世界工业化格局。

时下的新加坡植物园有三大核心区域,一是东陵(Tanglin),保留着古老的历史遗产和历史悠久的花园;一是中央(Central),是花园的旅游带;一是而武吉知马(Bukit Timah),是教育和娱乐区。

而新加坡植物园最有特色、最吸引游人的一种植物,便是胡姬花(在新加坡,兰花被称胡姬花)。国立胡姬花园位于新加坡植物园中最高的山,种植着大量的兰花稀有品种,有60000种兰科植物,包括400个物种和超过2000余种混种。其中,卓锦·万代兰号称超级天后,有新加坡“国花”之称。

春天区摆放金色、黄色和奶油色的花,夏天区是红色和粉红色,秋季区是成熟的色彩,冬季区是白色和蓝色。

植物园内到处都挂着不同的路标,让公众和游客知道他们已踏入文化遗产区,正式进入重要的历史地标。园林中的喷泉或构筑风格,带有新加坡的特色,简单,明净,唯美。

植物园早上五点开门,每天往来于此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观赏植物,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晨练,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野餐,有的在发呆,有的在溜娃,有的在写生,有的过来吃饭。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忙碌疲惫的时候,可以来这里享受一段惬意舒适的诗意时光。

一段绿意满盈的时光

雨后的植物园,长得像科莫多巨蜥的蜥蜴(也可能是水巨蜥的一种,又有点像云斑蜥蜴)在草地上“散步”,用两只前爪挖土,吃里边的蚯蚓。

这突如其来的邂逅,犹如置身《动物世界》,好想走过去,摸摸它细长的尾巴。同时,脑子里抑制不住的想到个问题:如果这是在伟大的祖国,蜥蜴会不会早已被人偷偷抓起来下锅了。

雨,滴嗒而下。是谁,在林荫道上撑伞,守候他的归人!

听,雨。在她的世界里,能听到四季变迁,时节轮换。而在成人的心里,只想着雨快一点停,我还要赶路。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有没有想过十年后的自己,会在哪里,遇见谁,过着怎样的生活?有趣还是乏味?欢喜还是悲伤?再见到同一朵花时,是否还能想起旧时心情?

植物园里除了花花草草,另一个令外界瞩目的地方就是米其林一星餐厅Corner House。新加坡总理就是在这里宴请的习大大,其分量和美味程度不言而喻。

餐厅里的布局窗明几净,窗外就是大自然,绿色气息扑面而来。坐在里边吃饭,如同回归原始森林,给人一种置身野外的感觉,有泥土的芬芳。餐厅主打健康清新的创新法式料理,食物极具特色,精致,美味

里边有道招牌菜,跟洋葱相关,叫“洋葱四吃”(Cévennes onion done four ways)。甜洋葱酱加低温慢煮蛋配黑松露、洋葱馅饼顶缀糖渍洋葱和帕马森干酪、洋葱脆片和洋葱茶。

听Corner House的主厨说,这样一道菜,需要耗费50、60斤的洋葱,一天只做15份。

对于美食爱好者来做,新加坡是个美食圣地。既有街边特色的东南亚小吃,又有高级餐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多挑剔的食客,在这里都能找到你钟情的食物,大快朵颐一番。

大多数的旅游景点,都设有游客中心,里边售卖有当地特色纪念品,新加坡植物园也不例外。那森门的游客中心由纪念品商店、门廊区域以及餐饮组合而成。

工字型的建筑平面布局围合成温馨的庭院空间,院中的油棕和蕨类植物与跌水树池彼此呼应,像日式的庭院,蕴涵着一种禅性。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的花、秆、叶、果、根,无不恩惠于人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在这座花园城市里,新加坡植物园蕴藏着时光的绿意,勾出回忆的青丝。

【作者】韦宇教,旅行作家,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媒体撰稿人,搜狐旅游自媒体,乐途灵感旅行家,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看点号专栏作者,驴妈妈旅游达人。独立摄影师。辗转流年,策马扬尘,心向远方,不问归程。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weiyujiao1985 微博:@韦宇教)

Hash:d298c555257460111fca1677927acf1af6396436

声明:此文由 韦宇教的行摄江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