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革命烈士陵园:四代先烈长眠“大花园”
涡阳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涡阳县城北,北邻涡河,于1951年始建。经两移馆址,至1976年与涡阳花园合并后,命名为涡阳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内陈列了22位英烈传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录。纪念馆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辉历程,包括: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被当地人称为“大花园”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涡阳县城咨询当地一位市民陵园的具体位置时,“大花园啊,在北环路。从这条路直走到第一个路口往右拐就到了。”随着这位刘先生的指引,记者来了他所说的“大花园”——涡阳革命烈士陵园。
踏进陵园的正门,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笔直伸向革命烈士纪念馆,道路两旁银杏古朴、雪松挺拔。该陵园的负责人张敏介绍说,陵园内按建筑物分为瞻仰区和游览区。瞻仰区包括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骨灰堂和革命史料陈列室。游览区以荷花池、曲桥、亭子、回廊等建筑群体为中心。
陵园内种植着银杏、雪松、刺柏等植物,一片绿意让人赏心悦目。张敏说,陵园在绿化上的设计是:看地上绿草铺地,望空中林荫蔽天,构成一幅幽静肃穆的自然画面,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业绩万古长青。
此时,一位正在陵园内散步的老人告诉记者:“夏天,树荫把强烈的太阳光都遮住,这里是人们乘凉憩息的好地方。冬天,苍松翠竹,更是人们散步游览的好去处。要是站在陵园后面的假山上,还能看到涡河一带的好风光呢。”
囊括四代烈士的光辉历程
位于陵园内部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79年兴建,至1980年竣工。纪念馆共394平方米,馆外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广场;馆内粉白天花,磨石铺地,在馆内正中间摆放着彭雪枫骑马的雕像。后方的墙上悬挂着“英灵不泯”、“万古流芳”字样的金字匾。纪念馆的墙上自西向东悬挂着各个时期先烈的照片和资料。记者看到,在墙上布展着王崇典、张全贵、彭雪枫、杜选青等烈士的图文资料。
据张敏介绍,在纪念馆内陈列了22位英烈传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录。纪念馆里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辉历程,包括: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中有大革命时期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涡阳县最早的共产党员王崇典烈士事迹,还有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烈士在涡北工作、生活、战斗的部分照片和文献资料,以及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牺牲的战斗英雄梁岭烈士事迹。
纪念馆的东西两侧分别是革命史料陈列室和革命烈士骨灰堂,每逢祭祀节日或烈士殉国周年,烈士亲属、战友在堂前鸣炮焚纸、清酒吊祭,以寄哀思。
当地百姓心中的革命圣地
涡阳革命烈士陵园系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和涡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了解,每逢清明节来临,前来瞻仰、凭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达3万余人次,为涡阳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敏说,当年曾在涡北跟随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从事革命的老一辈革命者也到过这里瞻仰凭吊。1983年,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周纯麟来到了这里,他不禁感叹:这里布展的文物、照片真切、珍贵。见到老师长的遗照和四师曾经的战地实照,好像让我又回到了老师长身边,回想起和他在一起时的艰苦岁月。
采访中,一位名叫徐翔的市民正在纪念馆附近游览。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已经40多岁了,从小学开始,每逢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到这里来参观凭吊。
“后来自己参加工作踏入了社会,已经不再像上学时那样每年都组织我们到这里来,可是每逢清明节前后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到这里看看。”徐翔说,对于这个“大花园”,当地人总是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每次来到这里就仿佛看到了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本小集故事内容部分来自抗战老兵、老党员口述,部分来自报纸和网络,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息息相关,分为历史篇、遗迹篇、事件篇、人物篇五个部分,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新四军在涡阳大地和日寇斗争情形、涡阳人民遭受的日寇暴行和支前抗战风貌,展现了革命先烈和广大人民群众用生命演绎的一段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抗战故事,诠释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涡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整理
编辑:涡阳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热线电话:
我就知道你“在看”
Hash:d5db0209e6329a761a30697ec5c9991416e1d5e1
声明:此文由 追热点的小海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